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彼得·紐馬克提出的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對翻譯實踐具有重要指導(dǎo)意義?!丢毩⑿浴肥敲绹钪匾牧臅?,屬于表情文本范疇,本文選取《獨立宣言》的五個漢譯本為研究對象,通過具體實例來分析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在其中的應(yīng)用,希望能對表情文本的翻譯實踐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guān)鍵詞】語義翻譯 交際翻譯 翻譯實踐 《獨立宣言》
【Abstract】Peter Newmark proposed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methods, which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ranslation practice. 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the applications of these two methods in five translated versions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Key words】semantic translation;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practice;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一、引言
彼得·紐馬克在前人的研究基礎(chǔ)上將文本類型分為:表情文本、信息文本和呼喚文本。紐馬克指出,文本的劃分并非是絕對的,大多數(shù)文本都同時具有這三種功能,只是其中一種或兩種占主導(dǎo)地位。同時,他提出了八種具體的翻譯方法,按來原語到目標(biāo)語的側(cè)重程度依次為:逐字翻譯、直譯、信實翻譯、語義翻譯、交際翻譯、地道翻譯、意譯和編譯。其中,只有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充分滿足了翻譯的兩大目標(biāo),即準(zhǔn)確性和簡潔性。此外,他認(rèn)為不同的文本類型對應(yīng)不同的翻譯方法,語義翻譯適用于翻譯表情文本,而交際翻譯則更多用來翻譯信息文本和呼喚文本?!丢毩⑿浴罚═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是美國最重要的立國文書之一,屬于表情文本范疇中的權(quán)威性法律文獻。本文選取五個具有權(quán)威性的漢譯本從歷時角度來探討交際翻譯和語義翻譯在其中的應(yīng)用。
二、紐馬克的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
紐馬克擺脫了直譯意譯之爭,最先提出了“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的概念。紐馬克認(rèn)為“語義翻譯是指在目標(biāo)語語義和句法結(jié)構(gòu)所允許的范圍內(nèi),盡可能準(zhǔn)確地再現(xiàn)原作上下文的意義?!奔凑Z義翻譯重視原文形式和原作意圖,力求保留原文本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而交際翻譯“則試圖傳達原文確切的語境含義,就內(nèi)容和形式而言,采用譯語讀者更易理解和接受的譯文”,即交際翻譯以譯語讀者為中心,強調(diào)原文語境意義應(yīng)優(yōu)先于語言形式。
語義翻譯與交際翻譯相互區(qū)別,李治對二者做了如下比較:1.語義翻譯屈從于原作者和原語文化,講究準(zhǔn)確性,客觀性較強;交際翻譯屈從于譯語和譯語文化,主觀性較強,以目標(biāo)語讀者的反應(yīng)為重,力求使讀者毫不費力地理解原文意義。2.語義翻譯的形式更接近原文,并盡量保留原文聲音效果;交際翻譯則重組單詞、句法結(jié)構(gòu),運用更為常見的搭配和詞匯,使譯文通俗易懂。3.當(dāng)信息內(nèi)容與效果發(fā)生矛盾時,語義翻譯重內(nèi)容而非效果,交際翻譯則重效果而非內(nèi)容。4.語義翻譯試圖再現(xiàn)原文的原汁原味,注重再現(xiàn)作者選詞造句的思維過程而非意圖,交際翻譯則同時注重二者。5.語義翻譯采用比原詞更專業(yè)的特指詞,因而顯得較復(fù)雜而笨拙,屬于超額翻譯;而交際翻譯使用更為具體的泛指詞處理難譯之詞,顯得較順暢明了,屬于欠額翻譯。其中,最顯著的差別在于譯語表達形式,語義翻譯要求譯文形式與原文接近,在詞序和結(jié)構(gòu)方面力求貼近原文,而交際翻譯則更注重譯文接收者的理解和反應(yīng)。
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聯(lián)系。紐馬克指出語義翻譯更多地用于翻譯表情文本,而交際翻譯更多用來翻譯信息文本和呼喚文本,這只是相對文本類型而言。但在具體文本的翻譯中,兩者并非對立關(guān)系,而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共同構(gòu)成一個互補的整體。因為沒有純粹的語義翻譯,也沒有絕對的交際翻譯。
