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華
【摘要】翻譯英美文化作品過程中較容易受到中西文化差異的影響,且影響非常大。英美文化作品是西方文化的精髓所在,要想使學生的整個素養(yǎng)和英語應用能力得到提升,就必須要注重開展英美文學作品翻譯教學,使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得到提升,引導學生明確中西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且能夠在今后的英美文化作品翻譯過程中合理的運用,以便更好地翻譯出英美文化作品。文中,筆者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分析了中西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且探究了大學英語教學中英美文學作品翻譯的策略。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 英美文化作品 翻譯策略 中西文化差異
翻譯是用一種語言將另一種語言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實踐活動,因此在學習英美文學作品翻譯時,要考慮到中西文化差異的背景,注重文化信息的轉換,以便于完成翻譯的文化交流的使命。下文中,筆者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探究了中西文化差異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中英美文學作品的翻譯策略。
一、中西方文化差異分析
1.價值觀的差異。中國文化是群體文化,西方文化是個人為中心,可見,價值觀有很大差別。在英美人的意識里面,個人利益、個人自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他們往往都會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完全不會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更不會讓外界因素限制自己的行為。中國則較為看重集體利益和整體價值,簡單而言就是“先大家,后小家”,認為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且個人利益必須服從集體利益。
2.風俗文化的差異。風俗文化主要是指貫穿于交際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由民族的風俗習慣形成的,因此中國和西方國家的風俗文化存在很大差異。如,在我們國家,紅色象征“喜慶”、“吉祥”和“幸運”等,其中像漢語中的“事業(yè)紅火”主要是指事業(yè)興旺,且紅色也象征著進步和改革。在英語學習中,“red”除了表示顏色之外,習語中“see red”則是指大發(fā)雷霆、氣的發(fā)瘋等意思,“paint it red”主要指某些食物描繪成駭人聽聞的樣子等。通過上述案例發(fā)現(xiàn),同一個字詞,在不同的風俗文化背景下,所表達的意思和象征的意義也不盡相同,甚至會截然相反。
3.非語言文化的差異。人際交流活動不可能離開語言,但是語言也不是人們交流的唯一途徑。交際過程中,人們的表情、姿態(tài)以及眼神等都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某些特殊的場合下,發(fā)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西方人見面喜歡擁抱,而中國人見面喜歡握手,以示友好。對西方國家而言,交流過程中眼光不看對方,則表示對方對當前交流的話題不感興趣;對中國而來,交流過程中目光不看對方,則表示不尊重對方,同時還會讓對方認為不禮貌。
二、中西方文化差異背景下英美文學作品的翻譯策略
1.直譯和意譯語言。簡單而言,直譯就是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文語言風格,且能夠將原文真實化呈現(xiàn)出來;意譯就是片面的保留原文的內容,而不注重保留原文的語言形式。直譯和意譯兩種翻譯方式都是在英美文學作品翻譯過程中運用較多的,然而直譯和意譯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合理的運用直譯和意義,才能夠在保留原文語言風格的情況下,更深刻地理解原文,領悟原文的美感。
筆者在此通過具體的文學作品進行分析:
如,在小說《德伯家的苔絲》(Tess of the DUrbervilles)譯文中,“Nightfall, which in the frost of winters comes as a fiend and in the warmth of summer as a lover, come as a tranquilizer on this March day”.譯者并沒有采用直譯的方式,將原句翻譯成“夜幕降臨,這在冬天的霜凍來臨就像魔鬼,在夏天的溫暖一個情人,就在這三月天鎮(zhèn)靜劑”。通過觀察直譯后的句子就可以發(fā)現(xiàn),直譯并不適合,而是需要采用意譯的方式,將句子譯成“在冬日嚴寒的時候,夜色來臨,好似魔鬼;夏天悶熱的時候,夜色來臨,好似愛人;現(xiàn)在三月的時候,夜色來臨,卻能夠使人內心平靜”。意譯的方式,不僅能夠將原句的內容表達清楚,還能夠有效地突出文學作品的韻律,讓學生感受文學作品的韻律之內,更能夠在學生地內心深處留下深刻的印象。
2.對比譯文和原文的語言風格。判斷譯文是否妥當,主要看譯文和原文的格調是否相同,因此在翻譯英美文學作品時,不要急于翻譯,而是要認真分析原作的寫作風格,同時還要通過恰當?shù)姆绞剑莆赵髯髡叩幕厩闆r和原作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準確把握原作作者的的思想情感,以期能夠將原作作者的審美情緒進行準確的表達,使原作的特征、美感,分毫不差的呈現(xiàn)出來。
在翻譯過程中,要呈現(xiàn)視覺的美感,更要突出文學作品的美學特點。從某種角度來講,翻譯英美文學作品的過程,就是中西方國家、中西方民族之間的交流,定要注重西方文化差異的影響,因此在學習英美文學作品翻譯時,要留出時間了解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的背景和時期,掌握一定地語言基礎和文化背景,便于在翻譯的過程中抓住語言的特征,同時還能夠確保文學作品譯文的真實性。
三、結語
語言是文化交流的載體,它還能夠準確反映文化的發(fā)展與變化,可見不同國家的文化之間定會存在差異。語言與文化兩者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兩者相互依存,因此在學習英美文學作品翻譯時,一定要重視中西文化差異,確保譯文的真實性、準確性,才能夠使學生的英語翻譯水平得到鍛煉和提升,更有助于促進中西文化的交流。
參考文獻:
[1]林競.文化差異背景下的英美文學作品翻譯策略[J].校園英語,2015(26).
[2]黃洪強,彭學.跨文化視角下英美文學作品的翻譯策略[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5(35).
[3]林巍.英美文學作品中模糊語翻譯技巧與特色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