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平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 婦科, 遼寧 沈陽, 110004)
?
護理延伸服務在改善宮頸癌手術出院患者自我護理能力中的應用
高平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 婦科, 遼寧 沈陽, 110004)
摘要:目的研究護理延伸服務對改善宮頸癌手術出院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選取行手術切除治療的宮頸癌患者13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9例。2組患者住院期間均接受圍術期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出院后行每月例行隨訪檢查,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護理延伸服務。分別于入院時、出院3個月及出院6個月后對2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及自我護理能力進行比較。結(jié)果入院時,2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無顯著差異,隨訪3個月后,觀察組生活質(zhì)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隨訪6個月后,2組生活質(zhì)量均有提升,但觀察組較對照組更優(yōu)(P<0.05)。入院時,2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無顯著差異,隨訪6個月后,觀察組自我護理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對宮頸癌手術出院患者實施護理延伸服務,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并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關鍵詞:護理延伸服務; 宮頸癌; 自我護理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同時是病死率最高的婦科惡性腫瘤。全球每年約有50萬宮頸癌新發(fā)病例,其中80%發(fā)生于發(fā)展中國家[1]。常規(guī)的手術治療雖能切除腫瘤,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但仍會對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較大的影響,患者除需承受長期抗癌引起的身心痛苦和經(jīng)濟負擔,還需面對正常生活的精神壓力,嚴重影響了生活質(zhì)量。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zhuǎn)變以及人們對醫(yī)療服務需求的不斷提升,對出院后患者實施護理延伸服務已成為未來護理的發(fā)展趨勢,現(xiàn)將護理延伸服務在改善宮頸癌手術出院患者自我護理能力中的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入院行手術切除治療的宮頸癌患者13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國家婦產(chǎn)科聯(lián)合會宮頸癌的診斷標準(1995年修訂版)[2]并經(jīng)手術病理切片證實為宮頸癌。入組標準:初次被診斷為宮頸癌,疾病分期為Ⅰ~Ⅱ期;接受宮頸癌手術即全子宮+雙附件+盆腔淋巴結(jié)清掃術且術后化療的患者;可應用手術或網(wǎng)絡進行交流;愿意配合此次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的其他系統(tǒng)疾病或臟器器質(zhì)性病變;預后較差且預期1年生存率低;智力或精神障礙;聽力障礙、閱讀或理解困難者。本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將13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9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6~73歲,平均(42.7±5.8)歲,病理類型為鱗癌57例、腺癌9例、腺鱗癌3例,病理分級為高分化10例、中分化22例、低分化37例,臨床分期為Ⅰb12例、Ⅱa32例、Ⅱb25例,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18例、中學46例、大專及以上5例,工作狀態(tài)為全職21例、兼職5例、無業(yè)6例、退休37例,婚姻狀態(tài)為已婚61例、未婚/離異8例,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為公費5例、醫(yī)療保險6例、新農(nóng)合37例、自費21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6~74歲,平均(43.1±5.5)歲,病理類型為鱗癌58例、腺癌8例、腺鱗癌3例,病理分級為高分化9例、中分化22例、低分化38例,臨床分期為Ⅰb11例、Ⅱa31例、Ⅱb27例,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15例、中學48例、大專及以上6例,工作狀態(tài)為全職18例、兼職7例、無業(yè)6例、退休38例,婚姻狀態(tài)為已婚65例、未婚/離異4例,醫(yī)療費用支付方式為公費4例、醫(yī)療保險9例、新農(nóng)合35例、自費21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2組患者住院期間均接受圍術期常規(guī)護理,包括服藥指導、飲食干預、心理護理、休息及活動指導。對照組出院后行每月例行隨訪檢查。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護理延伸服務:責任護士在患者出院前做詳細的出院指導,教導患者自我護理辦法,包括測量血壓、脈搏及體溫的方法,發(fā)放基本體征檢測表格,告知患者填寫辦法。發(fā)放“出院指導卡”及“??浦R宣傳冊”“出院指導卡”,詳細交代出院后的用藥、飲食、運動、疾病監(jiān)測方法以及復診時間、科室電話、責任護士聯(lián)系方式[3];“??浦R宣傳冊”主要包括宮頸癌的基礎知識、注意事項、飲食禁忌等。此外,由具有主管護師資格的護理人員每月1次以電話形式對患者進行院外護理教育,輔以每周1次的郵件提醒。電話通話時間均在14:00-16:00,每通電話至少在7 min以上,護理人員應耐心真誠地與患者交談,傾聽患者訴說,對患者提出的疑問予以及時解決,并對下一階段的治療與注意事項向患者強調(diào)說明。郵件提醒患者及時回傳體征檢測表格,郵件中告知患者癌癥癥狀及擴散轉(zhuǎn)移的表現(xiàn),提醒患者注意宮頸癌術后并發(fā)癥及服藥后的不良反應與服藥劑量,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2組均隨訪觀察6個月。
