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虎
【摘要】 數學,是小學的基礎課程,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 的基礎,對小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 而計算教學作為小學數學中最主要的學習內容,又是解決具體的數學問題的基礎,在整個數學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作為小學生必須要學好數學,經過數學學習不斷掌握和提高數學計算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固的基礎. 而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我們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 要求教師要能夠注重學生學習數學計算的興趣的培養(yǎng),為國家培養(yǎng)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思維能力、計算能力的優(yōu)秀學生.
【關鍵詞】 新課改;小學數學;計算教學
小學的數學計算教學,由于學習內容比較抽象,對學生的邏輯性要求比較高,而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只注重對知識的結果的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知識發(fā)生過程的教學,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對于所學的數學知識不能很好地理解,思維不活躍,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教師要想改變這一現象,就必須要改革教學方法,教會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掌握數學計算方法和計算能力.
一、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數學計算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是哪一門學科的學習,要想學好,首要前提就是你要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你才愿意去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它、研究它、并能夠學好它. 對于小學生的教學,就要抓住他們好奇心強、精力旺盛的生理特點,通過在數學計算教學中融入他們所感興趣的點,如:比賽、游戲、童話故事等,讓學生對數學計算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更好地掌握數學計算知識. 如,在學會了加法運算之后,教師可以在班上舉行一次口算比賽,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在比賽中獲得滿足,鞏固所學的知識.
二、創(chuàng)設一定的計算情境
應新課程標準“要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使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產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的要求,教師可以在小學數學的計算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計算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計算教學中來. 例如:在學習《折扣》知識時,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堂“商場打折特賣會”的促銷活動. 讓學生從家里帶來自己不用的玩具、書籍、學習用具等物品,給這些物品標上價格和折扣,舉行促銷活動. 讓學生充當商場的售貨員,班上其他同學充當消費者,按照標簽上的折扣計算物品的價格. 通過這樣的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將枯燥的計算運用到實際當中,讓學生以游戲和練習的心態(tài)解答,計算數學題,激發(fā)學生的計算興趣和積極性.
三、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計算中養(yǎng)成一定的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的計算教學,不僅僅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去計算,而是要教會學生在計算中養(yǎng)成一定的思維能力. 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將數學思想滲透到計算教學中來,通過對學生的引導,帶動學生在課堂上多動腦、勤思考,從計算中找出一定的數學規(guī)律和練習,從而加深對該運算知識的印象,學會舉一反三. 教師要注意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讓這兩種能力充分發(fā)揮作用. 這樣的學習形式,可以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對學生的計算能力的提高產生積極的影響.
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學生學習生涯的基礎性階段,而在基礎性階段的數學計算學習中,教師就要注意幫助學生要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看到一道計算題,學生首先要做的就是認真審題,要看清計算題中的符號以及它們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通過審題搞清楚題目的運算順序,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從題目中找出相關的知識點、公式定理,從中找出最簡單、有效、快速的計算方法,然后再計算. 同時,學生還要注意在運算的過程中將數字符號、數字、小數點等都寫規(guī)范,對于不能進行口算的部分,學生就要學會打草稿,在草稿紙上進行計算. 打草稿也不能因為著急就忽視了書寫,要是書寫不規(guī)范,很容易造成看錯,導致計算錯誤. 打草稿的過程,也是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的過程,這對于學生的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有很大的關系. 在計算完成之后,學生還要仔細、認真檢查,養(yǎng)成對學習檢驗的習慣. 教師可以通過在班上進行一些作業(yè)的評比活動,對書寫規(guī)范、作業(yè)正確率較高的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其他學生向這些學生學習. 這些良好的計算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將會大大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為他們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總 結
總的來說,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的數學計算教學,是為了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 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在數學的計算、思維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數學計算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數學計算能力,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有效的幫助,才能學好數學和其他相關學科. 教師還要通過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積極性、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將計算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再加上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教學效率和數學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玄桂琴. 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初探[J]. 學周刊,2014,19:165.
[2]孫亞斌.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J]. 吉林教育,2014,35:54.
[3]牛聰智.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實踐與反思[J]. 新課程(小學),2014,08:3.
[4]楊慧娟. 新課程改革下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J]. 數學大世界(教學導向),2012,11:36.
[5]王貴欽. 讓孩子自由翱翔在數學這片天地——新課程小學數學計算課教學模式初探[J].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3,1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