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正林
摘要:高校安全教育是大學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涵蓋的治安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網(wǎng)絡安全、自然災害防范與應對等知識可以使大學生受益終生。但是,在微媒體時代下,高校安全教育載體并不豐富,教育形式與內容不能吸引大學生的眼球。因此,筆者通過解析當前高校安全教育載體現(xiàn)狀,進而提出積極利用好微博、微信、微視等新媒體,豐富發(fā)展高校安全教育載體,以期提高安全教育水平與效果。
關鍵詞:微媒體;安全教育;載體;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b)-0000-00
前言
“高校安全教育是指高校根據(jù)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和諧穩(wěn)定、學生成長成才的目的和要求,以一定的安全理念和安全知識,對大學生的品德、思想意識、認知行為、身心健康等施以相應影響,使其掌握并具備一定的知識、信息、經驗、技能、明確自己的責任與義務的一種有計劃的規(guī)范性教育活動?!盵1]高校安全教育是大學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涵蓋治安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網(wǎng)絡安全、自然災害防范與應對等知識。對大學生來說,在其未進入大學前,主要忙于語數(shù)外物理化等高考科目的學習,安全知識相對匱乏,進而導致安全防范意識薄弱,自我保護能力欠缺,在面對事故時大多數(shù)大學生不知所措,極易散失最佳逃生、補救時機,最終造成人身財產的重大損失。因此,開展高校安全教育意義深遠、迫在眉睫。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日益成熟、新興媒體層出不窮,傳統(tǒng)的集中授課、宣傳畫展示、觀看教學資料、發(fā)放宣傳單等高校安全教育載體已經不能吸引大學生的眼球。當代大學生具有良好的互聯(lián)網(wǎng)知識,善于和敢于接受新鮮事物,渴望獲取及時的信息,且對新的技術應用和基于新技術的產品具有較高的興趣和較強的操作能力。尤其在微博、微信、微視等微媒體登上歷史舞臺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關注微媒體、參與微媒體、互動微媒體、發(fā)展微媒體,刷微博、發(fā)微信、看微視已經成為大學生不可或缺的一種生活方式。因此,基于微媒體如此強大的魅力,高校安全教育載體理應順應時代發(fā)展,積極利用微媒體,創(chuàng)新安全教育載體,寓教于樂,進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微媒體時代高校安全教育載體現(xiàn)狀
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安全教育主要依托集中授課、宣傳畫展示、觀看教學資料、發(fā)放宣傳單等載體,對大學生進行治安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網(wǎng)絡安全、自然災害防范與應對等知識宣傳。以上幾種宣傳載體具有良好的可控性,教育者可以提前結合受教育者的不同情況,預先安排好有針對性的內容,采取一定的教育形式與內容,進而達到效果。但是,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安全教育所宣傳的并不是最新、最快的內容,并不能保持與社會現(xiàn)狀的同步。尤其在微媒體時代,微博、微信、微視等實時更新著最新、最快的信息,傳播的速度與造成的影響是高校傳統(tǒng)的安全教育載體所遠遠不能匹及的,一些問題在微媒體的沖擊浪潮下凸顯出來。
1、教育內容更新速度滯后。高校安全教育教材內容往往過于死板,教材的更新速度滯后,往往一年才能更新一版,甚至有的教材自出版還未更新,與現(xiàn)實社會存在一定的脫節(jié),而數(shù)字化點播系統(tǒng)就更無從說起。雖然近些年來,高校安全教育在載體與內容上進行了改革創(chuàng)新,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實效性并不十分理想,與廣大大學生的期望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xiàn)在大學生關注度不高、教學效果不好等。通過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樣的,其中,教師本身的知識掌握及更新水平是一個重要原因。有的教師年復一年使用同一個教案、PPT,毫無新意;有的教師雖然更新了安全知識,但是卻不能分析原因,僅僅充當了復述故事的“復讀機”。
2、受教育者的單向模式未改變。當前,高校安全教育的模式還主要是教師講,大學生聽,無異于中小學教育模式,課堂氣氛難以調動,這種模式限制了被動教育與學生自主教育互補、互促作用。每年,各高校都會利用新生軍訓、119消防日等時期,組織開展安全教育,演練消防逃生演練,用于提升大學生的安全意識與逃生技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取得效果,但是還沒有真正擺脫知識單向傳播的方式,即便是逃生演練,參與的大學生也沒有完全發(fā)揮主動性,更多體現(xiàn)的則是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tài)。
