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鑫
無論是哪門學科,激勵教育的意義都不容忽視。但在當前,老師和學生都以“直面高考,提高成績”為目標,這本是無可非議的,但在這種目標明確的教學模式下,卻忽略了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文化性的、精神性的東西,沒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利用。特別是在高中古詩文教學中,發(fā)掘和利用正能量更是舉步維艱。如何在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挖掘和利用正能量,并讓其在學生的成長和學習上都起到正面作用,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從塑造的人物形象上挖掘正能量
高中語文古詩文大多數(shù)都是以人物為載體,表達作者的某種情感,這些形象中有一部分是消極的,如懷才不遇的形象,慷慨憤世的形象,退隱避世的形象,但更多是積極的,如豪放灑脫的形象,矢志報國的形象,曠達勇毅的形象……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只注重對與考試有關(guān)的字詞的講解,總結(jié)與之相關(guān)的高考題的答題方法,或者只對人物形象的特點做淺層次分析,并沒有把這些積極的人物形象中所蘊含的具有教育意義的正能量挖掘出來,讓其作為教育和鼓舞學生的精神介質(zhì)??梢姡咧泄旁娢慕虒W中,對人物形象的正面教育意義的發(fā)現(xiàn)和進一步探究,是挖掘和利用正能量的關(guān)鍵所在。
比如在粵教版選修課文《將進酒》的教學課堂上,在學生理解了詩歌的思想情感,手法等知識后,老師可以設(shè)計這樣的問題:“分析詩中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并探究這一形象對我們有何現(xiàn)實意義。”當學生了解了詩人的“雖然仕途遭挫、理想破滅,但仍能樂觀自信,豪放灑脫”的形象特點后,老師可以進一步設(shè)問“在現(xiàn)實中遭遇到挫折后,我們和李白的表現(xiàn)有何異同?”學生會自然聯(lián)系自我,以人為鑒。至此,通過有目的的問答設(shè)計,使學生真正從古詩的人物形象中領(lǐng)悟和學習到積極的精神,那么,這節(jié)課的教育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通過聯(lián)系比較教學,用不同古詩文中所表現(xiàn)的相同或各異的精神節(jié)操教育學生
高中語文古詩文篇目中有很多內(nèi)容具有相關(guān)性和相似性,同時又具有相差點和相異點,如果老師能利用這一特點,把兩篇或多篇先后學到的古詩文或古詩文中的關(guān)鍵段落融入同一教學課堂中,用“求同尋異”的方法進行比較教學,那么學生會更清楚更深刻地理解古詩文中所蘊含的正面力量,這不但可以使古詩文中的正能量得到更有效地表現(xiàn)和發(fā)揮,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比如學習陸游的 《書憤》 時,可以這樣提問:“和這首詩歌主題相似的的詩歌是我們過去學過的哪一首?”通過互動問答,老師引出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通過對兩首詩詞的比較分析討論探究,最后得出“這兩首詞都含有愛國報國,表現(xiàn)古人身處逆境依然心系國家的思想”。通過問答互動,討論探究,最后學生對這兩首詩詞的主題精神的理解尤為深刻,這兩首詩詞所表現(xiàn)的正面精神直接激勵著學生的愛國心。
三、把古詩文教學的正能量延伸到寫作中
高中語文古詩文篇目中不乏文采斐然,飽含積極向上人生哲理的膾炙人口的名句,也多有正面的典型人物事例。基于高考默寫的要求,很多學生通過努力,把一些古詩文熟記于心,但這只是為了應付高考中的默寫,殊不知,這些古詩文中的名句和典型人物事例,也是高考寫作材料中的寶藏。若能把這些名句巧妙引用在作文的題目、題記、開頭、篇中、結(jié)尾,把這些典型事例用為作文的論據(jù)素材,不但讓其作文思想健康積極,而且也在潛移默化地促成學生養(yǎng)成良好品行和人格。
比如學到高中選修內(nèi)容柳永的《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時,可以讓學生積累像“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樣的表現(xiàn)對理想的執(zhí)著、堅持的古詩詞名句,并在以后這一主題的寫作中加以利用;學到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時,可以讓學生積累像“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這樣的表現(xiàn)只有不畏困難、勇攀高峰才能取得最終成功的人生哲理的名句,以備之后寫作之需。如此舉一反三,學生逐漸學會了在寫作中引用古詩文名句,以增強作文的整體表現(xiàn)力。
葉瀾在《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一文中說:“課堂教學應被看作師生人生中一段生命經(jīng)歷,是他們生命有意義的構(gòu)成部分?!痹诟咧姓Z文教學特別是古詩文教學中,教師應適時巧妙地挖掘古詩文中的正能量,使其能在學生良好人格、品德的形成中起到有效的助推作用,使語文課堂教學對學生的生命真正產(chǎn)生正面的意義。同時,讓學生學會把古詩文中蘊含正能量的東西運用到寫作中,使其成為深化作文思想、美化作文語言、提高寫作水平的寶貴資源。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中試行這一教學理念和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的教書育人的效果。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