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國
摘要:當前,我國實施的課程改革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其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其中也包括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著重研究了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自我教育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2-0029
自我教育是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最有效的途徑。所謂自我教育指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外因(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fā)下,通過自我管理、自我要求、自我激勵、自我控制等一切達到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的活動與過程。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自我教育的能力呢?自我教育的實施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下面就如何培養(yǎng)自我教育的幾種實施方法分別加以簡要論述。
一、說明式自我教育法
這是自我教育法中最基本的實施方法。指通過受教育者在客觀事實面前,自覺接受社會主義的政治觀點、思想觀念和道德規(guī)范,自我提高思想覺悟的過程。其主要特點是: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
如在進行關于“人與人之間提倡互相關心、互相尊重”的教學中,首先組織學生就社會生活中眾多的人際現(xiàn)象展開討論,從中得出互相關心、互相尊重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前提論斷,并最終得出“人們之間的互相關心、互相尊重是社會主義公德教育的最基本環(huán)節(jié),是維持正常社會秩序的生活準則”的結論。
又如在關于“實現(xiàn)理想需要艱苦奮斗”的教學中,可讓學生在事先準備素材的情況下,運用課堂演講的形式,從不同的側(cè)面,提出事例,說明道理。
在進行自我教育的同時,又發(fā)揮小先生的作用,將自我教育提高到學生教育學生的角度上。當學生對某一問題產(chǎn)生探求心理或意見不一時,則可以采用“民主對話式”的討論,持不同見解的同學都可以發(fā)表意見,展開爭鳴,通過求大同存小異,取得較為一致的看法,教師則只需適時加以引導、歸納就行了。
除了以上所列舉的討論式、對話式之外,自我教育法還包括自我閱讀式、參觀訪問式等。
二、榜樣式自我教育法
榜樣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某種道德標準和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xiàn),“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教育法,就是教育者根據(jù)一定的教育目標,讓受教育者在一定的范圍中找出榜樣,分析榜樣,并立志以榜樣為典范來自我激勵的方法。
如在關于“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教學中,為了轉(zhuǎn)變部分同學錯誤的榮辱觀,安排學生通過媒體認識“感動中國人物”“道德模范標兵”,尋找“我身邊的先進人物”,并帶回課堂向同學們宣講,用現(xiàn)實生活中大量先進人物身上平凡而又偉大的具體事例啟發(fā)大家提高對思想道德重要性的認識,從而自覺加強道德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應當指出,運用榜樣式自我教育法時,不可對榜樣求全責備。過分求全,會令學生感到高不可攀,望而卻步,反而產(chǎn)生不了自我激勵的作用。事實上,拋開了“高、大、全”的榜樣框子,在學生的接觸面中,各種類型的榜樣是層出不窮的。此外,要允許學生從不同層次的需要出發(fā),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尋找各自的榜樣,使榜樣具有層次性和多樣性的特點。
三、實踐式自我教育法
這是一種把知與行統(tǒng)一起來的教育方法,即教育者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在學習、勞動、社會生活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覺悟的方法。
如在關于“學會自立”的教學時,首先,要求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讓他們懂得作為家庭的一員,應該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在勞動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吃苦耐勞,注重親情等品質(zhì)。其次,借鑒現(xiàn)代化、文明化、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北京、上海等地及國外通行的學生社區(qū)服務的方式方法,讓學生盡可能地融入社會、融入生活,熱心社會公益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自身價值,體驗奉獻社會的快樂。課堂上再引導同學們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實踐,使學生很自然地得出“自立既是鍛煉生活能力的過程,又是養(yǎng)成良好品德的過程”的結論。
四、品德評價式自我教育法
即自我評價法。這是一種通過受教育者對自我行為的評價,從而促使自我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不斷上進的教育方法。
這種方法的應用,可以使受教育者在自我做出或肯定或否定的品德評價時,或喚起對缺點的警覺,終止不良行為;或?qū)ψ陨韮?yōu)點產(chǎn)生注意,調(diào)動內(nèi)驅(qū)力,保持發(fā)揚這種優(yōu)點。當學生逐步用自身思想品德中的積極因素,去限制克服消極因素,自我教育意識自然會得到強化與發(fā)展。因而,這種方法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應該得到經(jīng)常的使用。但不論是組織自我評價還是有意引起學生內(nèi)心的自我評價,都要用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切不可無限上綱,要堅持一分為二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或得到肯定評價或得到否定評價的同學,這是關系到使用品德評價式自我教育法成功的關鍵。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人才是多樣性的,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其獨具特色的個性才華。因此,衡量教育是否成功應該看學生的個性是否得到了發(fā)展和完善。
所謂個性是指在人生觀支配下的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其特點表現(xiàn)為普遍性、多樣性和特殊性,即同一時代的人群,個性中有著共同點,比如現(xiàn)在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自我意識強”“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具有這一時代印記的普遍特點;但是同一群體中的個體又因不同的性格、氣質(zhì)表現(xiàn)出個性的多樣性和特殊性,而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體制是以班集體為教育客體,針對的是他們的共性特征,很難涉及到每個學生個性中的特殊性,當然,找學生單獨談話,或進行家訪可以彌補日常工作中的不足,但筆者認為最好的、行之有效的個性教育的方法是對其進行自我教育。
綜上所述,將自我教育的種種形式有機地滲透到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是充分發(fā)揮思想品德課在中學德育主力軍的作用,積極參與影響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發(fā)展,提高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并最終完成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學目標的有效手段。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夏縣橋寺初級中學 73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