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祥沛
[摘 要]整體性是框架式教學的根本特征.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打破傳統(tǒng)的“教與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嘗試采用框架式教學模式,形成一套可行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框架式教學 整體性 概念解讀 探究
[中圖分類號] G633.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140049
一、概念解讀
框架式教學應當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這種框架中的知識是為發(fā)展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這種教學思想來源于前蘇聯(lián)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二、研究背景
高中數(shù)學具有模塊多、難度大的特征.傳統(tǒng)的高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模式下,師生在一節(jié)節(jié)“講練結合”課中完成模塊學習.框架式教學的優(yōu)點是學生對知識的循序漸進式掌握,符合基本的認知規(guī)律;缺點是學生在學習的初期、中期對學習目標和要求不明確,到后期才逐漸明朗,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盲目、被動,對模塊知識的整體性把握不足,不利于形成知識網(wǎng)絡和綜合應用能力.因此,筆者嘗試對框架式教學模式進行探究,現(xiàn)以《概率統(tǒng)計》一章為例,談談筆者的一些做法,供專家、教師探討.
三、研究過程
1.讓學生了解學習主線,加強學生對知識模塊的整體認識,促使學生形成知識框架和網(wǎng)絡.高中數(shù)學學習有一個常見的問題:學生進入高三總復習時,發(fā)現(xiàn)對過去學過的知識遺忘較多,記憶雜亂,沒有主線.所以高三復習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將知識系統(tǒng)化、框架化.筆者猜想:如果有意識地將知識結構框架化放到學習的初始階段,效果不是更理想嗎?于是,筆者在教學《概率統(tǒng)計》初始,先分析、講解一個案例,簡單概述整章的主線,讓學生對學習內容和要求有初步的了解.
【案例】統(tǒng)計分析我們班本次期中考試的數(shù)學成績.
學生對這個問題比較感興趣,探究熱情高漲.
如表1,第一步,收集原始數(shù)據(jù);第二步,為了更好地分類統(tǒng)計,我們以5分為一檔,制作頻率分布表;第三步,為了使數(shù)據(jù)特征表現(xiàn)得更直觀,制作頻率分布直方圖;第四步,為了使圖更簡潔,制作頻率分布折線圖;第五步,引入極限思想,導出總體密度曲線.這樣,學生對整章內容的主線和知識框架已有初步的了解,對本章知識的來龍去脈有了初步的體驗,從而形成比較系統(tǒng)的第一印象.
2.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高中生年齡已經(jīng)不小,他們的獨立意識逐漸增強,有必要讓他們知道自己學的是什么、有什么用.筆者認為,教師應改變不明就里的“燒中段”式教學,讓學生明確每一個知識點在本章節(jié)中的定位和作用,真正讓學生了解知識點的價值和意義,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學生對整章知識結構框架有了第一印象后,在之后的每個小節(jié)的學習中,就能準確、高效地學習相關內容以及對知識進行更高層次的應用.例如,學生在學習“頻率分布直方圖”時,由于已學習前一節(jié)“頻率分布表”中的難點——“頻率/組距”,了解到該知識點就是為“直方圖”的研究作準備的,所以很自然地將注意力轉移到直方圖的學習中,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學生在本章知識框架中明確了本節(jié)重點知識(也是本章重點知識)為“直方圖的面積表示概率”,了解到該重點是將來學習“總體密度曲線”的關鍵前提,從而集中注意力聽課.而教師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目標高度一致,課堂效率得以有效提高.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提高學生的自學效率.框架式教學既要把每一章節(jié)知識結構的完整性講清楚,又要把目標和重難點分析透徹.同時,還要把相當一部分知識內容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知識框架的引導下,自主鉆研、探究或小組討論共同解決問題.教師通過作業(yè)、測試等方法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逐漸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從實驗效果來看,有了教師前期的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比較有效的.學生每節(jié)課有10~15分鐘去獨立思考、分析概括、強化訓練,能更好地內化知識體系.而對于弄不清楚的問題,學生可以與同學、老師交流討論,解除疑惑.并且,筆者發(fā)現(xiàn)自主學習是一個很有效的緩沖時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該時段內根據(jù)自身情況探究不同難度的知識,有利于提高自學效率.
四、研究小結
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言,框架式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自始至終清晰地把握整個知識模塊的脈絡,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同時,框架式教學能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更明確教學目標,將知識模塊中的重難點部分、自主探究部分、合作解決部分、教師講解部分等劃分清楚,細化教學流程,有利于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 鐘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