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雨孜 惠永平
【摘要】針對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英語教學,本文探討賞識型教學法,并將其與任務型教學法相結合,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增強學生英語學習信心,使得學生以愉悅的心情學習英語,提高他們的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從而對現(xiàn)有教學活動加以改進,尋求改善英語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yè) 英語教育 賞識型教學法 任務型教學法
引言
近年來,學前教育專業(yè)招生持續(xù)火爆,學前教育專業(yè)辦學活動呈現(xiàn)出一片繁榮景象。但作為一名從事學前教育專業(yè)英語教學多年的教師,筆者發(fā)現(xiàn),老師們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是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大多數(shù)學生入學英語基礎差,語法學習不系統(tǒng),不完整,詞匯量不足,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等。鑒于此,筆者認為有必要總結一下自己多年來從事學前教育專業(yè)英語教學的經(jīng)驗,為同行們提供參考意見。自己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采用賞識教學法,并結合任務型教學法,因勢利導,啟發(fā)教育,使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由“厭學”到“愿學”,最后步入“樂學”,這些經(jīng)驗尤其具有參考意義。
賞識教育以及賞識型教學法
賞識教育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是使人將自身能力發(fā)展至極限的最好方法。而賞識型教學法則是面向全體學生,承認每位學生的差異,尊重個性,因材施教,幫助每位學生樹立自信心,在“我能行,你也能行,我們大家都能行”的信念所營造的大環(huán)境中,讓學生學會賞識,建立自信心,從而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同時,結合任務型教學法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思考,主動探究,自覺實踐,在英語教學中始終讓學生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使學生自覺、主動地投入到教與學的過程中,形成和諧的教學氣氛。
賞識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實施
真誠地賞識是一種策略,更是一門藝術。根據(jù)筆者在實際英語教學中的經(jīng)驗,可以將賞識型教學法在學前教育專業(yè)英語教學中應用歸納為以下幾點:
首先,全面認識學生,拉近師生距離,增進師生感情。學前教育專業(yè)要求全面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日常的教學中,如何將賞識型教學法和任務型教學法相結合,如何從每個教學任務當中捕捉學生的閃光點,是教師們需要思考的問題。要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教師積極努力探尋,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如興趣、愛好、特長、思想狀況等,鼓勵學生揚長避短,依據(jù)自己的優(yōu)勢去發(fā)展。也需要教師用開放的心態(tài)接受學生的多樣性。與此同時,教師還應有意識地多創(chuàng)造一些讓學生發(fā)揮才能,表現(xiàn)自我的教學情境,巧妙地運用心理暗示、行為鼓勵等方式,讓學生在精神上解放,樹立自信心,積極探索,不斷進步。
比如:在英文兒歌實踐與教學這門課中,大部分學生在剛開始的時候都羞于開口,不好意思大聲演唱英文兒歌,更不用說講課實踐了。這時,教師就可以采用賞識型教學法,積極引導學生,多鼓勵,多表揚,少批評。這樣就會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讓大部分學生學會克服自己的心里障礙,挑戰(zhàn)自己,突破自我,配合老師,完成英文兒歌的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
其次,真正尊重每個學生,營造民主、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這需要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在學習中的各種嘗試和創(chuàng)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把英語教學與情感培養(yǎng)有機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機會;鼓勵學生們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發(fā)展合作精神;經(jīng)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做到教學相長,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
通過賞識教學,教師能縮小師生間差異,拉近師生情感距離。正所謂“教育學生的奧秘在于時時、處處、事事在心靈深處永遠堅信學生行,也就是學會賞識”。具體在實際的英語教學情境中,教師應該多用“Please”,“Thank you” 等禮貌用語,而且可以結合教學實際,適時地使用“Would you please tell us …?”“Would you like to …?”“May I ask you …?”等委婉而友好的語氣。這樣既能給學生做良好的示范,另外通過不斷重復這些,學生將來也會在課堂上運用到這樣的交際用語,又能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親切感,感受到輕松學習英語的愉快心情。
再次,需要樹立學生自信心,提供學生展示才華的機會。將賞識教育法融入英語教學中,要求老師尊重每位學生的個人情感和才智能力,以親切、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個性和情感的人,教師要放下架子,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尊重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發(fā)言,聆聽他們的見解,相信他們的能力,給予他們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權力,使他們主動、樂意地參與到共同進行的教學過程中來,體現(xiàn)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具體而言,在學生正確回答完問題之后要給予“Excellent! Perfect! Fantastic! Terrific! Well done??!”之類的肯定評價。除此之外,還應設置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問題,以調動課堂不活躍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可以對平時較差的學生說:“Youve done a good job.”這種以茲鼓勵的話語,輔之以溫暖的微笑會讓學生瞬間感到親切,產生一種真正被老師重視的情感體驗,從而拉近師生距離。
還可以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差異,將學生分組,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并且教師應當盡量給予具體、有針對性的特色評價,最好使學生通過教師的評價能夠了解自己優(yōu)缺點,克服缺點,保持優(yōu)點,提高自信心。在學生緊張的時候,可以鼓勵他們說:“It doesnt matter. Take it easy.”在學生答錯的時候,可以鼓勵對他們說:“Never mind, I think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如此使用鼓勵用語,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潛在動力,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會隨之提高。
總之,在日常的教學組織中適當運用賞識型教學法,教師要構建一種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可親、可敬的氛圍,使他們“親其師而信其道”,真正把英語學習當作一種輕松愉悅的幸福體驗。
最后,以賞識型教學法為主線,輔之以任務型教學法。國際著名語言學家Rod Ellis指出,第二語言習得可以包括非引導性的(自然環(huán)境中)和引導性的(課堂環(huán)境中)習得,分析了“相互影響”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對第二語言習得所起的作用。他在2003年最新提出的“任務型教學法”中強調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即用目的語言對語言進行理解、操作、運用的活動。而任務型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完成一系列任務,使學生達到語言學習的目標。在任務型教學法教學活動中,學生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技能和知識,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需要發(fā)揮自身的潛能,需要自主去探索語言的意義。同時,教師在賞識型教學法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在完成真實、有意義的語言任務和情境學習中學會如何正確使用語言。
由此可見,在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設計出各種有意義的任務,以賞識型教學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以每個任務為教學目的,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樂學”中進步。這樣將欣賞的力量轉化為學習的動力,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滋味,鼓勵他們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讓學生在“樂學”中發(fā)展,完善自我。
評價與總結
筆者撰寫此文的目的旨在為學前教育專業(yè)運用賞識型教學法的英語教師同行們提供一個新思路和新選擇。在學前教育專業(yè)英語課堂上的實際應用,已經(jīng)證明將賞識型教學法結合任務型教學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英語自學能力和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同時也能逐漸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不斷探索,設計出既合理又有效的任務,思考如何有效監(jiān)控學生的參與度,如何積極有效地激勵學生等,更要不斷找出適合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任務型教學法,合理運用賞識型教學法,進一步提高學生英語和英語教學水平,為幼兒園培養(yǎng)合格的英語教師。
參考文獻:
[1]程曉堂.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3]吳燕.淺談禮貌原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27):119-119.
作者簡介:姜雨孜(1980.5-),女,漢族,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醫(yī)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