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 (江蘇省南京市蓮花實驗學校,210041)
?
學期體育教學計劃的制訂
徐萍 (江蘇省南京市蓮花實驗學校,210041)
學期教學計劃也稱教學進度。它是把全年教學計劃中所規(guī)定的一學期的各項教材、時數(shù),按照一定要求合理分配到每次課內的一種教學工作計劃。制訂學期教學計劃是有效落實學年教學計劃,整體把握本學期的教學目標通過哪些教材內容具體展現(xiàn)的直觀顯示,能整體把握好本學期的教學節(jié)奏及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方向。同時,也是結合不同教學時數(shù)的教材單元,指導確定好本學期學生應該掌握的教材單元的考核評價,具體的對教學單元與課時計劃進行把控。因此,學期教學計劃的制訂,不僅能微觀顯示學期的具體教學內容,也能宏觀調控學校整體的學期教學內容,便于學校各年段、各年級更好的開展體育教學。
學期教學計劃的制訂有一定要求,有基本方法與步驟,并且呈現(xiàn)方式有文字式、表格式等多種形式,筆者結合所在學校實際及教學實際中學生學習的效果,從以下五個方面介紹如何制訂學期教學計劃。
表1 2015-2016學年七年級第一學期體育教學計劃
表2 2015-2016學年七年級第二學期體育教學計劃
筆者所在城市要求水平四各學校制訂的學期教學計劃按照學期為16周制訂,這樣撇開了一些假期或者考試的沖突因素。同時,按照每周3課時的安排進行學期總課時的計算,即呈現(xiàn)在學期教學計劃中的各單元的教學內容總課時為48課時。那么,學期教學計劃的編寫其實就是如何科學、合理地把48節(jié)課編排好。20世紀90年代初,在編寫學期教學計劃時,每一教材內容出現(xiàn)的課次是不等于課時數(shù)的,一般按照教材出現(xiàn)的課次=該教材課時數(shù)×2,即,一節(jié)課中出現(xiàn)2個教材內容的教學來分配的。但是筆者經(jīng)過多年實踐及學校實際,已經(jīng)采用教材內容呈現(xiàn)的課時數(shù)就是課次數(shù),即附表中時數(shù)=出現(xiàn)次數(shù)。此表的設計形式直觀顯示了該教材內容的課時數(shù)及在整個教學進度中的分布(見上頁表1、表2)。
1.依據(jù)氣候特點提前謀劃
學期教學內容確定后,首先要根據(jù)當?shù)貧夂蜃兓?guī)律,把相關教學內容初步安排到適合開展的月份。由于筆者所在的城市3月份多雨,6月是梅雨季節(jié),因此,在制訂教學計劃時就要選擇便于室內開展的教學內容進行安排,如籃球、武術等。并根據(jù)這些教材在單元中所占時數(shù),分配到預先安排的周次中(詳見上頁表2)。
2.根據(jù)實際條件定向編排
筆者所在學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共48個教學班。人數(shù)多,運動場地少。經(jīng)常出現(xiàn)7、8個班級同時在運動場上上課,不管是器材還是場地都無法滿足教學需要。為此,筆者對這種小場地、多班額的實際教學情況進行了分析,在安排教學內容和課次時,盡量避免不同年級的班級同時使用同一場地,以免造成練習擁擠,以及其他不安全因素的產(chǎn)生。例如,在安排籃球教學時,九年級與七年級盡量不要放在同一塊場地教學。防止因學生素養(yǎng)的差異性,產(chǎn)生相互干擾,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學生之間的矛盾。另外,為了避免因同科目同時教學,導致器材缺乏問題,任課教師之間要互相協(xié)調。例如,器械體操的雙杠教學,我校只有3套教學器械,如果按照同年級同課次的教學進度安排,勢必造成學生練習次數(shù)的下降,不利于學生對技術的掌握。
在學期教學計劃中要體現(xiàn)單元教材內容與課時的分布安排,充分考慮不同單元教材內容之間的先后排列問題。因此,除了考慮天氣與場地、器材之外,還要注重調控單元教材內容的順序。
1.先主后次