1.3觀察指標
分別于患者入院時、出院3個月及出院6個月后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及自我護理能力進行比較。生活質(zhì)量的評定應用歐洲癌癥功能與治療研究機構制作的針對腫瘤患者的生命質(zhì)量量表[4],包括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及總體健康的評定,各項總分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質(zhì)量越高。自我護理能力的評定由自行設計的自我護理量表評定,包括服藥管理、飲食干預、癥狀管理、心理和社會適應,各項總分20分,分值越高提示自我護理能力越強。
1.4統(tǒng)計學處理
2結(jié)果
2.1生活質(zhì)量觀察
入院時,2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訪3個月后,觀察組生活質(zhì)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隨訪6個月后,2組生活質(zhì)量均有提升,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優(yōu)(P<0.05)。見表1。
2.2自我護理能力
入院時,2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訪6個月后,觀察組自我護理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對比±s) 分
與入院時比較, *P<0.05; 與出院3個月時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表2 2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觀察±s) 分
與入院時比較, *P<0.05; 與出院3個月時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3討論
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現(xiàn)代護理模式正逐漸取代傳統(tǒng)護理模式,護理服務的范圍已從病房擴展到社區(qū)和家庭,服務時間則擴大到24 h全天候服務[5-6]。護理延伸服務是通過一系列的行動設計,確?;颊咴诓煌慕】嫡兆o場所及統(tǒng)一健康照護場所受到不同水平的協(xié)作性與連續(xù)性的照護[7-8],通常是指醫(yī)院到家庭的延續(xù),體現(xiàn)了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醫(yī)療服務宗旨,通過電話回訪、郵件提醒、家庭訪視、行為指導、自我檢測等方式,真正做到以“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連續(xù)服務服務[9-10]。
本研究中,經(jīng)過6個月的護理延伸服務,觀察組的總體健康評分從入院時的(47.4±6.6)分達到(68.9±5.3)分,對照組經(jīng)過6個月的隨訪,其總體健康評分僅達到(59.4±4.6)分,與觀察組差異顯著。護理延伸服務可根據(jù)每位患者的病情特點與個體差異,針對性對患者實施個性化的護理干預,使每位患者在治療、康復的過程中得到適合的優(yōu)質(zhì)護理與健康指導[11-12]。出院時,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宮頸癌的基礎知識、術后的服藥與注意事項等,有助于患者了解治療依從性對宮頸癌控制的重要性[13-14], 且對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有提示作用,加強了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減輕了患者的恐懼心理,對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有一定幫助。另一方面,每周1次的郵件提醒,也能幫助患者加強服藥管理與癥狀觀察,對醫(yī)護人員了解患者出院后的遵醫(yī)行為和延續(xù)治療效果從而及時調(diào)整治療方案或給予治療和保健方面的指導有積極幫助[15-16]。
宮頸癌術后患者的心理問題較為嚴重,部分患者因?qū)m頸癌的認知度較低,認為癌癥會通過性行為傳播,從而苦悶抑郁,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時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出院時責任護士即向其說明必要的疾病知識,并發(fā)放“??浦R宣傳冊”,但仍有部分患者不甚了解,提示加強健康教育的必要性[17]。需要注意的是,實行護理延伸服務需要護理人員有較強的專業(yè)知識與溝通技巧[18], 本研究選取經(jīng)??浦R與技能培訓的主管護師,針對宮頸癌根治術后的疾病特征與治療方向制定一系列以實證為基礎的護理延伸方案,在護理過程中關注患者的健康問題,給予患者身心支持,對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有積極作用[19-22]。
綜上所述,對宮頸癌手術出院患者實施護理延伸服務,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并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吳曉玲, 劉海華, 詹瑞君, 等. 出院后延續(xù)護理對宮頸癌放療患者生活質(zhì)量影響的隨機臨床研究[J].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4, 58(10): 1105-1107.
