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寬
【摘 要】“人的認識、實踐活動受情緒狀態(tài)的影響,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能推動人們克服困難,達到目的;消極的情緒狀態(tài)會阻礙人們的活動,甚至引起錯誤的行為?!盵1]情緒狀態(tài)對音樂表演實踐的影響值得我們探討。
【關鍵詞】情緒狀態(tài) 音樂表演實踐 心境 激情 應激
音樂表演實踐是“指揮家、演奏家、歌唱家通過自己的多種藝術手段,將樂譜用具體可感的音響表現出來,對樂譜作出再創(chuàng)作的活動。它是音樂創(chuàng)作與音樂欣賞的中介,是音樂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2]。作為音樂表演實踐主體的人的情緒狀態(tài)對于音樂表演實踐必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什么是情緒狀態(tài)?情緒狀態(tài)是指“在某種事件或情境的影響下,在一定時間內所產生的某種情緒,古代把這種情緒分為喜、怒、哀、樂、愛、惡、懼七種基本形式?,F代心理學把這些情緒分為快樂、憤怒、悲哀、恐懼四種基本形式。根據這些情緒發(fā)生的強弱程度和持續(xù)時間的長短,又可以將人的情緒分為心境、激情、應激等幾種情緒狀態(tài)”[3]。我們就探討這三種情緒狀態(tài)。
先說心境?!靶木呈且环N比較微弱而持久的情緒狀態(tài)。它具有彌漫性的特點,往往影響著人的整個精神狀態(tài),并且在一段時間內,使周圍的事物染上同樣的情緒色彩。所謂“憂者見之則憂,喜者見之則喜”,就是指人的心境。一般來說,心境持續(xù)的時間較長,從幾個小時到幾周、幾個月或者更長時間,主要是取決于心境的各種刺激的特點與每個人的個性差異”[4]。作為音樂表演實踐主體的人,必然會受心境狀態(tài)的影響。音樂表演實踐者在舞臺上的表演只是音樂工作的很少一部分,其他大部分時間要進行艱苦的個人練習。在長時間的個人練習過程中,心境的影響尤為持久。積極樂觀的心境可以提高練習效率、增強成功的信心,消極悲觀的心境則會使表演實踐喪失激情。優(yōu)秀的表演實踐者,大都具備這樣的心境:熱愛生活、淡泊名利、對待藝術有永不知疲倦的進取心;對生活永不失望、朝氣蓬勃、意氣風發(fā);在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中總能保持獨立和寧靜;能在工作中得到滿足和歡樂,并且能把本身的智慧和能力從音樂表演實踐中發(fā)揮出來,永遠以積極、樂觀、平和的心境來和他的音樂表演境界相契合。只有以這樣的心境來解讀音樂,才能表現出音樂中純粹的“美”。
再來談談激情?!凹で槭且环N強烈的、爆發(fā)性的、為時短促的情緒狀態(tài)。這種情緒狀態(tài)通常是由對個人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引起的。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慘遭失敗后的絕望、親人突然死亡引起的極度悲哀、突如其來的危險所帶來的異??謶值?,都是激情狀態(tài)。激情狀態(tài)往往伴隨著生理變化和明顯的外部行為表現,例如,盛怒時全身肌肉緊張、雙目怒視、怒發(fā)沖冠、咬牙切齒、緊握雙拳等;狂喜時眉開眼笑、手舞足蹈;極度恐懼、悲痛和憤怒之后,可能導致精神衰竭、暈倒、發(fā)呆,甚至出現所謂的激情休克現象,有時表現為過度興奮、言語紊亂、動作失調”[5]。音樂是時間的藝術,演奏的時間相對較短,正好符合激情強烈的、爆發(fā)性的、為時短促的特點。音樂表演實踐者控制好自己的激情尤為重要。經常會聽到老師提醒學生平時練習時要控制激情,多著重于技巧,多用理智,等上臺演出時再激情爆發(fā),所以表演實踐者演出時的激情表現往往比平時強烈。音樂藝術是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是藝術就要有矛盾沖突、有表現力,表現要相對夸張,這些要素都需要激情的強烈爆發(fā)?!霸谘葑嘀?,沒有演奏家個人激情的投入是很難表演成功的。”[6]然而,激情對于表演實踐者也有兩面性,激情不夠,音樂不感人,而“過于激情了人就會失去意識的監(jiān)督,發(fā)生不可控制的動作和行為”[7]。有經驗的表演實踐者很少會因為激情的影響而過分緊張。相反,他們在演奏中有時會因激情過于強烈,導致興奮過度,致使意識和身體動作失控,從而使自身的感情在音樂中表達得太過于自我,偏離了作曲家的初衷,造成演出效果大打折扣。正如我國著名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先生在給兒子傅聰(我國著名鋼琴家)的信中所提及:“為了藝術的修養(yǎng),感情過多的人還需要盡量自制。