三、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在《獨立宣言》5個漢譯本中的應(yīng)用
在對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有了清晰的了解后,筆者將通過實例分析這兩種翻譯方法在《獨立宣言》五個漢譯本中的具體應(yīng)用。
1.語義翻譯在《獨立宣言》5個漢譯本中的應(yīng)用。語義翻譯力求傳達原作者所表達的全部意義,并且盡可能保留原語文本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丢毩⑿浴纷鳛橐环N表情文本,譯者在翻譯時均不可避免地采用語義翻譯法來傳達原作意義。
例1:
ST: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TT1: 天下之人皆同此心,心同此理。上帝生民,大小同體,生以性命,各安其分。
TT2: 余輩信一自然明白之公理,其理惟何即一切人皆自有生以來一律平等之理是也。蓋一切人皆受造物之賜,有不可奪滅之權(quán)利,所謂不可奪滅之權(quán)利者,如生命、如自由、如其他種人群所當(dāng)享之福樂是也。
TT3: 我們認(rèn)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他們的“造物主”那邊被賦與了某些不可轉(zhuǎn)讓的權(quán)利,其中包括生命權(quán)、自由權(quán)、和追求幸福的權(quán)利。
TT4: 我們認(rèn)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nèi)舾刹豢蓜儕Z的權(quán)利,其中包括生命權(quán)、自由權(quán)和追求幸福的權(quán)利。
TT5:我們認(rèn)為以下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由天造,一律平等,從他們的造物主那里稟受了某些不可剝奪的權(quán)利,其中包括生命權(quán)、自由權(quán)和追求幸福的權(quán)利。
TT1在表達原文的語境意義時,用了“上帝”一詞代以“Creator”,這是因為譯者稗治文作為傳教士,當(dāng)時來中國旨在傳播基督文化,因此采用了語義翻譯方法,保留了原語文化,傳達了人人生而平等的語境意義。 TT2中“余輩……公理”,“一切人皆自有生以來一律平等”,“不可奪滅之權(quán)利”在意義和形式方面與原文完全一致,屬于語義翻譯。同樣,TT3-TT5亦用語義翻譯法,在傳達原文語境意義的同時,其語言形式,句式結(jié)構(gòu)均與原文保持一致。此例中,五位譯者均采用了語義翻譯法,說明對于同一文本的翻譯,不同時期的不同譯者可能會以交際翻譯為主。
2.交際翻譯在《獨立宣言》5個漢譯本中的應(yīng)用。相比語義翻譯,交際翻譯選取目標(biāo)語讀者更易理解和接受的譯文來傳達原文確切的語境含義。這一點在《獨立宣言》五個漢譯本中表現(xiàn)的更為突出。
例2:
ST:He has erected a multitude of New Offices, and sent hither swarms of Officers to harass our people and eat out their substance.
TT1: 舊例各省弁兵,亦有定數(shù),糧餉亦民備辦,茲英吉利王擅自增設(shè)調(diào)派于各省,亦不商之于衿耆。
TT2: 英王新設(shè)無數(shù)官吏派駐我邦,以為美人財力之蠢。
TT3: 他濫設(shè)了許多新的官職,派了大批的官吏到這邊來箝制我們?nèi)嗣瘢⑶冶P食我們的民脂民膏。
TT4: 他濫設(shè)新官署,派遣大批官員,騷擾我們?nèi)嗣?,并耗盡人民必要的生活資料。
TT5: 他濫設(shè)新職,派遣大批官吏來鉗制我們的人民,鯨吞民脂民膏。
TT1采用交際翻譯法,增加了“舊例各省弁兵,亦有定數(shù),糧餉亦民備辦”的信息,使得原文前半句的意義更清楚,但此處未將“harass …substance”譯出。TT2亦屬交際翻譯,采用目的語詞序結(jié)構(gòu),行文簡潔明晰,使原文意思清楚明了,但同樣未譯出“harass …substance”的語境意義。TT3在符合漢語表達結(jié)構(gòu)的前提下傳譯了原文的語境意義,屬于交際翻譯法。TT4-TT5亦用同一譯法,其中“濫設(shè)”、“箝制”、“派遣官吏”、“鉗制人民”、“鯨吞民脂民膏”等詞形象地表達了原文的意義。此例中TT1-TT5都采用了交際翻譯法,說明為了使目標(biāo)語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對于同一文本,不同時期的不同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可能以交際翻譯法為主。
3.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在《獨立宣言》5個漢譯本中的結(jié)合使用。對于同一文本的翻譯,不同時期的不同譯者有時采取語義翻譯法,有時采取交際翻譯法,當(dāng)然,這兩種翻譯方法并非是對立的,也有二者結(jié)合使用的情況,以下將舉例說明。
例3:
ST :And for the support of this Declaration, with a firm reliance on the protection of Divine Providence, we mutually pledge to each other our Lives, our Fortunes, and our sacred Honor.