3、微媒體載體利用遠遠不夠。微博、微信、微視等微媒體因其更新速度快、形式新穎,受到越來越多大學生的追捧。短短百字的信息,可以在微媒體的作用下,產生無法想象的效果與影響。目前,部分高校已經開通微博、微信公共平臺開展安全知識宣傳教育,只是在形式與內容還有待創(chuàng)新;有的學校開通平臺僅僅是為了迎接考核考評時多個加分項目,而后期維護與改進動力不足;有的學校僅僅是復制社會與外校的內容,而缺乏與本校實際相結合的內容,沒有自身特色。
二、微媒體時代高校安全教育應對之策
在微媒體時代下,微博、微信、微視等正展示著巨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也為高校安全教育載體的創(chuàng)新增添了新的途徑,豐富發(fā)展了高校安全教育。如“根據(jù)騰訊公司統(tǒng)計,截至2013年11月微信注冊用戶量已經突破6億,是亞洲地區(qū)最大用戶群體的移動即時通訊軟件?!盵2]如此大的受眾的傳播平臺,充分說明了微媒體的吸引力與傳播力。因此,作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者,應當及時更新知識和觀念,積極探索,主動運用新媒體載體,在繼承和發(fā)展已有載體的基礎上,大膽利用更加符合時代特征和順應時代潮流的新教育載體,積極推進安全教育的創(chuàng)新,提升安全教育的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
1、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作為高校安全知識的教育主體,必須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社會經驗、與時俱進的學習作風,不斷提升高校安全知識教育水平與教學實效。一要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一方面,教師要加強學習,積極主動更新原有的安全知識,及時捕捉最新涉及安全的社會事件并加以分析;另一方面,加強校際之間的互動交流,經常性開展教學研討活動,相互取長補短。二要組織教師培訓活動。各級保衛(wèi)學會應該多組織教師培訓活動,邀請業(yè)內專家學者來授課,將社會上最新、最熱的安全問題傳達給每位參訓教師。三要提高研究水平。高校安全教育在大學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必須綜合運用多學科研究方法,切實提升科研水平與研究質量,避免循環(huán)在重復式、低水平狀態(tài)。
2、激發(fā)大學生參與積極性。開展高校安全教育就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安全意識,掌握自防自救的能力,避免或減少人身財產的損失。要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作為受教育者的學生必須積極參與其中,方能取得較好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大學生的參與度,不能僅僅是理論講解,應該加入互動環(huán)節(jié),如現(xiàn)場情境模擬火災逃生等,讓大學生切實喜愛,這樣才能達到良好效果。
3、有效利用形式多樣的微媒體。在微媒體背景下,作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視這種新型媒體,必須有效利用這種安全教育載體,進而為我所用。一要綜合運用多種微媒體。教育者應該“努力依托校園網(wǎng),搭建‘微博、‘微信等‘微媒體平臺,以思想滲透的方式傳遞具有思想教育內容的信息,延伸學習內容,鞏固和提高教學效果”。[3]微博、微信、微視等微媒體交互使用,集文字、圖像、聲音于一體,構成立體化的傳播方式。二要豐富微媒體內容。采用微媒體作為安全教育的傳播方式,就是看好它的互動性、實效性。因此,要精心組織好微媒體的內容架構,不僅傳播安全知識,而且可以互動交流,比如增加“安全隱患大家找”版塊,設置一定的獎勵,讓大家共同參與帶消除安全隱患的活動來,寓教于樂。三要維護好微媒體運作。運用微媒體進行安全知識宣傳教育,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負責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時,更讓大學生會覺得安全教育可有可無,進而造成工作上的被動。因此,一旦推廣微媒體平臺,各高校就要安排專人負責此事,而不能今天是張三,明天是李四,這樣極易造成工作上脫節(jié)。
結尾
高校安全教育是提升大學生綜合教育的重要方面,是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基礎。面對微媒體時代的迅猛來襲,作為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者,必須緊跟時代潮流,牢牢抓住當代大學生的注意力,開拓創(chuàng)新,綜合運用微博、微信、微視等微媒體平臺,開展安全知識,傳播正能量。
參考文獻:
[1]歐陽劍波.略論高校安全教育模式的重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40-43
[2]楊雄.微信營銷怎么玩?[EB/OL].http://blog.sina.com.
[3]羅紅偉.“微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技術與創(chuàng)新管理,2014(3):26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