中國哲學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讓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動聽眾的感情,使他們如癡如醉,哭笑無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調度千軍萬馬的大將軍一樣不動聲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藝術與人生的最高境界。你該記得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彈完了琴,看見聽的人都流著淚,他哈哈大笑道:‘嘿!你們都是傻子。藝術是火,藝術家是不哭的?!盵8]傅雷先生的話很好地詮釋了在表演實踐中控制好感情要張弛有度,千萬不能因為激情的強烈爆發(fā)使感情過于泛濫。而對于大多數音樂表演實踐者來說,演出時的激情通常會導致緊張心理的產生,因而引起心慌氣短、渾身痙攣、腦袋發(fā)蒙、短暫失憶等癥狀,輕者演出水平大打折扣,重者無法正常演出。因此,音樂表演實踐者應當學會調整情緒狀態(tài),克服因激情引起的心理緊張,盡量將得失成敗置之度外,對自己的演奏要有清醒客觀的認識,既要自信滿滿,又不要高估自己的實力,想著一鳴驚人,給自己增添壓力。
最后我們來看應激?!皯な侵冈诔龊跻饬系那闆r下所引起的情緒狀態(tài)。例如,人們遇到突然發(fā)生的火災、水災、地震等自然災害時,剎那間人的身心都會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之中。此時的情緒體驗,就是應激狀態(tài)。在應激狀態(tài)中,要求人們迅速地判斷情況,瞬間作出選擇。人在應激狀態(tài)時,一般會出現兩種不同的表現:一種是急中生智、沉著鎮(zhèn)定;另一種是手足無措、呆若木雞”。[9]音樂表演實踐不同于文學和繪畫,作家和畫家對他們的失誤是可以修改的,表演實踐者在舞臺上出現的任何一種失誤,都是無法彌補的。因此,對于音樂表演實踐者來說,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善于在應激狀態(tài)下悄悄地應對舞臺上出現的失誤,使演奏盡量不偏離軌道。應激反應在音樂表演實踐中非常常見,演出中有時練得很熟的作品,上臺雖不緊張,但還是突然就腦子一片空白,忘記幾小節(jié)怎么演奏或演唱,造成隨后的演出大打折扣。其實這些情況對于許多著名演奏家也是難以避免的,只是應激狀態(tài)好的人會鎮(zhèn)定自若,把演出堅持下去,并且把紕漏的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俄羅斯小提琴家維克多·特列季亞科夫也說過:“在出錯的情況下,不要驚慌失措,要盡力設法擺脫困境,盡快越過已經出錯的片段,不能泄氣,應該以更高的熱情繼續(xù)演奏下去,不能讓偶然的失誤影響全局。”[10]應激狀態(tài)下的鎮(zhèn)定表現,來自于表演實踐者對表演實踐的全面認識,“從原則上講,藝術家應當給予自己偶然出錯的權利和創(chuàng)作中出現波動的權利。為什么不能享受這份權利呢?”[10]理解了這句話,再次面對偶爾的失誤時,應激的心理狀態(tài)一定會鎮(zhèn)定許多。
表演者的情緒狀態(tài)與音樂表演實踐密切相關。情緒的三種狀態(tài)大多是本能產生的,不可消除的,但我們可以學會利用積極的情緒,克制消極的情緒,以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投入到音樂表演實踐當中去。
參考文獻:
[1]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第257頁。
[2]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第797頁。
[3]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第257頁。
[4]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第431頁。
[5]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第141頁。
[6]王寧一、楊和平編:二十世紀中國音樂美學,《音樂演奏藝術中的幾個美學問題》,楊易禾,現代出版社,2001,第379頁。
[7]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第141頁。
[8]《傅雷家書》,三聯書店,1995。
[9]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1,第519頁。
[10]《音樂演奏藝術——理論與實踐》,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西安音樂學院管弦系 陜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