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彤(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
哈爾濱多元文化對其城市音樂的影響
王 彤
(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摘要】哈爾濱是一座新興城市,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哈爾濱匯集了大批的外籍人士。這些不同國籍的人員對于其本民族音樂文化的需求使得哈爾濱深受影響,不論是專業(yè)音樂教育還是群眾音樂或是政府舉辦的專業(yè)音樂活動都深深的體現(xiàn)著世界各民族不同文化的交融與貫通,使哈爾濱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音樂文化。
【關(guān)鍵詞】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群眾音樂;政府音樂
哈爾濱是一座充盈著活力與生機的城市,由于它所經(jīng)歷的特殊歷史時期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受到了猶太文化、俄羅斯文化、日本文化和本身的黑土文化的多重影響,這種文化的相互融合與碰撞賦予這座城市獨特的魅力,并且延伸到了哈爾濱城市的方方面面。身處哈爾濱你會時時刻刻的感受到無論是建筑、繪畫還是音樂都深深的受到了各種文化的影響,并逐漸形成及發(fā)展為哈爾濱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尤其是在音樂方面,哈爾濱受到這種多元文化的影響更為明顯。
哈爾濱的第一高等音樂學校由俄僑達弗基里澤等于1921年創(chuàng)辦。這所學校最初是為了滿足俄僑對子弟音樂文化的需求,因此該學校按俄國皇家音樂學會、俄國皇家音樂學院課程標準進行設(shè)置。而這種開端對哈爾濱的專業(yè)音樂教育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哈爾濱的專業(yè)音樂教育,可以說是受到多元文化影響較深的方面。從器樂、聲樂教學來說,無論是教學方法、學習作品、教學體系,是樂器學科的發(fā)展,都深深的留下了多元文化影響的痕跡。比如在器樂方面,哈爾濱的手風琴水平一直處在全國的前列,這正是由于受到俄羅斯音樂文化影響的結(jié)果。又比方,在哈爾濱的早期音樂學校的教學中,會使用很多俄羅斯作曲家作品的教材。比如:《高等音樂院校鋼琴教學曲選》第二集,俄羅斯、蘇聯(lián)作品。另外,還有資料顯示哈爾濱師范學院早期使用的鋼琴資料中出現(xiàn)過舒伯特的樂譜,而這些樂譜卻是來自于日本,這表明日本音樂文化在哈爾濱的影響也是比較明顯的。
圖1 日本發(fā)行的舒伯特作品集
圖2 這些資料使用于哈爾濱師范資料室
從音樂教學來講,哈爾濱的專業(yè)音樂教育受俄羅斯和其它文化影響也十分深刻。比方說在美聲方面,隨著各國外僑流入哈爾濱,這座城市也成為了在中國大陸上最早嗅到西方聲樂之香的靈秀之地,而哈爾濱的聲樂教學也是始終站在全國的前沿。其中以劉凱教授為代表的一大批聲樂教育家,都曾師從于俄羅斯的專家學習(劉凱教授曾師從于俄籍意大利美聲演唱家阿恰伊爾·多布羅特沃爾斯卡婭),并在自己的努力下形成各自完整的教學體系。
首先,在群眾音樂文化活動方面,也是處處可見多元文化對哈爾濱音樂的影響。在哈爾濱隨處可見的接頭音樂,群眾參與廣泛,演唱和演奏的音樂范圍極其廣泛,不僅有源于本土的音樂形式和作品,更少不了來自其他文化的音樂作品。尤其是前蘇聯(lián)的聲樂器樂作品。
其次,在群眾音樂文化中,教堂音樂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在這一領(lǐng)域,哈爾濱的城市音樂受到的影響是極為深刻的。據(jù)統(tǒng)計,至1937年,哈爾濱有多所教堂,其中東正教19所、基督教30所、天主教5所、伊斯蘭教5所、猶太教2所。在哈爾濱的外籍人數(shù)眾多。其所屬民族與原隸屬的國籍較為復雜,有俄籍猶太人、波蘭猶太人等。教堂的建立最初是為了用于這些人員進行禱告和禮拜活動。因此在這些教堂中應(yīng)用了大量的來源于這些外籍人員原屬國家的音樂。而這些音樂在禮拜儀式過程中逐漸的與哈爾濱本地音樂相融合,并被人們演唱和使用。
另外,哈爾濱也是各國音樂家演出匯集之地。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哈爾濱大批的外籍人員生成了對交響樂,合唱,歌劇等西方音樂的需求。于是,一大批西方音樂家陸續(xù)匯集在哈爾濱,他們先后在這里組織交響樂團,如哈爾濱交響樂團、東清鐵路交響樂團科薩科夫交響樂團、哈爾濱芭蕾舞團并不斷上演世界一流的大型歌劇劇目和世界經(jīng)典交響樂作品。使哈爾濱城市音樂受到世界各國音樂文化的洗禮。
2010年,哈爾濱一百年交響樂歷史和五十年哈夏音樂會歷史的積淀為基礎(chǔ),成功獲得了聯(lián)合國授予的“音樂之城”的榮譽稱號。哈爾濱這座城市在多年的積淀下,在全市人民和專業(yè)音樂人事的集體努力下,依托自身特殊的資源優(yōu)勢,才獲此殊榮,而這一榮譽對于促進哈爾濱多元化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在黑龍江省政府的努力下,哈爾濱建立了自己的音樂學院——“哈爾濱音樂學院”。哈爾濱音樂學院的教師構(gòu)成由哈爾濱原有的音樂領(lǐng)域?qū)<液屯饧魳穼<?,哈爾濱原有的音樂專家大多數(shù)來源于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黑龍江大學音樂學院、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音樂學院等院校。這些音樂方面的專家的學術(shù)領(lǐng)域大多集中在本地的音樂研究,而這種教師結(jié)構(gòu)的組合更加深了多元文化的相互影響和交融。
哈爾濱之夏是哈爾濱每年一次的重要音樂盛典。由于它持續(xù)時間長,影響力大,涵蓋面廣,現(xiàn)在這項音樂活動已經(jīng)變成了綜合商貿(mào)、文化、藝術(shù)等多方面交流于一體的文化活動。這種交流對哈爾濱音樂多元化既是一種體現(xiàn)又是一種促進。
哈爾濱匯集了世界多種文化元素,每一種音樂文化都各具特色,在哈爾濱這座音樂之城匯集融合相互碰撞,并不斷產(chǎn)生新的靈感。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尊重和堅持我們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再廣泛吸收和理解進入到這座城市的各種文化元素,并將它們很好的融合起來,一定會使哈爾濱的多元音樂文化煥發(fā)出炫目的光彩。
參考文獻:
[1]關(guān)杰.哈爾濱城市音樂[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2]劉可祎.多元文化育奇葩——解析“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的俄羅斯文化淵源[J].樂器,2011,(4).
[3]伊善斌,劉佳,孔奪.淺析“音樂之城”哈爾濱的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J].北方音樂,2013,(4).
基金項目:省文化廳重點課題《多元文化背景下哈爾濱城市音樂發(fā)展研究》的成果(課題編號:2014A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