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李瑾 馮麗霞
【摘要】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決策者和執(zhí)行者,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的關鍵作用毋庸置疑,而教師信念與其知識結構相比,對教師決策、教學計劃更具影響力。本研究對某醫(yī)學院校的英語教師從學科信念、教學信念、學習與學習者信念以及教師自我信念四個維度進行了調查與分析,為醫(yī)學院校英語教師發(fā)展及深化英語教改提供借鑒。
【關鍵詞】醫(yī)學院校 英語教師 教師信念
一、研究背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中寫道:“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 教師在教學系統(tǒng)中的主體地位至關重要,作為教學活動的決策者和執(zhí)行者,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最終都要通過教師的實踐來實現。而教師信念又直接決定著其教學行為和效果。
教師信念(Teachers Beliefs)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教學行為時自我確信并奉行的觀念或主張。這種信念不僅僅體現在其課堂教學活動中,還自始至終貫穿于其所有有關教學行為的活動中,甚至于貫穿在其人際交往、行事風格等個體生活當中(丁仁倫,2014)。近年來,國內學者紛紛展開教師信念的研究,其中有些是針對英語教師的。其中鄭新民、樓荷英、寮菲、解芳等從不同角度研究了英語教師信念與英語課堂實踐的關系。夏紀梅、張蓮、楊慧琴等的相關研究中也涉及了大學英語教師信念問題。此外,丁仁倫、羅博等的博士論文也深入探討了英語教師信念。
二、 研究設計
1.研究目的。我國目前完全針對醫(yī)學院校英語教師信念方面的研究極少,針對河北省的相關研究尚屬空白。本研究試圖對醫(yī)學院校英語教師信念進行調查與分析,從而客觀了解教師信念狀況,著重分析存在的突出問題,針對性提出優(yōu)化建議。
2.研究對象。本研究以隨機抽取的河北醫(yī)科大學英語教師為受試對象。其中女性81%,男性19%;本科19%,碩士70%,博士11%;助教14%,講師56%,副教授22%,教授8%;教齡不足5年14%,5-10年33%,11-15年36%,16-20年8%;21年(含)以上8%。
3.研究工具。本研究通過問卷及半結構式訪談的方式收集數據。調查問卷共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個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醫(yī)學院校英語教師信念調查,囊括學科、教學、學習及學習者、自我四個信念維度,共30道題,是在充分考慮醫(yī)學院校英語教學現狀基礎上,參考William&Burden關于教師信念分類,徐翠和羅博等關于英語教師信念的問卷設計而成。問卷采取李克特5級量表形式記分,用1-5分代表“非常不認同” 到“非常認同”。共發(fā)放問卷40份,回收有效問卷36份,并對其中的10人進行了訪談。
4.數據分析。數據收集后,通過Excel和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三、研究結果及討論
1.學科信念。
統(tǒng)計數據顯示,醫(yī)學院校英語教師高度認同“英語是用于交際和閱讀的工具”、“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習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及“教師觀念的更新對課程的發(fā)展很重要;普遍認同“對醫(yī)學生而言閱讀能力更重要,最大的障礙是詞匯”以及“分級教學有利于促進有效教學”。由此可見,教師對于英語語言的認識已轉向工具觀,并且深知教師觀念以及文化對學科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2.教學信念。
如圖所示,醫(yī)學院校英語教師對于“教學中還應包括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一項均值達到了4.61,且標準差不足0.6;高度認同“教師最主要的工作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對于“提問學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及“使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認同度也較高;對于“課堂上加入四六級輔導”大家認同度相對較低(3.19);均值最小的為“課堂教學應以教師講解為主”,僅為2.72。最可喜的發(fā)現是學生思辨能力培養(yǎng)得到了教師的高度重視。通過訪談,也了解到大家的看法:思辨能力培養(yǎng)可以使學生掌握批判性地閱讀、聆聽、觀察、辯論和寫作的能力,從而提高其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其作用不可小覷,醫(yī)學院校應該著力培養(yǎng)英語技能和思辨能力俱佳的醫(yī)學人才。
3.學習與學習者信念。
數據顯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很重要”一項均值高達4.67,標準差僅0.6;“分組學習和互助學習”“努力就會進步”“學生配合度極大影響教學效果”這三個子項目,大家也普遍表示認同,均值均超過4;均值最低的兩項為“學生無需刻意學習語法結構”(2.67)及“學生英語的精確性比流利性更重要”(2.81),并且語法一項標準差高達1.171。由此可見,教師們已由知識講授轉向應用能力培養(yǎng),但訪談中教師提到因為醫(yī)學相關文章中句子結構通常較為復雜,適當的語法講解也是必要的。醫(yī)學英語較公共英語難度加大,課堂學習時間有限,因此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極為重要。
4.教師自我信念。
如表所示,受試教師對于“教師應有靈活對待和處理教材的自主能力”認同度最高;“教師應當階段性進行教學反思”、“教學能力和職稱無關”、“通過網絡獲得信息資源的能力對于教師非常重要”、“教師的個人經歷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當代語言教育理論等知識的學習是必要的”也高度認同,均值均在4.1以上;教師們對于“科研對教學的影響利大于弊”、“教學能力自信心”兩項基本認同。訪談中,教師們提到在互聯網高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多方位獲取信息資源以豐富教學內容已是大勢所趨。同時大家認為必須學習語言教育相關理論,并時常反思。多位受訪者提到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并非正相關,有人搞的科研和教學無直接關系,其科研目的更主要的是為了評定職稱或個人喜好,因為科研會占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這個意義上講,還可能會影響到教學。同時,教師也明確,一個好的教師不一定非要會搞科研,但如果是基于教學的科研無疑是會促進教學的,應該鼓勵。
四、 結語
教師的信念是其教學方法的核心內涵,改變一種教學方法就需要改變教師的信念(戰(zhàn)菊,2010)。本研究的問卷及訪談數據顯示醫(yī)學院校英語教師信念較強,整體呈開放性特點。本調查的啟示意義在于:校方及相關領導部門應積極創(chuàng)造和諧的外部環(huán)境,多為英語教師提供留學、進修、訪學等機會,以便其學習先進的語言教育理念,拓展教學思路,同時在教學中適當給予教師自主選材的權利;教師個人也需進一步強化終身學習的信念,不斷更新觀念,加強業(yè)務知識學習,在教學中挖掘科研的切入點,使教學和科研互相促進。
參考文獻:
[1]丁仁侖.大學英語教師信念系統(tǒng)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
[2]樓荷英,寮菲.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的關系——定性與定量分析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04).
[3]羅博.教改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師信念調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4]徐翠.英語教師教學信念——關于三本院校的個案研究[J].中國外語.2009(06).
[5]戰(zhàn)菊.大學英語教師的敘事分析:信念及其構建[J].中國外語.2010(05).
[6]鄭新民,蔣群英.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教師信念”問題的研究[J].外語界.2005(06).
作者簡介:
王宏(1979-),女,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
李瑾(1981-),女,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醫(yī)學英語教學。
馮麗霞(1983-),女,講師,博士在讀,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