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洵
【摘要】:學風是任何一所高職院校的靈魂,是學校的得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支柱,也是一所學校軟實力的表現。在社會發(fā)展的今天,高職院校所培養(yǎng)的學生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其技能方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全方位綜合型的人才,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專門性人才。所以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教學的質量。然而學風建設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學改革和發(fā)展的永恒主題。但在現如今的高職院校大都存在著不良的問題,筆者覺得學風建設的重要方面在于改變現有的教學思路,在教師的引導下營造一種主動的學習氛圍。
【關鍵詞】:學風建設;高職院校;教學思路;改革創(chuàng)新
高職院校學生年齡和學習情況的特殊性決定了學風建設是每一所高職院校的永恒主題和核心問題。就目前國家的高職院校發(fā)展情況來看,學風方面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因此學風建設是任何高職學校都不能也不可回避的問題。只有特色鮮明的辦學,優(yōu)良的學風才能培養(yǎng)出適合社會發(fā)展的現代化新型人才在很多高職院校的自查情況當中都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強是高職院校學風建設當中存在著最大的問題。學風都不正對學生知識的獲取有事直接的影響。
出現這種情況很大的原因在于高職院校學生本身。年齡偏小學、歷層次偏低、缺乏自信、畏難情緒嚴重、基礎知識薄弱、理解能力欠缺都是高職院校學生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問題。絕大部分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都和中考高考失利有關,沒能考上適合的高中,沒能進入理想的大學不得已的情況下選擇高職層次的學習。很多學生是帶著失望的情緒和自卑的心理走進學校的。這種負面的情緒會影響學生在學習上的表現,出現學習倦怠,缺乏自信心等情況。
考試成績盡管不是唯一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指標,但至少能夠說明絕大部分高級院校的學生基礎知識都不牢靠,你從另一側面反應出這些學生們都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的難題上并非迎難而上,而是知難而退。對任課教師的依賴性非常強,學習缺乏主動性。吃飯主任信就是在主觀上缺乏主動學習的意愿,即使部分學生有一定的主動學習意愿,但由于抽象思維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的缺乏,讓他們對教師所講授的課程吸收少理解慢。很多學生都有著或多或少的浮躁心態(tài),對學習任務的逃避,對難點的回避幾乎沒有學生能夠真正享受到因解決學習問題和帶來的歡樂。學生的種種消極抵觸情緒,逃避、否定行為都直接影響著學習的進程和效果。要想在杜絕學生上課聊天、玩手機睡覺很現象,必須從教學理念上入手,需要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引下設計出一條符合課堂的有效途徑。
良好學風的形成和很多因素都是分不開的,學生的自覺性、教師的教育理念、課程的相關設計、課堂的具體實施環(huán)節(jié),等等,都與學風的形成有莫大的關系。合理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特點的教學實施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課堂氛圍,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感受解決學習問題的快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樂學的教學目的,對學生學風的建設有積極的影響。
給學生傳授知識一定要遵循適量的原則,在很多教師的教學生涯當中都有這樣的體會,想把自己的畢生所學都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希望他在課堂的學習當中掌握盡可能多的知識。這樣的想法是教師負責任態(tài)度的外在表現,但是實際效果卻和之前的設計可能相差甚遠。我學校學可能對學生的表現會存在一定的抱怨,覺得他們的表現對不起自己苦口婆心的教學。學生也會在這過程當中對教師產生一定的誤解和抱怨,覺得老師講授的進度太快內容太多根本跟不上教師講課的節(jié)奏。類似的問題在教學過程當中是非常常見的,歸咎原因實際上就是教學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問題。
衡量教師授課質量,不應該在于是否講了一本書,是否完成了制定的教學計劃,是否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給學生介紹了非常多的課外知識。而真正授課好壞的評價點應該在與學生,學生在教學過程當中學到了多少知識才是真正最重要的指標。所以這樣的理解之后的矛頭就直指傳統(tǒng)的教學。天涯式的講解忽略了與學生的互動,忽略了真正在學習的學生數量。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只有前排同學在聽講,后排的同學則在打瞌睡玩手機。不排除有的同學在主觀上不愿意學習,但是也不能排除一些剛入校的學生在新課程上的不適應。所以教師不能夠只關注自己的講授,要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學生的理解和接受上。如果在某一內容的講述上絕大部分學生都難以接受,教師需要做的并不是完全按照教學計劃不算的趕教學進度。而是應該停下來作進一步的講解,直到絕大部分學生領會以后再接著進行后面的教學內容。
不管是作為學生時代的自己還是現在作為教師的我們對學習的主動性對學習效果的影響都有著非常切身的感受。如果我們的教學不能夠讓學生主動融入學習,那教學活動實際上僅僅是流于形式,所取得的教學效果還有很多可以晉升的空間。就是的教學點除了傳授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應該在于引導學生如何主動的學習,這是良好學風建設的關鍵所在。那如何讓學生主動融入教學過程當中呢?這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應該比學生盡可能的營造更加民主的課堂環(huán)境,布置更加有趣的目標任務,善于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用自己現有的能力解決更多學習的問題從而促使自己的知識和學習能力都得到提高。秉承著正確的教學理念,堅持著有趣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信任學生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各種學習潛能,對學風的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鄭家茂,潘曉卉, 關于加強大學生學風建設的思考[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03, 24(4):39-43
[2] 孫馬, 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學風建設的思考[J] 《高等農業(yè)教育》, 2009(7):35-38
[3] 顧錦春,葉劍飛, 關于加強大學生學風建設的幾點思考[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1, 27(6):89-90
[4] 郭志敏,鄭穎莉,王敏, 關于加強高校學風建設的幾點思考[J] 《河套學院學報》, 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