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婕
【關鍵詞】 幼兒教育;角色游戲;主體性;發(fā)揮;意義;
問題;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1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2—0044—01
幼兒在模擬設定的生活場景下,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模擬生活場景,體驗現(xiàn)實生活,這種形式的游戲活動稱為角色游戲。幼兒角色游戲是學齡前兒童學習知識、鍛煉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在分析幼兒角色游戲的特征及其重要性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幼兒園進行幼兒角色游戲時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法。
一、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意義
1. 提高幼兒的社會性。例如,幼兒在進行“快餐店”的角色游戲時,扮演店員的幼兒在教師引導下主動招呼顧客,積極介紹餐廳美食,熱心為顧客服務,這就培養(yǎng)了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表達能力以及主動交往能力,從而鍛煉兒童接受社會公共生活,促進幼兒的社會化。
2. 培養(yǎng)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模擬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運用自己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來模擬不同的生活場景,感知成年人的社會生活。在這個扮演模擬的假想環(huán)境中,他們可以把椅子當作火車,把積木當作電話,還可以自己扮演老師、醫(yī)生、警察,這些都是幼兒通過觀察日常生活后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來假定的,當幼兒脫離真實的場景和實物后還能聯(lián)系真實的世界進行假設想象,這就是幼兒思維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標志。
3. 培養(yǎng)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和責任心。幼兒在角色游戲中需要和其他小伙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游戲,這個過程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之間的情誼,同時也是對他們交流能力、分享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的一種鍛煉。例如,在“模擬消防員”的游戲中,幼兒知道分配任務,有的負責救人,有的負責滅火,有的負責救治傷者,相互之間幫助,協(xié)作完成。
二、幼兒角色游戲存在的問題
幼兒角色游戲無疑是以幼兒為主體展開游戲,而教師在游戲過程中的主要工作應該是對幼兒進行引導、啟發(fā),協(xié)助他們完成游戲。但是,從目前角色游戲?qū)嶋H進行的情況來看,幼兒和教師在游戲中的責任擔當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出現(xiàn)錯位現(xiàn)象,即“主體”偏差。這種偏差主要是由于教師在游戲中過多干預幼兒的行為活動造成的。在游戲中,教師為了維持游戲的秩序并保障兒童的安全,經(jīng)常會說“你要先做這件事,再去做那件事”或者“不對,你不能這樣做”,這些都對幼兒有所限制和束縛,導致的結果往往是幼兒的想象力被抑制,對游戲的興趣也大不如前。
三、在角色游戲中發(fā)揮幼兒的主體性
1. 建立良好的幼兒角色游戲環(huán)境。游戲環(huán)境是角色游戲順利進行的前提與保障。首先,要為游戲準備各種適宜的材料,教師還要引導幼兒自主選擇游戲材料并進行以物代物。其次,還需要有民主平等的自主發(fā)展空間。教師在游戲中要做到了解幼兒、鼓勵幼兒、尊重幼兒,使幼兒感到來自老師的支持,建立自信心,為角色游戲建立寬松和諧的精神環(huán)境。
2. 尊重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性。首先,幼兒應該參與到游戲主題的選取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的興趣需要與幼兒商定游戲主題。教師在選取主題時應該給幼兒參與的機會,與幼兒交流,了解幼兒感興趣的游戲主題,給幼兒自由選擇的機會。
其次,在安排游戲的角色時,要按照幼兒的個人意愿來安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了解每個角色的意義和樂趣,讓幼兒自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角色,也可以讓幼兒之間互相商量,自己安排角色。
再次,教師在準備階段可以組織幼兒討論游戲過程,設計游戲發(fā)展情節(jié),這是幼兒主體性被激發(fā)的過程。教師在幼兒游戲過程中,必須要避免對游戲的過程或幼兒的表現(xiàn)進行干擾,要尊重幼兒的意愿發(fā)展游戲情節(jié)。這樣才能使得幼兒的游戲天性和處事能力得到充分展現(xiàn)和鍛煉。
最后,當每次游戲活動進行時,教師應當認真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在游戲后要及時反思總結,并組織幼兒討論他們的游戲表現(xiàn),并進行指導評價。討論的過程是孩子們分享經(jīng)驗的過程, 也是引導幼兒進行游戲總結并讓幼兒意識到自己不足并進行改正的過程。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自發(fā)地進行交流。在討論過程中, 教師還應該教會幼兒表達自我、評價自我。
在這樣的游戲過程中,教師能夠充分尊重幼兒的情感意愿與興趣愛好,鼓勵兒童發(fā)揮他們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性,使游戲過程變成了幼兒自由交往、自由創(chuàng)造的過程。教師與幼兒之間在游戲過程中形成了相互尊重、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 為幼兒主體性的發(fā)展奠定了更為扎實的基礎。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