李瑤
摘 要:作文,是作者思想和感情積累到一定程度的自然流露和升華,是作者的文化素養(yǎng)、意志水平、創(chuàng)新能力及審美價值取向等綜合素質(zhì)的集中體現(xiàn)。因此,在我們作文教學實踐中,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參與生活,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和人生感悟,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尤為重要。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寫前的情感誘發(fā),盡力去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努力尋找突破口,點燃情感的導火線,讓他們的真情實感自然地噴向筆端。
關鍵詞:趣味性;素材;興趣;動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292-01
《新課程標準》在“關于寫作”教學建議中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在這一理念指導下,許多教師加大了作文指導的力度,運用看圖片、講故事、學范文等多種方法,但學生還是啟而不發(fā),寫出來的內(nèi)容單調(diào)平淡、缺乏真情實感。針對此問題,本人就習作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了一些嘗試,在教學時,有意識的把作文課與活動課程以及學生生活結(jié)合起來,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精心組織活動,增強寫作的趣味性
教師根據(jù)作文訓練目標,精心設計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觀察、體驗,不僅可以解決作文材料問題,還能使學生寫出內(nèi)容具體、情真意切、趣味盎然的作文來,在活動中老師要善于組織調(diào)控,增強活動的趣味因素,誘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
愛玩是小孩的天性,與其讓他們溫無目的的亂玩一氣,還不如我們?yōu)閷W生創(chuàng)造一定的機會,讓他們玩得更好,更有意義。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對周圍景物的細致觀察,從而自編、自演一些有趣的節(jié)目。這樣,學生在活動中也就產(chǎn)生了寫作的靈感,在在他們的筆下也就會涌現(xiàn)出大量的佳作。
如在指導學生寫一件心愛的東西時,我們不妨先指導他們進行一次“寵物展覽”。當宣布舉辦展覽后,他們會喜笑顏開,紛紛帶來自己心愛的玩具、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有的還繪聲繪色講述了精致的小鬧鐘的來歷;有的津津有味地介紹和展示變形金剛的玩法,有的滔滔不絕地介紹多用文具的用途……通過活動,學生思路開闊了,作文便如行云流水,一揮而就。
二、凸現(xiàn)活動的細節(jié),突破作文訓練難點和重點
活動的目的就是給學生提供素材,但只有素材絕不能寫出好文章,如不加以指導,學生只能記流水伏,沒有寫作思想,當然也就沒有寫作路子。學生每次作文訓練都會有一定的訓練重點和訓練難點,而在這方面又常會出現(xiàn)問題,如用詞不恰當、寫得不具體、沒有條理等。教師要精心設計和指導活動,用活動架橋鋪路,引導學生闖過難關,突破重點、難點。
例如:在指導學生寫《包餛飩》這篇作文時,訓練重點是要讓學生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敘述,產(chǎn)運用恰當?shù)膭釉~表現(xiàn)包餛飩的一系列動作。在課前一周,可讓學生回家向家長學習包餛飩的技能,并在課前一天開展了包餛飩的活動?;顒訙蕚洌赫埣议L協(xié)助準備好皮和餡,同時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給每組丟個難題——要用15分鐘時間負責教會一個一點也不會包餛飩的同學(預留),并由他來代表這個組參加比賽,還要在規(guī)定待會吃的餛飩不能超過自己的餛飩數(shù)量。時間有限,同學們就會積極努力地去完成各自的任務?;顒娱_始了,小組內(nèi)的合作和組間的競爭意識的到了充分體現(xiàn)。品嘗著自已的勞動成果,學生的心里有說不出的開心。
三、重視活動的生成性,強化創(chuàng)作動機
在作文活動中學生一旦獲得成功,這種成功的喜悅便產(chǎn)生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從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成功的樂趣。產(chǎn)生寫作的內(nèi)驅(qū)力。在作文活動中我們要善于抓住活動中的生成性資源,強化學生的寫作動機,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例如,在學生寫《校園一角》一文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瀏覽校園,課前由學生討論、自主設計了活動路線,囊括了校園的不少景點。在活動進行中,走到每一個景點學生都會有許多問題,這時,老師要抓住這一生成性問題,利用綜合實踐課的機會向?qū)W生提出:怎樣解決這個問題,讓其他班的同學在參觀校園時順利的認識這些植物嗎?通過討論,同學們一致決定,繼續(xù)開展《我為植物做“胸卡”》的實際活動,通過請教老師和家長、查閱圖書、網(wǎng)上搜索等方式,找到相關植物的別稱、習性、特征、用途等資料,并做成卡片掛在相應的位置。這樣的內(nèi)容來自于學生在生活中的體驗,寫起來就不會有一篇習作是雷同的。
在作文活動時,我們要將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看在眼里,并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學生把在活動中的成功遷移到作文當中。學習的心情愉快了、信心增強了,作文自然也就順暢了許多。作文寫好了,活動并沒有到此結(jié)束,通過評選、推薦、自薦等方式選出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辦成手抄報、作文選貼中貼在學習園地展示,讓更多的學生產(chǎn)生寫出佳作的愿望。
四、引導學生留意身邊的活動,積累作文的素材
葉圣陶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只要學生在校內(nèi)外生活中注重積累,作文時有米可炊,就會減少寫作時的懼怕心理。
學生在校學習的過程中,各科老師都安排有很多活動,如英語對話活動、科學實驗活動、體育活動、美術課或者生活與勞動課上的小制作,都會在學生的心里掀起一個個漣漪,指導學生關注學習活動,既學到了知識,還為寫作提供了素材。
在開展有益活動進行之前,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選擇一定的角度,對活動進行觀察,并留意他人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以及自己在活動中的內(nèi)心感受,在活動結(jié)束時及時加以總結(jié),做一個有心人。以各種上學活動為載體,讓學生養(yǎng)成積累寫作素材的良好習慣,讓觀察和積累本身也成為一項有意識的作文活動。
總之,要使學生受到良好思想教育,提高其思維水平,形成優(yōu)秀的交流溝通能力,甚至陶情冶性,完善人格,必須習作這一活動,技術要讓學生自主地、高興地做一個生活與習作的橋梁駕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