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
【摘要】集中小學生課堂注意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小學生有著自己的特點,影響其注意力的因素也很多。教師要在掌握其特點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策略來提高學生語文課堂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以及積極的教學評價都是很好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集中 課堂注意力
課堂注意力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課堂上對某一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的能力,這主要是對教師的教學內容的指向和集中。在任何形式的教學中,我們對學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視的。作為知識的接受方,學生只有在接受信息的各種感官開放的時候才能對學習內容進行良好的吸收,這就要求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指向在教師的教學內容上。有研究表明,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越集中,學習的效果也就越好;學生課堂注意力越分散,對課堂內容的掌握程度越低,這就充分說明了課堂注意力和學習效果的正相關性。既然課堂注意力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影響如此明顯,那么教師在上課的過程就應該格外注意對學生注意力的培養(yǎng)。
一、小學生注意力分析
每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在注意力方面有著不同的特點,語文教師要根據小學生課堂注意力的特點和語文課程的獨特性來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
(一)小學生注意力特點
小學生注意力有其獨特性,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小學生的注意力保持時間短。小學生的年齡在6到12歲之間,在這個年齡階段想要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是不太現實的。學生年齡越小,對于課堂的感受力越低,注意力也就越不容易集中。這就要求老師將講課的重點內容盡量安排在課程的前半部分,在學生注意力最為集中的時候,教授核心內容,如果導入部分太長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
其次,小學生的注意力還有著感情因素強的特點。小學階段跨度較長,也是孩子成長的高峰時期,這就說明了在小學的不同年級階段學生的特點會發(fā)生較大的變化,注意力感情特點也是如此。一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的感情特點強,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往往會表現得十分亢奮,全身的感官都會被調動起來。而對于自己不不感興趣的內容則表現比較冷淡。這樣的情況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減輕,在高年級階段就不太明顯。
最后,小學生注意力在整個小學階段是不斷變化的。除了剛才所說的感情因素在低年級階段和高年級階段有不同的表現以外,小學生的注意力在其他方面也是不斷變化的。比如,在對于事物的觀察方面,低年級的學生往往較為注意事物的具體形象、樣貌,而高年級的學生則開始較多關注事物的抽象內涵。
(二)影響學生注意力的因素
注意分散是指受外在客觀因素的影響產生的注意渙散,注意在同一活動或對象上不能夠長久保持,而是轉移到別的對象或活動上的現象。影響小學生注意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他們所處的年齡階段,小學階段的孩子對什么都好奇,并且樂于詢問,但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注意力轉移速度較快。也就是說,學生不僅將注意力從課堂上轉移走的可能性大,轉移回來的可能性也很大。除了年齡心理因素以外,還有一些原因會影響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家庭方面的原因等。父母關系的和諧程度對學生的注意力也有一定的影響,在父母關系和諧、家庭氛圍積極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會更加持久。還有在飲食方面,攝入過多的激素類食物不僅對孩子的身體健康產生不好的作用,對其注意力方面也有一定的影響。在日常娛樂方面,過多的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課堂注意力的集中也沒有好處,大腦長時間處于興奮狀態(tài)會導致疲勞,使得原本是休閑放松的時間比學習的時間還累,這是一種本末倒置。
二、如何集中小學生語文課堂注意力
小學語文課有著自己的特點,在字詞、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教學內容方面都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無論在那種教學內容的教學中,都需要以下三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一)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這一點在語文教學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只有當學生對老師的課程感興趣才能在學習上集中起注意力。首先,可以在課堂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果在一堂課中,教師只采用一種教學方法,那么學生會出現疲憊感,在一成不變的教學氣氛中,學生本來就不容易集中的注意力會更容易被其他與課堂無關的內容吸引走。比如在課堂上,老師總是滔滔不絕的講解,就會降低學生的課堂參與感,那么學生很可能會去與同學說話、做小動作、看窗外等。例如,學習《詠柳》這首詩的時候,如果老師一直在講解每句詩的意義,課堂將會處于老師一人主導當中,學生自然不愿意聽,更不會理解詩歌中的含義和感情。
其次,運用多種教學設備與器材。當下的多媒體設備就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而進入校園的,教師要多利用這樣的教學設備。在提高學生注意力方面沒有比調動起學生的多種感官更有效的方式了,當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覺被吸引的時候,注意力自然會從別的地方轉移到課堂上來。例如,對《詠柳》這首詩的講解,如果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柳樹和春天的元素,學生將會更加容易理解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課堂中要多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多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最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是他們最熟悉的日常生活,這也有利于學生將所學到的課本知識運用于日常生活中。
(二)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主要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耐心,對別人的表達內容不愿意傾聽會導致對教師上課內容同樣的不專心。所以教師語文課堂上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傾聽他人的習慣。比如每節(jié)課可以讓一位同學就某一個話題做準備進行課堂演講,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鍛煉了聽眾的傾聽習慣。同時,還要培養(yǎng)各個階段學生各個方面的學習習慣,比如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對學生的坐姿、握筆姿勢、寫字筆順等方面都需要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這些良好的習慣會對學生注意力有著很大的提高,這就是語文學習整體性的體現。
(三)對學生多進行鼓勵
在評價學生的時候,要多給予鼓勵性的評價,這對于學生自信心的提升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當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信心了以后,就會對這個學科產生更多的求知欲和好感,更有利于在課堂上注意力的集中。
我國著名教育家孔子就在《論語·述而》中說道:“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痹诤侠淼臅r間對學生做合理的事才是引導學生的有效手段。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只有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