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聰慧 鄒策千
摘要:大規(guī)模開放式在線教育(MOOC)對微課程內容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提高微課制作水平,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是微課內容設計的關鍵。根據Kolb學習風格理論,從相關理念、設計過程、實施方案等方面研究了微課的內容設計,提出了微課內容風格化設計策略,以提高微課的使用價值。
關鍵詞:Kolb學習風格;微課;風格化設計;教學改革
DOIDOI:10.11907/rjdk.161016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800(2016)005-0214-02
1 微課內容風格化設計
當前,微課數量越來越多,但制作質量卻良莠不齊。許多網站上的微課存在不少問題,比如:選題目標不明確、沒有分析潛在學習者、微視頻呈現效果不佳等,這些嚴重影響了學習效果,降低了微課的使用價值。
Kolb[1](庫伯)學習風格分類對微課內容設計有重要影響。20世紀80年代初,Kolb在經驗學習的基礎上提出了學習風格分類理論,這一理論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考慮學生的學習風格,從而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Kolb認為,學習過程是由具體經驗(CE)、反思觀察(RO)、抽象概括(AC)、主動實踐(AE)這4個環(huán)節(jié)相互聯系構成的循環(huán)過程。學習者必須經歷上述4個環(huán)節(jié)才算完成了一個學習周期。每個學習者對這4個環(huán)節(jié)有不同程度的偏愛組合,因此形成4種學習風格:分散者、同化者、聚斂者、適應者,如表1所示。
針對Kolb的學習風格分類思想,國內護理學領域的許多學者(黃芳、韓世范等)都將這一學習風格的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如Kolb學習風格模式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學習風格分組在神經內科護理見習中的實踐[2]等,根據4類學習風格,有針對性的提出教學策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從而提高教學效果。Kolb學習風格分類理論可以應用到傳統的教學活動中,也可以運用到微課的設計上。微課面向的是廣大學習者,他們具有不同的學習風格,如果在微課設計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風格,從而設計出不同的教學策略,便能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果。
2 基于Kolb的學習風格分類
微課內容風格化設計基本流程:①分析微課的潛在學習者,主要根據Kolb學習風格的4種分類來分析學習者的學習風格;②針對不同的學習風格設計相應的微視頻內容,主要從知識內容、教學藝術、視頻媒體特性3個方面進行設計;③實施微課內容策略;④實施完策略后進行評價分析,根據反饋情況對微課內容設計進行相應的修改。
如圖1所示。
3 微課內容風格化設計策略
風格化設計強調要從4類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出發(fā),提高微課內容設計的價值。從傳播理論的視角來看,拉斯威爾的“5W”傳播理論對于微課設計有重要的借鑒意義?!?W”即傳播者(who)、傳播內容(say what)、傳播通道(in which channel)、受傳者(to whom)、傳播效果(what effect)。在微課內容設計中,傳播者即教師,傳播內容是知識內容,傳播通道是視頻媒體,受傳者是4類學習者,這4個要素共同影響著傳播效果。鑒于這4個要素的角色和位置,對微課內容的風格化設計主要從3個視角展開:知識內容、教師的教學藝術、視頻媒體的特性[3]。具體設計策略如圖2所示。
3.1 分散者
在知識內容方面,從學習基礎方面分析潛在的學習者,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點拆分,梳理出難點和關鍵點;提供實驗、角色扮演等具體情境,激發(fā)學習者的想象力;此外,還要鼓勵學生多動手實踐。在教學藝術方面,要適時進行提問策略,利用“先行組織者”對當前的新內容加以引導,以便增加新舊知識之間的可辨別性,促進知識的遷移。在視頻媒體特性方面,要多出現動畫式的設計樣式,便于學生清晰快速地融入到學習情境中,掌握學習要點。
3.2 同化者
在知識內容方面,提供背景材料,讓學生從中概括出要點,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在教師教學藝術方面,指導學生從事物的多個角度分析細節(jié),促使他們更全面透徹地理解知識。同化者善于思考但大多數缺乏實踐,所以關于一個知識點要多舉實例,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應用知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視頻媒體特性方面,要充分利用圖片、表格、動畫等視覺材料,激發(fā)學生的觀察力。
3.3 聚斂者
在知識內容方面,提供開放性強的學習材料,給予學生極大的思考空間,讓他們自己總結出結論。同時,提供具體情境,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實踐。在教師教學藝術方面,多采用問題式引導策略,循序漸進地鼓勵學生思考得出結論。同時,聚斂者動手能力較強,但是不善于交際,所以要多增加討論交流環(huán)節(jié),多布置有技術性和實踐性的任務和難題。在視頻媒體特性方面,要多呈現模擬實驗和操作的具體界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4 適應者
在知識內容方面,提供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利用原有經驗解決問題;給出具體的學習目標,明確此目標與解決現實問題的關系,從而有針對性地分析問題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師教學藝術方面,適應者在解決問題時多倚重他人信息,所以要鼓勵學生多結合自己的經驗,多次實踐找出最佳解決辦法;在視頻媒體特性方面,多出現圖片、表格等形式的材料,激發(fā)學生的概括能力。此外,呈現模擬實驗和操作的具體界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4 實施方案
下面以內蒙古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SPOC上的某門課程為例,說明微課內容風格化設計策略的具體實施方案。
4.1 樣本選取及實驗方法
樣本選?。哼x擇大一的某個班級,發(fā)放一定數量的學習風格調查表。根據Kolb學習風格測量表對被試者進行分類,然后針對每一類,各自選取一半人數進行相應實驗。
實驗方法:采用前后測試法。分別針對4類學習者,每一類各選取一半人數。其中有一半學生學習內蒙古師范大學SPOC上原本就制作好的微課,另一半學生學習根據Kolb學習風格理論制作的微課,最后分別參加考試,將兩者的成績對比,得出結論。
4.2 實施過程
針對4種不同的學習風格,分別從知識內容、教師的教學藝術、視頻媒體的特性三方面來設計相對應的微課。首先,在知識內容方面,明確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梳理出知識點的框架結構,進行知識點拆分。針對4類學習者不同的學習特性,合理劃分知識點,初步形成知識點的呈現形式。其次,在教師的教學藝術上,針對4類學習者不同的學習特性,注意教學方法與技能、教學語言、教學情感等。再次,在視頻媒體特性方面,針對4類學習者不同的學習特性,在制作視頻時,注意視頻的內容表征以及視覺呈現形式。
4.3 實施效果
與學習一般微課的被試者作比較,結合學生學習風格而制作的微課學習者,他們的學習成績要更好,學習效率也更高。
5 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微課內容設計中存在的問題,結合Kolb的學習風格理論,提出微課內容的風格化設計過程和風格化設計策略,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給微課內容制作者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對促進微課內容的風格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隨著微課應用的普及,微課內容的風格化設計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微課內容的風格化設計還需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孔勝先.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激發(fā)職高生學習風格多樣性的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5.
[2]孫偉,劉麗華,劉金霞.Kolb學習風格理論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J].吉林醫(yī)學,2011(14):26-28.
[3]王覓.面向碎片化學習時代微視頻課程的內容設計[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責任編輯:杜能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