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紅梅
[摘 要]“德育滲透”是指教育者根據教育目標和培養(yǎng)要求通過借助載體、建構氛圍熏陶、引導教育對象,使之接受有關思想、觀點、作風、行為,實現(xiàn)教育意圖的教育形式。因此,學期評語經過“自評、互評、師評”三個環(huán)節(jié)的遞進操作,就是一個良好的德育滲透過程。
[關鍵詞]自評 互評 師評 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3-0102-01
學期評語是對學生在一學期內行為表現(xiàn)的書面鑒定,不僅要準確明了地概括學生的特點,而且也要讓學生樂于理解和接受,這已達成共識。但任何評價,都不僅僅只是一個總結,而是下一個階段前行的方向標,如何讓這幾百字的評語發(fā)揮更大的德育功能,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對于評語的重要性和撰寫方法我這里不作贅述,且從學期評語撰寫過程的“自評、互評、師評”來談談其中的德育滲透。
一、落實“自評”環(huán)節(jié)
學生的自我評價是形成學期評語的第一步。
1.重視“自評”是對學生主體的尊重
在學科體系中,要求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對于德育工作也是一樣,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xiàn)對學生主體的尊重。羅杰斯說:“只有一個人能評價目標實現(xiàn)的程度,這就是學生自己。” 因而,學生對自己一學期的表現(xiàn)最有發(fā)言權,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被評價者主動參與評價,并樂于接受評價,評價的效果才會更好。
2.“自評”是過程評價的手段
以往評語的評價主體是班主任,教師因為與學生在一起的時間有限,對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許多情況并不能知曉,所以評價中的結果性描述占很大比重。但是,學生表現(xiàn)的過程性行為卻經常隱藏教育的契機,每一個現(xiàn)象的產生都有著它的必然性,對結果進行評價意味著終結性,而對過程進行評價則暗示著還有改進的時間和機會。比如說,有些同學,對自己的評價寥寥數語,要么是應付了事,說明他的責任心和榮譽感都不強;要么是沒有突出表現(xiàn)可說,顯示他沒有用心投入校園生活,如此等等。班主任就可以從自評入手與其溝通,所以說自評是師生有效交流、實施教育引導的良機。
3.“自評”是反思的過程
根據心理學的有關研究成果,自我評價會促使人們進行自我驗證,從而為自我發(fā)展提供動力。因為如果主體的自我評價是正確的,自我驗證會促使主體去表現(xiàn)自己,即使評價不正確,通過自我驗證的過程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在反思中得到自我提高。學生的每一次自我評價都不會一蹴而就地達到自我提高的效果,但肯定會讓學生對自己一學期的表現(xiàn)進行回顧、反思,產生滿意、不滿意或無所謂這三類情緒,然后在不同程度上實現(xiàn)自我認知與自我敦促,促使自己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揚長與避短。
二、扎實“互評”環(huán)節(jié)
組織學生相互評議,克服了教師對學生情況的片面性了解和個人情感的摻雜,兼聽則明,互評能比較全面、客觀、公正地還原學生的真實表現(xiàn)。
1.“互評”有利于學生的自我教育和相互了解
同學們在互相評議的時候,需要實事求是地指出他人的優(yōu)缺點,在評價他人的時候自然會聯(lián)想到自己,因而從這點來說,評價他人對評價者自己也是一個良好的教育,促使評價者重新審視自己,通過互評,雙方產生的接納與共鳴程度,決定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好壞,如果不能正確地評價他人,那么,對自己的評價要么高,要么低,自己也不會很好地融入學習集體,時間一長就會形成孤僻的性格,所以互評也利于評價者的自我成長。
在小組評議時,各個同學的評價角度和觀點都不一定相同,可以更全面反映被評價者的情況,無疑能加深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
2.“互評”是營造班級良好氛圍的好時機
互相評議活動要認真策劃,避免隨意性,首先要讓評價者正視自己的責任,做到公平公正,不循私情?;ピu過程中要提防同學之間礙于情面,只表揚不批評,通過學會客觀評價他人來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價值觀?;ピu模式,加強了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互動,既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將評價變成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的過程,能有效促進“積極、平等、民主”班級氛圍的形成。
3.“互評”能反映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由于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態(tài)度、不同的評價水平,會對同一個對象的評價出現(xiàn)不同的評價結果,但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所以重視并認真組織學生的互相評議活動,對班主任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及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用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是大多數學生都缺少的技能,但它又極度重要,利用“自評”和“互評”,可以有針對性地鍛煉學生語言表述能力。
在互相評價的實施過程中,還要對二者的評價再進行評價,來保證學生參與的深度和效果?;ピu的“圈子”也要有效設定,太大會流于泛泛,太小又難以全面,因此建議以組評方式進行。
三、將“師評”化為師生深入溝通的渠道
班主任在學生自評和廣泛互評的基礎上結合任課教師的反饋作出對該學生的評價,應以樸實、生動、飽含激情的評語描述學生發(fā)展的狀況,提出激勵性的改進意見或建議,綜合學生多方面的表現(xiàn)進行實質性的評價,為學生的發(fā)展指明方向。
1.多元評價促學生健康發(fā)展
班主任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僅僅看學業(yè)水平是否有了提高,更要看學生在班集體中的綜合表現(xiàn),如參加各類競賽活動的情況、在班級美文化建設中的貢獻、班級衛(wèi)生維護及體育活動投入情況等等,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表現(xiàn)均可作為評價的要點。所以,多元評價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在評價中適當放大學生的閃光點,幫助學生找回自信,體驗成功感、榮譽感,積極發(fā)揮激勵教育的作用;明確指出潛在的問題,引導學生糾偏、完善,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fā)展。
2.重點評價以情動人
評語應根據學生的優(yōu)點、缺點,給予切實的評價和指導。與其面面俱到,不如抓住重點。撰寫操行評語不是用筆寫,而是在用心寫。撰寫前教師應反復地斟酌,盡量做到貼切中肯,詞懇意深,能真實準確反映出不同學生的典型言行、表現(xiàn),讓學生認可你的評價,并能從心靈深處蕩起漣漪,產生進步和提高的愿望;要讓學生家長看后覺得評價恰如其人,能看到孩子的成長,看到學校教育的成效;并能從評語中領會孩子存在的問題,從旁督促。有針對性的重點評價可為學生的自我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出相對明確的方向。
3. 當面評價加強溝通
經過自評、互評、師評三個環(huán)節(jié)形成的評語是全班師生對一名學生的綜合評價,但如果評語僅落實在紙面上對學生的激勵只能是短暫性的,還不能最大化地發(fā)揮其德育功能,所以學期評語成文后,可請學生來“商榷”評語的內容,并“解釋”如此描述的原因,這是借助師生交流進行德育滲透的良好時機。既可詳盡地回顧其一學期來的表現(xiàn),對進步充分肯定,對不足提出明確要求,也讓學生能正視老師和同學的評價,又給學生留有余地,給他們發(fā)表意見的機會,起到鞭策和鼓勵的自我教育作用,對今后的學習生活有積極的促進意義。
“三評”遞進式學期評語的形成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受益的是受評者與被評者雙方,對學生成長將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融合的是師生、生生兩個陣營,從中折射出的不僅是教師的品德、學識和素養(yǎng),還反映了班主任的教育思想、育人方式和觀察能力。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自己的這份權利和責任,抓住學期評價的契機,在強調個性教育的時代,挖掘每個學生自身獨特的可塑性,激勵引導學生的自信自尊,努力釋放其強大的德育滲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