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柳芬
摘 要: 傳統(tǒng)的語文作文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代社會的發(fā)展,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教師要注重利用研學后教的理念展開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關鍵詞: 研學后教 小學高年級 語文作文 教學策略
新課改明確提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利用研學后教的理念,切實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作文課堂教學,強化課堂學習效果。
一、教師重復細致的備課
研學后教的理念指的是教師在教學前先通過研學案的方式讓學生自學,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對學生寫作中的問題進行糾正,促使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研學后教理念下的高年級作文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前進行重復的備課工作。第一次備課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確定主要的教學內容,并確定一份研學案。教師將它提前發(fā)給學生,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其內容進行完善。隨后,教師根據學生書寫的內容判斷學生的作文水平,并從中研究學生寫作中的問題。根據從研學案中獲得的知識,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備課方案,彌補其中的不足。以《二十年后回故鄉(xiāng)》的寫作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前發(fā)放研學案,讓學生想象二十年后自己從事的職業(yè)、故鄉(xiāng)的變化等,并把這些記錄在上面。教師課前收回研學案,根據學生寫出的內容確定學生的欠缺之處,如有的學生只是籠統(tǒng)地說了故鄉(xiāng)在二十年后的樣子,并沒有將現在的故鄉(xiāng)和未來的故鄉(xiāng)進行對比。教師根據備課方案,在課堂上讓學生討論未來故鄉(xiāng)可能發(fā)生的變化,引導學生把現在和未來的故鄉(xiāng)進行對比,著重突出思鄉(xiāng)之情。通過反復細致的備課工作,教師在充分把握學生實際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真正做到有備無患。
二、觀察生活,積累素材
細致的備課活動后,寫作時教師要注重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生活是語文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前布置課下作業(yè)的方式讓學生在生活中觀察、積累。《地震中的父與子》主要表現出了父愛的深沉與偉大,學完這篇文章,教師可以開展以我與我的父母為主題的寫作活動,教師提前將寫作的主題告訴學生們,學生們自己確定寫作的題目,并在生活中觀察父母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感受父母對自己深厚的愛,并回想自己與父母之間發(fā)生的最印象深刻的事情。通過細致的觀察父母如何對待自己,讓學生更加切身地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使學生在寫作時有話可說。仍以《二十年后的故鄉(xiāng)》的寫作為例,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故鄉(xiāng),看一看自己的故鄉(xiāng)在發(fā)展中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通過采訪很長時間才回到家鄉(xiāng)的人,他們印象中的家鄉(xiāng)是什么樣子的,當再次回到家鄉(xiāng)后,感受到了哪些變化及在離開家鄉(xiāng)的時間里對家鄉(xiāng)抱有怎樣的感情。學生通過在課下中搜集寫作的資料,并利用互聯網查詢這些年家鄉(xiāng)的建設政策,思考若是自己長大后離開家鄉(xiāng)在異地生活、工作,家鄉(xiāng)那時會是什么樣子,自己對家鄉(xiāng)又會抱有什么樣的感情。在寫作之前,引導學生們在生活中尋找寫作的素材,使每個學生都充分挖掘生活內容,在寫作過程中有話可寫。
三、自由的語文寫作課堂
研學后教的理念下的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進行自由的寫作練習。通過自由的寫作練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改變學生作文觀點雷同的現象。以習作三的寫作練習:寫一寫體現人們相互關愛的事情為例,學生自行確定寫作的題目,描述事情發(fā)生的環(huán)境和經過。有的學生寫的是自己和父母之間的事情,有的學生寫的是自己和兄弟姐妹之間的事情,有的學生寫的是自己和朋友之間的事情……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們充足的自由和時間進行寫作活動,讓學生們選擇自己想寫的內容,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不同的角度書寫文章,表達感受。在作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由寫作,提高學生對寫作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不拘形式地進行寫作表達,提高學生個性化學寫作的能力。
四、小組探究與教師教學相結合的作文寫作
在寫作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探究性課堂的構建,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學生進行自由寫作后,將學生們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交換觀看寫作的文章,在觀看過程中小組成員進行互相評價,評價寫作中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集整個小組的智慧提出相關的改善建議,小組成員共同推選出寫的最優(yōu)秀的文章。另一種是在課堂一開始教師便將學生們分成不同的小組,將作文的主題告訴學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資料,每名同學分別確定寫作主題,根據搜集到的資料和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書寫作文,隨后,小組成員對寫作的文章進行互評互改,彌補寫作中的不足。
在小組完成互評互改后,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文章,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尋找文章中的欠缺之處,師生共同彌足寫作中的不足。仍以寫作三的寫作練習為例,有的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只是用筆墨詳細描寫出事情是怎樣發(fā)生的,事情是怎樣發(fā)展變化的,但是在描寫的過程中學生對于人物的描寫并不細致,并沒有從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入手展開描寫。教師可以進行對比教學,通過把《窮人》中描寫漁夫和桑娜心理活動及動作的部分與學生作文中的描寫人物的內容進行對比,讓學生體會到細節(jié)描寫對于豐富描寫人物方面的重要作用。學生對照課文中的內容對自己的文章進行完善,教師在旁邊進行寫作指導,使學生學會如何進行寫作描寫。
總之,在小學高年級的作文教學過程中,為了貫徹研學后教的理念,教師需要進行詳細的反復備課,讓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課堂上給予學生自由的寫作時間,并利用小組探究與教師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針對學生寫作中的缺陷展開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黃萍.先學后教——傳統(tǒng)作文教學模式下的新思路[J].新課程中旬,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