TT1: 自新政既立,則遍示各國,使普天下聞知焉。
TT2: 敬此宣告,借上天之靈,同胞之力,天地同休,國運永吉。
TT3: 為了擁護此項“宣言”,懷著深信神明福佑的信心,我們謹(jǐn)以我們的生命、財產(chǎn)、和神圣的榮譽互相共同保證,永誓無二。
TT4: 為了支持這篇宣言,我們堅決信賴上帝的庇佑,以我們的生命、我們的財產(chǎn)和我們神圣的名譽,彼此宣誓。
TT5: 為了擁護此項宣言,我們懷著至尊上帝保佑的堅定信心,以我們的生命、我們的財產(chǎn)和我們神圣的榮譽,相互共同保證,永誓無貳。
TT1采用了交際翻譯傳達了原文“要獨立的決定,并將其昭告天下”的意思,但并未完全忠于原文,只是便于譯語讀者理解罷了。TT2調(diào)整了漢語句序,傳達了原文宣告獨立的意思,但增加了:“天地同休,國運永吉”的信息,屬于交際翻譯。這里我們著重討論后三位譯者的譯法,TT3-TT5采用了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相結(jié)合的方法,前半句“為了……,懷著……信心”完全跟原文的形式一致,是語義翻譯,后半句譯文都按照漢語的表達習(xí)慣來翻譯,屬于交際翻譯。此例中TT3-TT5將兩種翻譯方法相結(jié)合,達到譯文讀者易于理解原文的目的。
四、結(jié)語
前文對比了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在《獨立宣言》不同漢譯本中的應(yīng)用,筆者發(fā)現(xiàn)從總體上看出于不同時期的需要,針對同一文本,五位譯者有時選取語義翻譯法,有時使用交際翻譯法,必要時將兩種方法結(jié)合使用。正如紐馬克所言,雖然兩種方法所強調(diào)重點不同,但卻構(gòu)成一個互補的整體。因此,在翻譯一個具體的表情文本時,不能將二者割裂開來,而要根據(jù)需要采取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結(jié)合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翻譯目的。
參考文獻:
[1]Newmark,P.2001.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李治.紐馬克的文本類型分類及其翻譯方法探討[J].瘋狂英語,2010,(10).
[3]羊皮卷英文版《獨立言言》http://www.ushistory.org/declaration/document/index.htm
[4]裨治文.近代史資料.1838,(92).
[5]未署名譯者.美利堅民主國獨立文,民國報,1911,(11).
[6]郭圣銘.一七六五一一一九一七年的美國[M].三聯(lián)書店,1957.3-8.
[7]趙一凡.美國的歷史文獻[M].三聯(lián)書店,1989.
[8]劉克蘇.美利堅十三個聯(lián)合邦國的共同宣言,http://www.17xie.com/read.php?pid=27516,網(wǎng)絡(luò)版,2006.
[9]Newmark,P.2001.Approaches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0]廖七一.當(dāng)代英國翻譯理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181.
作者簡介:張小莉,西北師范大學(xué)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