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是學生初步積累基礎知識的階段,而語文學科作為基礎文化學科,在小學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不僅受到家長的重視,學校對此也相當重視。而激勵教育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措施,受到各個學校的高度應用。本文旨在通過分析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以了解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激勵教育;價值
0 前言
著名教育學家曾說過,教育的本質不是教導,而是大多數(shù)教師并不注重的激勵。對于小學這個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加上好奇心極強的特點,對其進行激勵顯得尤為重要。正確的激勵不僅激發(fā)了小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更達到了教師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目的。小學語文課堂作為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學科,是家長、教師、學校不可忽視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在語文課堂上,激勵教育是教師常用的教學模式,其效果也比其他教學模式明顯,這就使得激勵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位置越發(fā)重要。
1 小學語文課堂現(xiàn)狀
當小學語文激勵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時,各小學紛紛采用這一教學模式,學校也注重對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施。加上新課改之后,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適用于革新之后的教學內(nèi)容,教師需要順應改革的需求,更新自身的教學模式。在學校普遍宣傳激勵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在課堂上也逐漸將激勵教育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在語文課堂上,如果能夠靈活運用激勵教育,不僅能使課堂氛圍活躍,還能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與思維的活躍性。但是,有些教師對激勵教育不夠了解,掌握得不夠透徹,出現(xiàn)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過多口頭激勵學生的現(xiàn)象,沒有充分地將激勵的作用發(fā)揮出來,因此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2 小學語文教學的激勵教育
2.1 教師保持謙和的教學態(tài)度
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關鍵因素之一。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思想比較單純,想法比較天真,這就需要教師采取謙虛、和藹的教學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學生。小學生對教師有著天生的恐懼感,這一心理極不利于語文的教學,所以語文教師必須意識到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消除學生對自己的懼怕。首先,教師應保持和藹的笑容,課堂上不必過于嚴肅,要多與學生互動,盡量不要嚴厲批評學生。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后應與學生多交流,主動詢問學生是否需要幫助解決學習問題。此外,教師還可以主動組織學生進行課后游戲,與學生一起參與游戲,和學生打成一片,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的師生關系,會使教師實施的激勵教育起到的作用更加顯著。
2.2 在學生課堂活動中實施激勵教育
激勵教育在不同的場合所起到的教學作用有明顯的區(qū)別。在語文課堂中,教師應學會多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活動,以活動的形式教學,不僅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實施激勵教育的效果也會更加明顯。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一的口語交際,主題是介紹家鄉(xiāng)景物,學生可以選擇家鄉(xiāng)一處景物進行描述,與同學交流,最后評選口語交際進步的同學。這一口語交際,教師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而不是局限于兩三個學生一起交流的形式。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5人一組,讓學生自由選擇組員,選舉出一位小組長,以圍圈而坐的形式,要求每位組員都要分享,由小組長進行記錄和監(jiān)督工作。在學生交流5~10分鐘之后,教師走訪每個小組,了解小組的交流情況。選擇學生在班級上進行陳述,對于描述得形象、有趣的學生,教師應對其描述加以肯定,并指出其有特點的表達,鼓勵其他學生向其學習;對于描述得不夠好的學生,教師也應該對其加以肯定,引導和鼓勵學生對其家鄉(xiāng)的景物作進一步的描繪。最后,在評選口語交際進步的學生時,教師應盡量從表述不夠流暢、通順的學生中選出,在課堂上對其進行公開表揚,并推選其作為下一次口語交際的小組長。這樣,學生在課堂活動中,不僅能輕松學習,還可以受到教師的表揚、認可,極大地鼓舞了學生上課的熱情和積極性。
2.3 因人而異進行激勵
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他們的優(yōu)勢也各不同。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表揚也不能統(tǒng)一言辭,要針對學生的特點與優(yōu)勢進行有針對性的表揚,這樣學生不但能發(fā)揮其特長,還能使教師對學生的贊揚起到明顯的激勵作用。例如,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雪地里的小畫家》,對于這篇課文的教學,教師可采取課前讓學生自己預習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理解文章中各個動物所“畫”出來的“畫”,應該是怎樣的,學生可以以繪畫的形式,將自己理解動物們的“畫”描繪出來,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圖案進行繪畫。在第二天的課堂上,檢查學生的繪畫情況,對于畫得形象的作品,教師可贊揚其繪畫水平,并詢問其作畫技巧,并將此畫應用于教學過程中。而對于不善于繪畫的學生,根據(jù)其特長,比如善于朗讀,就讓其在課堂上朗讀課文。對朗讀的學生,教師可先肯定其繪畫,進而表揚其朗誦能力。這樣,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長對其進行贊揚,不僅能讓學生保持對其特長的喜愛,也讓學生受到了鼓舞,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使其特長可以持續(xù)發(fā)展。
2.4 采用多樣的激勵方式
教師要靈活運用激勵教育,就要學會采用多樣的激勵方式。大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的激勵方式基本都是采用語言表揚,口頭上對學生進行夸贊。而教師要想使激勵效果明顯,就要在不同的情景中采用不同方式對學生進行激勵。例如,在教師提問時,對于比較內(nèi)向、不敢發(fā)言的學生,在問題提出之后,要對其進行眼神鼓勵,鼓勵其主動回答問題,或者在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時,回答不出或回答不流暢,也要給予學生肯定的眼神,并通過拍拍其肩膀給予鼓勵的暗示。除此之外,對語文寫作、考試有進步的學生也給予一定的獎品進行鼓勵,獎品可為筆、作業(yè)本等,在作業(yè)本上教師還可寫上幾句鼓勵的句子。這樣,不同的激勵方式才能讓學生保持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 結束語
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課堂上實行激勵教學,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更有利于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 王芳.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思路探討[J].中國教師,2015(S2):121.
[2] 高亞晶.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 (小學),2016(01):9.
作者簡介:澤仁拉西(1973—),女,四川巴塘人,大專,小學教師評中教高級,就職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色拉鄉(xiāng)中心校,從事小學教學工作,研究方向:小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