一般而言,本學期考核內容和教學難度明顯的教學內容,優(yōu)先考慮,通常安排在最適宜的教學周次,以保證教學質量不受影響。如體操中技巧類與器械類的教學,筆者一般安排在秋季第一學期的10月份即開學后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之后或者春季第二學期的4月份之后,這個季節(jié)氣候適宜,學生穿衣適量,便于完成動作,同時也降低了運動損傷的事情發(fā)生。在編排這類教材內容的課次時,一般采取逆向的順序,即頭腦中預設好“測驗——復習——新授”的流程與課時數(shù),從后往前編排,把教學內容安排在合理的周次上。最后再穿插安排一般的教學內容。
2.運動負荷
在整體編排教材單元內容先后順序時,需要考慮到學生的運動負荷的承受程度。如表一中,對于七年級的新生,運動負荷就不能太大,從基本體操的教學開始,課中穿插一些身體素質的練習,以便讓他們從2個月的暑假中慢慢地恢復。另外,在國慶、五一等假期之后,期中考試前期,也要盡量安排運動負荷稍微小的教學內容,使之符合學生的身體、生理發(fā)展規(guī)律。
3.學校體育文化
每所學校都有不同的體育文化背景,不同的體育校本課程。因此,在編排學期教學計劃時也要考慮到自己學校的特色。如筆者學校初中部的校本特色是抖空竹,學校要求學生進入初中后,要盡快在大課間運動起來。因此,在制訂學期計劃時就要將其排在首位(詳見上頁表1)。其次,每學期很多學校都會舉行類似體育節(jié)或者小型的體育比賽,對這些活動中涉及到的項目,有時也需要在體育課堂上進行相應的指導,在編排時需要作為機動內容安排。我們學校一般以身體素質單元為機動單元進行適當?shù)卣{整。
合理確定單元教材內容在學期表中的疏密排列,有利于學生快速掌握學習內容。制訂計劃時除了注意不同教材內容的先后順序,還要充分考慮到教材內容自身的難易、運動技能的掌握規(guī)律、學生的興趣特點及學習持久性的維持等,有時要采用連續(xù)集中排列的方式,有時采用間隔排列的方式,有時是集中與分散排列相結合的方式。
1.集中排列
對于季節(jié)性強或者技術的連貫性比較強的教學內容,通常采取集中排列的方法。如校本教材抖空竹的排列,學生剛接觸該項運動,技術動作具有連貫性,所以在第一學期中適宜采用集中排列。但是,隨著技術難度的加大,技術較難導致在一節(jié)課很難掌握,需要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大量練習。因此,在第二學期應以分散排列為主??梢姡唤滩牟煌膬热?,采用的排列方式也可以不同。
2.分散排列
分散排列的方式適用于一些諸如器械體操項目的學習,如單杠的蹬地翻身上動作,雙杠教學時,學生掌握該項技術時需要身體力量與協(xié)調性的配合,如果采用集中排列,學生很難克服因力量、協(xié)調性等欠缺所帶來的困擾。所以,在編排時一般采用分散編排,課后給予學生復習與練習的機會,從而保障在規(guī)定的單元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
3.集中與分散相結合
運用這種排列方法,可以采取先集中后分散,也可以先分散后集中排列。如動作技術較強的“跨欄跑”、技巧成套組合動作等,一般采用先集中后分散。同樣,對于動作技術復雜而且對身體條件要求也高的內容,如水平五的“背越式跳高”,可以采用先分散后集中的排列方法。
其實,排列單元教材內容,除了考慮技術的因素之外,還要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與興趣。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學生,如果連續(xù)幾次上同一教材,學生容易產(chǎn)生疲勞感,就會對運動產(chǎn)生厭倦,因此,對于水平四的教材從表中也能看出,初一的編排還是以分散排列為主,集中排列為輔。
按照以上框架與要求初步編排好學期計劃后,還需要再次全面權衡,對個別教材所需課時數(shù)的增補與機動安排,做到心中有數(shù)。最后,值得提醒的是教師要注重結合學校生源素質與往年同期學生學習的實際,做好測試內容與標準的填寫。當然,在實踐過程中有時可能出現(xiàn)各種意想不到的因素,需要教師及時做好備注,以便來年在編排時做到查漏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