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月
摘 要:2011年版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 課程性質將語文課程的目標和內容直指“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而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認真研讀文本,找準語言文字的訓練點,引領學生學習運用語言文字,提高語用能力。
關鍵詞:想象;表達;朗讀;情感;練筆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4-0220-176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130
2011年版課標指出:語文學習應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聯(lián)系,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因此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應該結合文本情境找準時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這對于落實課標精神,提高語用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在欣賞文本的優(yōu)美中想象
語文S版第九冊《天窗》是文學大師茅盾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筆生動而流暢,想象豐富而細膩,小小的天窗可以讓學生的想象豐富起來。教學時,在引導學生圍繞“慰藉”品讀課文后,抓住文章的空白點,展開想象進行補白:“在你的想象中,夜的世界里還有什么?景物、動物都行,人物也可以?!币皇て鹎永?,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夜的世界里也許有提著燈籠到處在飛的螢火蟲”;有的說:“夜的世界里也許有夜晚歸來的漁民的影子”;有的說:“夜的世界里也許有被風吹得颯颯響的樹木”?……抓住這個訓練點進行語言訓練,激發(fā)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夜的世界在學生的想象中變得更加美麗、更加神奇,更加多姿多彩。這樣既點燃了學生想象的火花,又提供了語文實踐的機會,語言文字訓練更加扎實,從而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在感受文本的真愛中表達
在教學《花邊餃子里的愛》時,學生通過品讀課文,在朗讀和討論中,明白了花邊餃子里的愛既有母親對孩子的疼愛,又有兒子對母親的孝順與敬愛。于是,我設計了“追尋愛的足跡”引導學生:“仔細回憶一下,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如何愛自己的?你又是如何愛爸爸媽媽的?!睂W生受到了啟發(fā),有的說:“……在打點滴的過程中,爸爸寸步不離地陪伴在我的身邊。我渴了,他就倒水給我喝;我要上廁所,他就幫我提吊瓶;我流鼻涕,他就拿紙幫我擦。這就是爸爸對我無微不至的愛!”有的說:“在爸爸媽媽勞累時,我會給他們按摩;在爸爸媽媽生病時,我會給他們端水送藥;在爸爸媽媽生日時,我會送給他們一份自制的小禮物?!薄@是愛的延續(xù),是愛的流露,多么感人,多么真摯??!學生在品味語言、想象中說話,深入體會母子之間濃濃真情,真正達到了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走進人物,與人物產生了共鳴。正是因為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母子之間真摯的愛,學習運用作者細膩的筆觸,揣摩作者是怎樣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的,愛才會如此發(fā)自內心,如此真摯。
三、在感悟文章的真情中朗讀
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時,我注重運用品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對父愛進行解讀。在學習描寫父親動作、外貌的重點句時,我以讀帶講,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充分感受父親挖掘廢墟困難之大,時間之長,體會這位父親愛子情深,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屈服的品質。可見,激發(fā)情感,是語文教學的成功之路。本文情在哪里?在父親對兒子的愛,在父子之間的信守承諾,這愛的連接線就是“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課堂上,我找準了這一動情點,一次又一次引讀:平時,無論兒子發(fā)生什么,父親總會開導他、陪伴他。
通過這一次又一次的引讀,一次又一次地叩擊著孩子的心扉,牽動著孩子的情,從而引發(fā)情感的共鳴,從中體會語言文字里潛藏的內涵,領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特點進行描寫,掌握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四、在揣摩文章的情感中練筆
指向語言文字的運用,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所在。緊緊跟隨閱讀教學,相機進行寫的訓練,實現(xiàn)讀寫結合,是課堂語用的有效“落點”。特別是有的教材蘊含了豐富的情感,教師可在閱讀教學中注意捕捉這些動情點,引導學生進行隨文小練筆,學會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第一課時,在引導學生與文本真誠的對話中,深入讀書感悟,品讀重點詞句,讓學生完全走入故事中,體會父親在險惡的環(huán)境面前充滿自信,不向困難屈服的堅強意志后,我讓學生觀察插圖,設計小練筆:父親已經挖了36小時,兒子還生死未卜,這一刻,他心里會對兒子說些什么?通過前面的學習和朗讀,學生對父親的形象已經有了完整的印象,明白了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懂得了父愛如山。正因為以“情”激“情”,感人的文字才會從筆尖汩汩流出:“兒子,你是堅強的,你要挺住,爸爸一定來救你,一定!”“兒子,別怕,記?。簾o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通過想象表達這一小練筆,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想象父親的心里話,引領學生在語言實踐中“零”距離體驗作者的內心,而且抒發(fā)了學生心中的情感,從學習語言走向運用語言,從而感受父愛的偉大,獲得更深的情感體驗。
總之,只要我們善于在平時的閱讀教學當中找準訓練點,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這樣才能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相互促進,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
版社.
[2] 林振忠.小學語文教學[J].山西,山西教育報刊社,2009(4).
[責任編輯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