[2]吳玉芳. 宮頸癌患者術后院外服務計劃的建立與實踐[J]. 臨床護理雜志, 2014, 13(2): 37-40.
[3]黃其會. 宮頸癌介入治療術后延續(xù)護理作用評價[J]. 蚌埠醫(yī)學院學報, 2015, 40(9): 1287-1289.
[4]鄧瑩. 強化心理護理對宮頸癌手術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 35(8): 2153-2155.
[5]江梅英, 林楠, 陳小英, 等. 網(wǎng)絡延續(xù)護理在宮頸癌放化療患者中的應用[J]. 護理學雜志, 2014, 29(4): 30-31.
[6]楊紹平, 曾婧, 段振燕, 等. 延續(xù)護理對改善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效果研究[J]. 護理管理雜志, 2014, 14(10): 698-700.
[7]魏琳琳, 楊波, 趙欣, 等. 院外延續(xù)性護理教育對宮頸癌術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5, 42(4): 634-636, 639.
[8]陸云, 許燕, 張?zhí)m風, 等. 延續(xù)護理對宮頸癌根治術后攜尿管出院患者的影響[J]. 醫(yī)藥前沿, 2014, 4(23): 275-276.
[9]于萍, 胡碧華. 延續(xù)護理在宮頸癌全子宮切除術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5, 19(25): 3591-3592.
[10]伍李明, 王麗. 延續(xù)護理對宮頸癌患者術后化療期間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 河北醫(yī)學, 2015, 21(4): 677-680.
[11]圣利. 護理延伸服務在心臟瓣膜置換術術后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22): 1-3.
[12]夏朝暉. 護理延伸服務對留置雙J管出院患者的影響[J]. 臨床護理雜志, 2012, 11(3): 27-29.
[13]王世英, 席淑華, 呂一剛, 等. 出院患者延續(xù)護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干預對策[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09, 26(3): 24-26.
[14]李曉娟, 李惠玲. 延續(xù)性護理實踐研究進展[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4, 49(17): 2164-2166.
[15]李海燕. 延伸護理服務在護理領域的應用[J]. 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 2013, 22(1): 86-87.
[16]全光輝. 優(yōu)質(zhì)護理延伸模式在產(chǎn)科中的應用[J]. 中外醫(yī)療, 2014, (23): 176-177, 179.
[17]俞曉莉, 費靜靜, 沈小英, 等. 延伸護理模式對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術后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3, 51(8): 92-94.
[18]鐘苑香, 何靜梅. 開展電話回訪, 延伸優(yōu)質(zhì)服務[J]. 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 2011, 9(6): 469-470.
[19]周愛英, 李青霞. 舒適護理對宮頸癌化療患者負性情緒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6, 20(6): 181-182.
[20]熊慧, 胡春宏. 影響宮頸癌患者術后性生活質(zhì)量的相關因素[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6, 20(5): 190-192.
[21]崔建蓉, 崔瑩. 介入治療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6, 22(4): 367-369.
[22]王倩青, 岳愛民. 保留盆腔自主植物神經(jīng)的廣泛性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頸癌的臨床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 2015, 30(35): 6385-6386.
Application of extended nursing in improving self-care ability of cancer surgery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
GAO Ping
(DepartmentofGynecology,ShengjingHospitalAffiliatedtoChinaMedical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 110004)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effect of extended nursing in improving self-care ability of cancer surgery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 MethodsA total of 138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69) and control group (n=69).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all given perioperative routine nursing.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routine monthly follow-up examination after discharge and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dditionally given extended nursing services. Quality of life and self-care ability of patients on admission, three months and six months after discharge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wo groups on admission, but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hree months followed up(P<0.05). After six months follow-up, the quality of life of both groups was enhanced,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roved more(P<0.05). On admiss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lf-care ability in two groups, 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study group after 6 months follow-up(P<0.05). ConclusionExtended nursing for cervical cancer surgery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self-care and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extended nursing services; cervical cancer; self-care
收稿日期:2016-03-12
中圖分類號:R 47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12-101-04
DOI:10.7619/jcmp.20161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