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過分析一個“后進生”轉化的成功案例,總結了班級管理的一些經驗,主要是要抓住學生心理特點,家校配合,以點帶面,通過轉化一個學生進而帶動整個班級班風的好轉。
【關鍵詞】班主任 班級管理 “后進生”轉化
一、背景分析
中職學校入學門檻低,導致生源情況復雜,良莠不齊,眾多的“后進生”給班級管理帶來不小的難度和挑戰(zhàn)。作為中職班主任,如果只采取傳統(tǒng)的批評教育方式,對于今天富有個性的學生來說,已很難奏效。班主任要將思想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上,就要抓準學生的心理特點,富于技巧地去把持學生的心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來共同管理班集體,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案例實錄
三年前我?guī)Я艘粋€雕塑班,班里男生人數(shù)占了九成多,開學不久就問題不斷。一位任課老師說班上有好幾個男生上課根本不完成作業(yè),要么說話要么玩手機,還敢玩撲克牌。另一位老師則說:“你們班里的陳×,遲到了半個鐘頭,我不讓他進教室,他居然說‘不進就不進,有什么了不起的,以后別想讓我上你的課!還吹口哨叫另外兩個男生一起離開。其他同學也跟著起哄。”更有任課老師投訴說因為批評學生,居然遭到報復,摩托車輪胎被學生用鐵釘惡意扎破。
經過了解,我發(fā)現(xiàn)這些“事件”大都與陳×有關。當時我并沒有馬上把他找來訓話,而是對這個小陳進行一番明察暗訪。出乎我的意料,很多同學對他的評價還很好。原來小陳家境較好,會請同學吃宵夜或掏錢讓他們一起到網吧玩。一些同學還提到,小陳很講“義氣”,為了幫班里一個被“欺負”的同學,還跟隔壁班的人“干了一架”。班上的男生跟他關系都不錯,幾個特別調皮的男生,愿意聽他的話,喜歡跟他一起搞“惡作劇”對付老師,以此為樂。
常言說“擒賊先擒王”,要收服這幫調皮的學生,我覺得可以先從小陳入手。我開始找他談話,跟他說我每天早上會在教室門口等他,如果等不到就打家里的電話叫他,希望他按時上學。在他進了教室之后,我又叮囑任課老師多注意他,讓他動手完成作業(yè)。一個星期后,他自己跑來找我說:“老師,你不要這樣盯住我不放行不行?我爸媽都說了,我不是什么讀書的料,也不指望我能學到什么,只要不去打架鬧事就行了?!?/p>
我跟他講了一些道理,并表示還會繼續(xù)關注他。同時我打了幾次電話給小陳的父親,希望他能到學校面談。他父親要么說出差,要么就說:“這個臭小子,就知道給我添亂,看我回家不好好收拾他!”沒辦法我只能親自到他的公司去找他。我跟他說要抽空多關心孩子,不要只是打罵,對他的進步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一開始他父親很不理解,激動地說:“我這么辛苦做生意是為了什么?還不就為了他嗎?從小到大,我給他穿最好的,吃最好的,他要買什么學習用品,我都一一滿足他,這還不是關心???老師,教育孩子你比我在行,你就多費費心幫我教教他吧!”經過多番的交流,小陳的父親才漸漸認可了我的說法,知道父母的愛是誰也無法代替的,關心孩子并不是單純地滿足他物質的需要。
一段時間之后,我再次把小陳叫來辦公室。“老師,找我什么事?。孔罱野謰尶偸菄Z叨,我可沒有曠課呀!”他雖沒有說出來,但從語氣中還是可以看出他對父母的關心還是很在意的,看來我的親情牌是打對了。我說:“這就對了,要認真學,興趣是培養(yǎng)出來的嘛!掌握好技術誰都偷不走。不過,我今天找你過來主要還是有件事想請你幫個忙?!彼麑W武俠小說里面的人物那樣拍著胸脯說:“老師,你有什么用得著在下的地方盡管開口,小人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蔽胰炭〔唤卣f:“別答應得太快,要做到才行啊?!薄袄蠋熌憔涂煺f吧!”“是這樣的,我們班里面男生多,比較難管理,開學到現(xiàn)在已經出了不少問題,校長都點名批評我了,我看那些男生都挺聽你的話,就想讓你當個副班長,幫老師好好地管管他們,怎么樣,接受這個挑戰(zhàn)嗎?”小陳驚訝地說:“不會吧?老師想讓我當班干部?不怕我把他們都帶壞了?”他摸著腦袋,嘿嘿地笑起來,對我布置的這個任務覺得不可思議。“老師覺得你有這個能力啊,你應該不會讓我失望吧?”我又用激將法讓他答應下來。我想,只要他肯攬下“這個活”,不僅他自己會變得規(guī)矩起來,在他帶領下,那幾個調皮搗蛋的學生也會有所收斂,這樣班級管理的難題就破解了一大半了。
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在當上了副班長后,為了對得起這個“頭銜”,也為了不辜負我的信任,小陳不僅自己帶頭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而且經常監(jiān)督本班的男同學,讓他們上課不要說話。我還特地叮囑任課老師,如果小陳認真聽講,就讓他起來回答一些非常簡單的題目,只要他答對了,就加以表揚,增強他的自信心。其他任課老師也很配合,對這個副班長經?!拔灾厝巍保顾杏X到自己的重要性。
一物降一物,那些以小陳馬首是瞻的“后進生”,也都能按時上下課了。遇到同學之間發(fā)生口角,小陳還能加以調解制止,儼然成了我的“左膀右臂”。 我們的班風逐漸好轉。
三、分析與反思
本案例雖只是學生轉化中的一個普通個案,但我們總結經驗,分析反思,對我們的班主任工作仍有不少的啟發(fā)。
(一)抓住學生心理特點,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不僅在教授學生知識的時候需要這樣,在管理學生,教育學生的時候,更應該做到。作為班主任,要深入學生當中,以平等的姿態(tài)與學生溝通交流,與學生“打成一片”,才能真正了解學生情況,進而分析學生的心理,抓住學生的特點,“對癥下藥”。在本案例中,我抓住小陳“講義氣”的特點,以讓他幫我的方式,使他欣然接受擔任班干部的任務。為了有個副班長的樣子,為了他對我的承諾,他自覺約束自己,逐漸向好的一面轉變。這種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是道德內化的表現(xiàn),比起外力強加效果要好得多。
