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忠
摘要:所謂“三動一思”教學模式,簡單的講就是課前發(fā)學案,用問題驅動學生;課堂讓學生上臺表演,實現(xiàn)師生、生生互動;同時,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用制度策動學生;所謂“一思”是指課堂教學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內容,寫學習反思。在本文中,筆者結合物理教學經驗,談談為什么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動”起來。
關鍵詞:物理課堂;“三動一思”;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2-0112
學生的成長是任何外界力量都無法替代的,學生素質的形成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內化過程,內化的不可替代性,決定了教育活動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皫еR走向學生”,不過是“授人以魚”“帶著學生走向知識”,才是“授人以漁”。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學生發(fā)展的領路人,而學生本人才是成長的主人、發(fā)展的主體。人的主體性只有在活動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動中才能發(fā)展。主動參與,有助于學生自覺掌握科學知識和相關的思想方法,獲得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和發(fā)展的主動權,形成良好的個性與健全人格。
所謂“三動一思”教學模式,簡單的講就是課前發(fā)學案,用問題驅動學生;課堂讓學生上臺表演,實現(xiàn)師生、生生互動;同時,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用制度策動學生;所謂“一思”是指課堂教學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內容,寫學習反思。
下面,筆者先談談為什么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動”起來。
一、這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的
教育和心理學家杜威認為,教學應該按照學生的思維過程進行,要給學生以更多的機會進行獨立活動和思考,要按照學生思維發(fā)展的脈絡和特點安排教學內容,展開教學過程。要徹底改變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就必須實行重心的轉移。教育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教應該圍繞學生的學來進行,而不是讓學生的學圍繞教師的教進行。他把學和教的這種重心轉移稱作是一種“哥白尼式的革命”。他說:“現(xiàn)在我們教育中將引起的改變是重心的轉移。這是一種變革,這是一種革命,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學的中心從地球轉到太陽一樣的那種革命。這里,學生變成了太陽,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則圍繞著他們轉動,學生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圍繞他們組織起來。
二、這是符合新課程教學理念的
高中課程標準基本理念強調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所以,在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過程中,盡可能讓所有學生都主動參與,提出解決方案,選擇合適的策略,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chuàng)造”“再發(fā)現(xiàn)”的過程。
三、這是符合當今學校的實際情況的
現(xiàn)在的時代是個性化的時代,學生個性差異會越來越明顯,簡單的說教已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生越來越希望通過自己經歷得出真理。把課堂還給學生迫不及待!同時,我們學校是民辦學校,生源是縣里的三、四流生源,學生基礎差,厭學情緒嚴重,這樣更加需要教師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
那么具體怎樣來構建“三動一思”教學模式呢?
1. 編制學案,用問題驅動學生
課前教師先編制學案,把教材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在尋求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技能,進而培養(yǎng)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通過批改學案,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認知基礎、認知水平和認知特點。使課堂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當然學案當中“問題”要設計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有些問題可以以是非題或選擇題的形式出現(xiàn),這樣縮小探究的范圍,降低探究的難度,有些計算題把解答的過程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明確問題解決的思路。盡量不要使學生被某一個問題完全卡住。
2. 課堂讓學生上臺”講課”,實現(xiàn)課內互動
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以抓鬮的形式把教學任務安排給每個小組,上課時每個小組派人員上臺“講課”,此時學生變成了教師,教師變成了導演,“學生教師”在講過程中,導演不斷輔助“學生教師”,使“學生教師”講課的方向不偏離,畢竟每一個知識點對學生來說都是新的。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發(fā)生大范圍的互動,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心情會更加放松,課堂氣氛會更加活躍。有時,學生會暴露出思維不成熟的一面,結果對的,過程錯的。有時,學生會想到教師沒有想到的解題方法,給教師一個驚喜。這樣,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從而大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3. 制定考核制度,用制度策動學生
我們學校整個高二年級進行了課堂改革,把學生在課堂的表現(xiàn)直接轉化學科分數(shù),比如,某一個學生期末考試物理為80分,課堂表現(xiàn)分為2分,則這個學生物理總分為82分。而且某一個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是代表他所屬的小組(班級以成績按照S形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整體表現(xiàn),這樣迫使小組要加強組內合作,小組成員上臺講課實行輪流制,這樣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表演,防止學生兩極分化。有了這樣的制度保障,學生學習產生了內驅力,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了,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4. 課堂結尾讓學生總結、寫學習反思
任何事情總要有始有終,課堂結尾讓學生自覺總結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哪些問題已經清楚了、哪些問題還有點朦朧,從而寫出學習反思。通過學生的反思,教師清楚本節(jié)課哪些已落實到位,哪些還需進一步加工,使“教”始終圍繞“學”進行。
參考文獻:
[1] 趙祥麟.王承緒編譯.杜威教育論著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
[2] 教育部.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濱海學校 31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