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喜林
【摘 ?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教師常采用的一種方式,也是新課程改革比較推崇的一種教學方式。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對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何使小組合作發(fā)揮出其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就成為了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本文主要探討了在當前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誤區(qū),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
語文一直都是學生學習中的重點課程,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可以有效地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使得課堂的教學效果得到保證。但是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下面我就簡單談談我的看法。
一、當前小組合作學習的誤區(qū)
1.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課堂教學的新形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在語文課堂上,有些教師為了凸顯貫徹新的教學理念,在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時,往往會讓學生熱烈地進行討論,片面地追求課堂的熱鬧,使得討論環(huán)節(jié)流于形式。很多學生也便因此在合作學習時不用心,學生沒有真正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與思考過程中,導致課堂教學的效果不升反降。
2.優(yōu)差等生分層明顯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主要就是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中共同進步,但是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教學目的與實施過程卻相距甚遠。大多數的學生小組在自由討論環(huán)節(jié),往往都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滔滔不絕地說,而那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就會出于自卑而羞于開口,久而久之,這些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就會產生依賴與逃避心理,認為小組討論“與我無關”,這樣的教學方式既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會使得學生之間的差別變得十分顯著,不利于和諧良好班集體的構建。
3.教師缺乏主導作用
大部分教師都認為既然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那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就不明顯,只要把課堂交給學生就行了,其實這是不對的。新課程改革雖然使得師生之間的角色與地位發(fā)生了變化,但也同時強調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主張將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相結合。在當前的語文課堂上,學生的討論變成常態(tài),失去了教師的引導與講授,使得課堂教學效率大打折扣。
二、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1.提供充足的交流時間與平臺
在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教師在讓學生討論時,給予學生討論的時間很短,往往學生還沒有得出討論結果就終止了討論過程,導致學生的合作討論缺乏實效。由于交流討論的時間不充足,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時間,雖然課堂上的氛圍十分熱烈,但是學生收效甚微。因此,教師要提供給學生充足的交流時間,讓學生在課堂這個平臺上可以充分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想法,進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課文《蘆花蕩》時,在學生自主閱讀完課文后,我找了幾個學生將課文中所講的故事描述出來,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口才,又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接下來我便引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學習,并讓學生在思考與討論中將課文中老頭子的性格進行總結。學生便都積極地投入到了討論中,為了了解學生的討論情況,我還時不時地查看學生的進展,看到大部分的小組都討論完畢后,我就開始提問學生,檢驗學生的討論成果,并讓其他的小組對其進行補充完善,從而使得小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2.設計學生全員參與的問題
我們在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小組內發(fā)言的總是那么一兩個學生,其他的學生就好像是觀眾沒有參與其中。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成為了優(yōu)等生的舞臺,而那些后進生就沒有發(fā)揮自己能力的地方,要改變這樣的現狀,教師就可以在教學時多設計一些發(fā)散性的問題,讓學生全員都可以參與其中進行討論,從而讓每一位學生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例如,在教學《羚羊木雕》這篇課文時,學生對于課文中的故事很好理解,為了揭示本文的主旨,又能夠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討論中,我便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金錢”和“友誼”哪個更珍貴呢?學生對于金錢和友誼都不陌生,但是他們平時卻很少思考這樣的問題,通過結合課文教學的內容引入德育,對于學生身心素質的良好發(fā)展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并且,學生熟悉的內容更容易激發(fā)出他們內心展示自我的欲望,從而有助于全員參與討論,幫助學習差的學生找到自信,進而實現共同進步。
3.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
我們常說“教師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還沒有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學習方式,要想讓學生進行高效的學習,教師就要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引導作用,及時地幫助學生,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教師也要盡量地了解每個小組的討論狀況,以便適時地提出一些建議,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思維方向思考。
例如,在教學課文《蘇州園林》時,我就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課文學習,使其通過思考與討論把握蘇州園林的整體特點和本文的說明順序。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意見的分歧,而討論的過程就是求同存異,從而幫助學生找到更為合適的答案。在學生進行討論時,有的學生從宏觀方面出發(fā),說了本文的說明方法,也有的學生從具體的段落出發(fā),介紹了這一段中的說明順序,這樣的討論過程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而教師在這時就要讓學生取長補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完整性,從而使其更為全面客觀地理解課文。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上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師在教學時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交流時間與平臺,設計學生可以全員參與的問題,并將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相統一,進而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吳丹.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及實施策略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 2012
[2]高曉芝.合作學習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施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