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愛芳, 李華杰, 蔣永萍, 薛 花, 蔣 挺
(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神經(jīng)內科, 江蘇 常州, 213003)
?
腦卒中患者出院延續(xù)性護理的效果分析
顧愛芳, 李華杰, 蔣永萍, 薛花, 蔣挺
(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神經(jīng)內科, 江蘇 常州, 213003)
關鍵詞:腦卒中; 延續(xù)性護理; 生活質量; 護理滿意度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主要由急性腦血管疾病或腦循環(huán)障礙導致大腦缺氧,患者可出現(xiàn)語言、吞咽障礙及肢體偏癱等表現(xiàn)。腦卒中的致死率、致殘率非常高,患者治療后通常會殘留后遺癥,不僅影響患者的健康,同時也會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患者來說,疾病治療后的康復管理意義重大,患者出院后由于沒有監(jiān)督管理人員,其自我管理意識會不斷降低,進而對疾病的康復效果造成不良影響。有研究[1-2]證實,出院延續(xù)性護理管理能夠更好地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幫助患者改善康復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選擇86例腦卒中患者,旨在觀察出院延續(xù)護理的干預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選本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6例腦卒中患者,入院后均經(jīng)CT或MRI確診為腦卒中。將所有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2組患者的一般情況如年齡、性別、疾病、住院時間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 ① 符合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 ② 患者意識清楚、無明顯溝通障礙、無多臟器衰竭表現(xiàn); ③ 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且同意參與調查; ④ 患者無精神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等。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括病情監(jiān)控、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健康宣教等內容,同時遵醫(yī)囑行對癥處理,出院前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出院后1次電話回訪。
1.2.2觀察組:觀察組患者除接受對照組的護理干預外,還接受出院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共分為4個階段。第1階段:在患者出院前1周進行健康教育,讓患者了解疾病的相關危險因素,同時告知患者家庭康復訓練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對疾病康復訓練的影響,使患者提升自我管理意識[3]。第2階段:在患者出院前3 d對患者的病情、心理狀況、健康行為進行評估,并詳細記錄。第3階段:患者出院后1周內,護理人員要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康復情況,同時了解患者的鍛煉情況,篩查患者疾病復發(fā)的高危因素。同時根據(jù)患者現(xiàn)階段的鍛煉情況來制定鍛煉計劃,并對患者的鍛煉進行相應指導[4-5]。對于患者來說,恢復自理能力是當前首要任務,因此護理人員重點指導患者進行床上活動指導、平衡訓練、站立訓練等,并對患者的語言功能康復訓練進行指導[6]。第4階段:此階段護理人員要上門隨訪,時間在患者出院后1個月,以了解患者自我康復效果,同時要對第3階段的護理內容進行鞏固,并對不足之處予以彌補,重新評估患者現(xiàn)階段狀況[7-8]。
1.3觀察指標
對2組患者出院后3個月的生活質量、Barthel指數(shù)以及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所有內容均由患者的責任護士負責調查、整理。① 生活質量:采用SF-36量表進行調查,包括8個維度,采用李克累加法對分數(shù)進行換算,每個維度分值在0~100分,分數(shù)越低表示越差。② Barthel指數(shù):總分為100分。60分以上為良好,患者存在輕度功能障礙,但生活可以自理;41~60分為中等,患者存在中度功能障礙,能夠獨立完成部分日?;顒?,生活需他人輔助;41分以下為差,患者存在重度功能障礙,生活不能自理[9]。③ 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滿意度=滿意比例。
2結果
2.12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生活職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情感職能、活力、總體健康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分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22組患者Barthel指數(shù)
觀察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shù)評分為(73.6±18.9)分,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1.4±15.2)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3討論
腦卒中主要發(fā)生在中老年人群中,特別是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脂血癥、肥胖、不良生活習慣等的患者,疾病多由體腦循環(huán)障礙引發(fā)腦功能缺損綜合征、腦出血、腦梗死等,且患者疾病復發(fā)率高,致死率也非常高[10-11]。因腦卒中病情嚴重、病程長、恢復慢,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良心理狀況,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除對患者病情進行管理外,還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干預,以幫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態(tài),使其更好地投入到治療與康復中?;颊呒膊〖毙云诤螅沙霈F(xiàn)軀體功能障礙、語言功能障礙,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復護理非常重要[12],但多數(shù)患者在出院后治療康復依從性越來越低,因此對其進行出院延續(xù)護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院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出院延續(xù)性護理干預,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Barthel指數(shù)評分為(73.6±18.9)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證明出院延續(xù)性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康復效果,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康復治療中,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出院延續(xù)性護理能夠加深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程度,拉近護患間距離,更有利于臨床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李葆華, 王艷, 董玉靜, 等.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續(xù)性護理干預的效果研究[J]. 中國護理管理, 2014, 14(3): 309-312.
[2]秦素萍, 高雅琨, 高靜, 等. 腦卒中患者出院準備計劃與居家護理的效果分析[J]. 中華護理雜志, 2014, 49(11): 1337-1342.
[3]S N Leedahl, R K Chapin, C Wendel, et al. Successful Strategies for Discharging Medicaid Nursing Home Residents With Mental Health Diagnoses to the Community[J]. Journal of Social Service Research, 2015, 41(2): 172-192.
[4]張海梅, 徐維維. 延續(xù)性護理模式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J]. 當代護士: 中旬刊, 2013, 11(11): 17-19.
[5]Beatrice Godwin, Fiona Poland. Bedlam or bliss?Recognising the emotional self-experience of people with moderate to advanced dementia in residential and nursing care[J]. Quality in Ageing and Older Adults, 2015, 16(4): 235-248.
[6]陳麗麗. 為腦卒中患者實施出院后延續(xù)性護理對其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 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5, 13(8): 75-76.
[7]周燕, 孟紅君. 團隊延續(xù)性護理在腦卒中出院患者中的應用[J]. 護理與康復, 2016, 15(2): 179-181.
[8]LDV Mierlo, BVD Wiel, FJM Meiland, et al. Tailored mental health care after nursing home admission: improving transfers of people with dementia with behavioral problems. An explorative study[J]. Aging & Mental Health, 2015, 19(10): 902-911.
[9]Laura Di Manno, Jacqui A Macdonald, Tess Knight. The Intergenerational Continuity of Breastfeeding Intention, Initiation, and Dur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J]. Birth, 2015, 42(1): 5-15.
[10]Judith Anderson, Linda Malone, Kerry Shanahan, et al. Nursing bedside clinical handover-an integrated review of issues and tools[J]. J Clin Nurs, 2015, 24(5-6): 662-671.
[11]高瓊珠, 胡榮, 孫玙. 延續(xù)性護理模式用于腦卒中患者中的效果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5, 22(10): 177-179.
[12]蘇永靜, 許繼晗, 黃月友, 等. 首發(fā)腦卒中患者延續(xù)性護理需求調查分析[J]. 現(xiàn)代臨床護理, 2013, 12(9): 8-12.
收稿日期:2016-03-25
基金項目:江蘇省常州市衛(wèi)生局青年人才科技項目(QN201002)
通信作者:李華杰, E-mail: 1371689712@qq. com
中圖分類號:R 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12-150-02
DOI:10.7619/jcmp.20161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