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霞霞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4—0068—01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是一種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也是一種長期有效的自我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是思想品德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用科學有效的方法為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導航,不斷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
一、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 在教學導入上“鉤”住學生的心。這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第一步,生動的導入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教師在開課前可以讓學生回答上節(jié)課的問題來開始新的授課,或者先播放與本節(jié)課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資料,讓學生進行小品表演等,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游戲拉回課堂。
2.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應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設計教學過程,為學生搭建平臺。應該鼓勵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善于傾聽學生的想法,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地對所學知識提出質疑。無淪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中,應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和信任,要時時刻刻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在課堂中用親和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一種民主、和諧的氣氛,讓學生在互動學習中體會學習的興趣,建立主人翁意識。這樣師生之間互相信賴和尊重,同學之間和睦相處,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 選擇貼近生活,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案例和教學方法。思想品德與生活息息相關,是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情操和品德素養(yǎng)的一門課程。結合生活中的實例開展教學,既能夠把生硬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又能夠進行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如,在“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這一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分小組模擬法律家族的座談會,學生課前準備道具,琢磨法律家族成員的地位、作用和相互之間的關系,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表演真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1. 重視預習與復習,建立知識體系。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預習,列出預習中遇到的主要問題,這個過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的能力;要督促學生按時復習,溫故知新,可以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避免造成知識堆積;還要幫助學生在預習和復習過程中建立知識體系。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章與章、節(jié)與節(jié)的聯系非常緊密,清晰的邏輯、簡單明了的知識框架能夠使學生快速掌握學習的重點和品德學習的規(guī)律,提高學習的質量。
2. 倡導學生進行獨立閱讀,并擴大閱讀面,加強知識聯系。學生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內容;對于難點,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教師要巡視課堂,對于表現不好的同學,要進行鼓勵,對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要記錄下來,并在接下來的課堂中重點講解,這樣就能夠調動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光課本對學生的素養(yǎng)教育是不夠的,學生道德水平和思想領悟很大程度需要其他學科以及課外知識補充,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通過看報、看雜志、看新聞等形式來補充,建立學科間聯系,便于學生更完整掌握知識點,深刻領會知識內涵與外延。同時要注意的是,學生的獨立閱讀和新課程中倡導的小組合作學習是不相違背的,要求學生獨立閱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自己獨立的看法,而小組合作學習則是要求學生在立足于獨立學習、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所進行的互動交流,這些都能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揮重要作用。
3. 勤思會問,積極討論。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啟發(fā)學生、鼓勵學生勤于思考、敢于質疑,鼓勵學生每天多問幾個“為什么”、“怎么辦”,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提問習慣,為自主學習打下基礎。學生思考提問討論交流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習深化和延伸的過程,課堂討論要講究實效,鼓勵學生積極大膽發(fā)表見解和意見,讓全體學生參與并都有所收獲。為做到這點,教師要精心設計好討論題,討論題要能激發(fā)學生興趣,觸發(fā)其思維靈感的“點”,又要注意適當的坡度,照顧到“面”,做到點面結合,難易得當。
三、建立科學的評價激勵機制,鞏固學生的學習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心理上渴望被認可,教師應從多角度、全方位運用各種評價方式,根據學生特點因人而異地給出評價,評價中以肯定、表揚為主,切忌挖苦、諷刺學生。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