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芳
摘 要: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反思性教學應用到歷史課堂上,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高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模式
一、反思教學方式
在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成績,教師只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死記硬背,有些學生在背誦的時候甚至不知道這些內(nèi)容的意義,只是機械性地背誦。這樣的教學對于一些正處于叛逆期的高中生來說是非常不利的,這樣的教學學生不但沒有興趣學習,甚至出現(xiàn)叛逆心理而破罐子破摔。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應用反思性教學方法勢在必行。例如,在學習“新航路的開辟”這個歷史教學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歷史事實的教學模式,通過維生素C的形成過程來類比講述新航路的開辟,了解哥倫布發(fā)現(xiàn)航路的整個歷程。學習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教師可以將瓦特探究蒸汽機這個艱辛的過程為起點,以此著手開展歷史教學。講述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法拉第的故事,通過這樣講述歷史故事,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還能夠將歷史變得簡單化,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吸收。
二、反思教學內(nèi)容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一般大致包括時間、事件、最后的結果和產(chǎn)生的影響等內(nèi)容。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形成了這樣的一個固定模式,認為歷史都是比較死板的,就像流水賬一樣去死記硬背,只要將這些重點內(nèi)容記清楚了就完成了學習任務。這樣的教學模式過于枯燥無味,教師應該豐富歷史教學內(nèi)容,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例如,學習“從第一世界到第三世界”,教師應該將歷史內(nèi)容進行細化,將當今世界的整個格局讓學生了解,從資本主義社會一步一步分析到社會主義社會,了解不同政治思想管理下的國家呈現(xiàn)出的不同狀態(tài),從而提高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認識,提高教學效率。
三、反思教學評價機制
在歷史教學反思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擺脫僅限于文字表述的教學思想觀念。當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不應該只是針對學生的期末成績進行教學評價,這樣過于片面,教師應該健全教學評價機制,將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歷史學習的自主性等情況納入教學評價范圍內(nèi),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總而言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習自主性和探究性,從而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陳澎.高中歷史反思性教學在新課改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教師版,2011(04):66.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