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長鈺
【關鍵詞】 師生關系;基礎;綜合素質;
師德修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5—0031—01
當前,師生關系是課程改革中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針對師生關系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要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緩解師生之間的不和諧音符,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了解學生,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教育中必須了解學生的內心活動。他有一句名言:“不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便沒有教育文明?!庇终f:“要公正處事,就必須細致入微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便是我為什么把未來的教育看作是對每個孩子更深刻了解的緣故,必須首先了解孩子的內心活動。單憑某些專門的手段是學不到這種本領的。只有依靠教育者高度的情感和道德修養(yǎng)才能做到這一點?!?/p>
教育活動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活動,教師面對的是有豐富思想感情的學生,教育是一種情感交流活動。雖然采取的方式與手段各不相同,但作為這項活動中最重要的、也是最珍貴和最難得的、對人的發(fā)展最有價值的東西——真情實感卻是一樣的。這啟示我們: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系。
要多渠道了解學生。一個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往往會認為自己對學生雖然不一定了如指掌,但總能了解個八九不離十。然而有關的調查顯示:72.4%學生反映,老師并不了解我們。主要就是在指教師對學生內心世界的了解。許多事情發(fā)生后,蒙在鼓里的只有班主任老師,足以印證這一點。
學生是教師教學行為的作用對象,在課堂生活中,要關注學生的真實需要,采取鼓勵、贊賞的言語和語氣,有助于使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而激發(fā)學習的興趣,達到預期的效果。
加強師生間的非正式交往,真正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許多學生畢業(yè)后,走向社會,在與教師的交往中,才把學生時代的一些事情告訴老師,這對教師的啟示是:重視師生間的非正式交往。了解學生就要真正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這樣才會形成和諧師生關系的堅實基礎,才能給學生以正確的導向,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和信賴。
德國文化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斯普朗格認為:“教育并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所以為教育,正因為它是一個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泵總€教師都應加強與學生的心靈溝通。
二、努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
1. 提高教師的學業(yè)水平。前蘇聯(lián)教育家杜勃羅百波夫說過:“師生間最不幸的關系是學生對教師學問的懷疑?!薄拔釔畚釒?,吾更愛真理”。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yè)知識,還要具備寬厚的教育科學理論,最后還要懂得廣博的相關學科的知識。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科學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才容易與眼界更開闊,知識面更寬廣的學生交往并取得學生的信任。因此,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一個教師如果能在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和積累經驗過程中,提高教育預見、教育研究等較高層次的能力,那他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方面就更能得心應手、應付自如。
2.提高業(yè)務能力,獲得學生的認同。為何同在一個班任課,有的老師深得學生喜愛,而有的老師卻不被學生接受;為何同任一科教學,成績卻有差別。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師的業(yè)務能力的差別。語言是否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知識點是否明確,思路是否清晰,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些因素,都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也影響了師生關系。
3. 加強師德修養(yǎng)。美國著名作家愛墨生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華商調查》的調查顯示:54.5%被調查者認為和諧師生關系需要互相尊重理解 。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會學會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會學會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中,他就會學會感激?!?/p>
我國的教師隊伍中不乏學識淵博的教師,不乏人格高尚的教師,但正如古人所說:“經師易得,人師難求?!爆F(xiàn)階段更需要兼具學識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新時代的優(yōu)秀教師?!叭藥煛钡臉藴什粌H只是傳授知識,更要為人師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标愒壬鳌渡险n須知》中第二條即為:萬不可偏愛、偏惡,萬不可譏誚學生。教師要為人師表,教師的身教勝于言傳,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要求學生語言文明,自己在批評學生時,必須堅決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能用粗暴語言傷害學生的自尊。獲得教師的贊揚和肯定是學生心理的需要,這種需要一旦滿足,人的潛能便會奇跡般地被激發(fā)出來,教師的寬容與體諒應該勝過批評千萬倍。一句鼓勵的話可以讓學生心中充滿溫暖,溫暖就是前進的動力;一句關切的問候,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心靈之門打開了,再要求學生做些什么就容易了?!坝H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即是最好的總結。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