(二)肯定加鼓勵,重樹自信心
在中職學校,多數(shù)學生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習的失敗者。在以分數(shù)論“英雄”的當今社會,大多數(shù)人會把中職生歸為“差生”,對中職生的偏低評價使得他們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特別是“后進生”,由于受到批評較多:父母的訓斥,同學的諷刺、挖苦,加上個別老師的“另眼相看”,使他們感覺低人一等,產生自暴自棄心理。
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這些文化基礎較差的學生,并非像一些人所認為的那樣一無是處,只是他們某方面的潛能未被發(fā)掘而已。作為班主任,應該充分運用皮革馬利翁效應,讓學生重拾自信。班主任應該細心地了解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選擇和運用恰當?shù)姆椒ā⑹侄蝸砑钏麄?。對那些搗亂的學生,不僅要嚴厲批評他們的搗亂行為,讓他們認識到搗亂行為的危害性,而且還要找出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看到希望,把希望變?yōu)閯恿Αδ切┱J為自己生來就笨,自卑感很強的學生,我們要想方設法證明他們并不是天生愚笨,讓他們了解自己的長處。鼓勵他們正視自我,抬頭走路。對于一直沒有進步的學生,老師可以有意識地為他安排一些成功的機會,讓他嘗到成功的喜悅。例如給他一個職務,這樣他認識到老師對他的信任,在言行上就會有所收斂。你對他們的“期待”,將成為他們重燃希望、奮發(fā)進取的動力。
(三)建設好班干部隊伍,以點帶面
選一個合適的班干部隊伍對班級管理非常的重要。班干部不一定是成績最好的,但一定要有組織管理能力和在班里有較好的威信和人脈。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他們不僅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還能協(xié)助老師進行管理,使班主任能及時掌握班級動態(tài)。通過班干部“以生制生”,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本案例中,選小陳擔班干部不僅是為了激勵他,還因為他在學生當中人際關系好。事實證明,那些調皮的男生對他的話還更容易聽得進去,比起老師的批評教育還管用。
(四)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啟蒙教師,并且是伴隨孩子成長的終身教師”。學校教育若離開家庭教育的協(xié)調共振,將是殘缺的、不完整的。然而,很多家長卻因忙于生計而忽視了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和溝通,將對孩子的教育責任全部推給學校;有些家長對子女期望值過高,導致教育內容的單一化,過分關注學業(yè)成績,而對子女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心理健康程度缺乏必要的關心、引導和幫助。相當一部分家長的教育方法存在著物質滿足多,精神給予少;嬌慣寵愛多,嚴格要求少;體罰打罵多,說服教育少等誤區(qū)。雖然各家庭的經濟狀況、文化素質均不相同,對子女的“育人”意識更是見仁見智,但他們都有教育好子女的共同心愿。因此,班主任要多與家長交流溝通,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才不會導致“5+2=0”的情況出現(xiàn)。
本案例中小陳的父母因認為孩子之前成績差,斷定他不可能學有所成,對他的學業(yè)并不關心,只要求他能混個文憑而已,家長的態(tài)度孩子看在眼里,自然不用心學習。經過我的多次說服,他們明白了職業(yè)技能與之前的文化科目的學習雖有一定關系,但并不是劃等號的,有些孩子學文化課不行,但專業(yè)技能課卻能發(fā)揮他們的潛能,學得一技之長。并改變了他們的教育方式,從簡答粗暴的打罵到耐心的傾聽解釋和生活細節(jié)的關心,使孩子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四、結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于一些“后進生”,可能問題是日積月累形成的。我們不妨心平氣和地找他談。聲明人總會犯錯誤的,只要改正了,成長便又會走上正軌,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重要是現(xiàn)在及今后的表現(xiàn),只要今后能一步一步改掉壞習慣,堅持下來一定會成功的。學生心理會感到非常意外,怎么這位班主任沒有罵呢?隨后可能會有所收斂。當然,一兩次的談話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要加強對他的跟蹤管理,注意反復性,每當他有點滴進步時,找其談話,鼓勵繼續(xù)努力,這樣才會有效果。用“耐心、恒心、細心”去期待他們一點一滴的轉變。幾個“后進生”的成功轉化,將帶動整個班風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前進。
作者簡介:
莊財川(1975~),男,廣東省陶瓷職業(yè)技術學校教師,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