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飛
【摘 要】低段學生經(jīng)常寫錯別字,而許多教師往往只是從在主觀意識上尋找問題的病因所在,一味批評學生,甚至讓學生不斷機械抄寫,可這樣不僅無法從根源上杜絕學生頻繁出現(xiàn)錯別字的情況。本文主要談低年級學生錯別字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及一些解決的策略。
【關鍵詞】低年級;錯別字;成因;對策
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差,容易遺忘,在寫字過程中易寫錯別字,影響了學生的書面表達、交流和更好的認識客觀事物。多數(shù)教師讓學生機械抄寫杜絕錯別字,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改正錯別字,反而使學生和教師產(chǎn)生抵觸情緒。就此,本文在探究小學生“錯別字”形成原因的基礎上,力求找出積極的預防措施及減少“錯別字”發(fā)生的對策。
一、原因分析
低年級學生極易寫錯別字,筆者嘗試追本溯源,探究原因:
1.從學生自身看內(nèi)因
(1)小學生感知粗略,觀察不細。低年級學生知覺的精確性不夠,觀察漢字的字形時往往顧此失彼。如“奏”字,學生當時記住了下面是個“天”,可是過不了多久,他們只有一個輪廓印象了,就把“奏”下面的“天”的第一橫寫成了一撇。
(2)新舊干擾,舊知對新知負遷移。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凡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干擾或抑制作用都是負遷移。學生在認識生字時會將它們和以前學的字聯(lián)系起來,但低年級學生無意注意占主導,又不懂得分析比較,一旦形成負遷移就會犯錯誤。如學了“愛”字再寫“暖”字就特別容易將“暖”右半部分寫成了“愛”,學了“或”等“戈”字部的字后再學“試”這樣的字,就會有很多學生在斜勾上畫蛇添足加上一撇。
(3)意志薄弱,鞏固性差。根據(jù)艾賓浩斯遺忘規(guī)律,復習的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掌握和鞏固識字,可低段學生意志力差,學會生字后也不復習,不查閱書籍、字典,那可能寫錯別字了。如學習“真”“直”字,學生當時記住了里面是“三橫”,可不久之后,學生只有一個輪廓印象了,把“真”“直”里面寫成了兩橫。
2.從漢字的性質(zhì)和特點看外因
漢字一字多音,一字多義,同音字、形近字多,這些是學生在學習上的難點。低年級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沒有掌握漢字構字規(guī),容易多一筆少一筆或多一點少一點。
因為字形相似寫錯別字。如學生易將“澆”字右上角多加一點 ,或者將“今”字多一點寫成“令”字,自己無中生有寫成錯字。
因為字義相似而寫錯別字。如山清水秀的“清”稍不留心就寫成了青山綠水的“青”;再如“再接再厲”的“歷”,易錯寫成“勵”。
因為字音相似或相同寫錯別字。例如,將觀察的“察”寫成“查”,“業(yè)績”寫成“業(yè)跡”等。
3.從教學方面看外因
教師的識字教學方法如果沒有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記憶規(guī)律,對難認的字、易錯的字未作到位的指點,又未調(diào)動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都會直接導致低年級學生出現(xiàn)寫錯別字的現(xiàn)象。
4.從社會語言干擾看外因
低年級學生易受外界干擾,如果父母或同伴經(jīng)常會寫錯的字,那么他就極有可能受影響而寫錯那些字。再加上現(xiàn)在的廣告、標志牌及雜志媒體中,出現(xiàn)的錯別字的頻率很高,如服精品店的“玩物尚志”,蚊香廣告上的“默默無蚊”,美食城上的廣告“食全食美”等等,這些使他們產(chǎn)生錯覺,從而產(chǎn)生錯別字。
二、減少低年級學生寫錯別字的策略
讓學生正確運用漢字表情達意,降低錯別字的“發(fā)病率”在當前顯得尤為迫切。筆者針對這一問題,和大家探討如何減少低年級學生寫錯別字的策略:
(1)溯本源,明來歷。漢字的創(chuàng)造、流傳以及使用,都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史跡,大都也能從造字法上說明其來歷,如果讓學生從根源上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寫,就會記得深刻。學生混淆“書籍”“戶籍”“狼藉”等詞的草字頭和竹子頭,我就給學生講“籍”的來歷:漢代以前人們把文字寫在竹片上,用繩子串成書和簿冊,因此當初造字時,記錄文字的“書籍”“戶籍”就用了竹子頭;學生易把“高粱”寫成“高梁”,把“一枕黃粱”寫成“一枕黃梁”,為了分清“粱”和“梁”,我給他們講“一枕黃粱”的神話故事來歷。
(2)辨形貌,抓規(guī)律。學生往往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認錯,記不準字形,問題往往出在形旁上。因此在識字教學伊始,緊緊抓住形旁表義的結構規(guī)律,強調(diào)對字形的細微差異,幫助學生辨別,以簡馭繁,批量認識漢字,減少差錯。比如,學生分不清“急躁”、“暴躁”、和“干燥”、“燥熱”哪個該用足字旁,哪個該用火字旁,老師引導學生比較特點,學生發(fā)現(xiàn):人急了往往會手腳不安或跺腳,“急躁”、“暴躁”、都隱含著著急的情緒,與腳的動作有關,應該用足字旁;人或事物缺失水分,跟受火烤曬有關,因此“干燥”、“燥熱”要用火字旁。又如“幕”和“暮”,如果學生知道了“暮色”的“暮”是傍晚,“夜幕”的“幕”是覆蓋在上面的帳篷,這樣學生就不會把字用錯了。
(3)促閱讀,強語感。在語文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多閱讀。孩子們書讀的多了,常用的漢字不斷復現(xiàn),就容易記住這些字怎么寫,學生就不容易再寫錯這個字了。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語文詞匯量就擴大了,錯別字自然就減少了。書籍中的字詞都是在一定的語境中出現(xiàn)的,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運用都是在一個個情境中進行的。大量地閱讀,能了解詞語的分布,能了解不同詞語的不同語境,能避免書寫字義相似的錯別字。這種學生自主習得的知識,比老師說教要管用的多。
(4)編歌訣,記誦牢。低年級學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口訣、兒歌、字謎幽默風趣、簡單易記,符合學生好奇的特點,對一些比較頑固的錯別字很適合。以編順口溜為例,如區(qū)分“衰、衷、哀”三字,可以編成:一橫為衰,一豎為衷,有口就能哀。如學生對“未”與“末”混淆時,可根據(jù)字義編出兒歌:“未來遙遠,上短下長,末日到了,上長下短?!崩世噬峡诘捻樋诹铮湍昙墝W生非常喜歡,符合他們的認知心理他們,就容易記住,學生再次出錯的可能性就會減少。
(5)識真?zhèn)?,改錯誤。針對大眾傳媒的負面影響,我常常敏感地捕捉媒體新詞語的使用動向,及時搜集整理,拿到課堂上來以“看我‘火眼金睛” 、“還我成語真面目”等競賽形式讓學生識辨真?zhèn)?,這種把詞語學習和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的方法大受學生歡迎。
(6)定期復習,強記憶。識字、寫字教學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在于學生的復習鞏固,知識重現(xiàn),要發(fā)動學生積極參與,定期復習,強化記憶。我讓學生通過整理作業(yè)中的錯字寫入自己的錯別字日記,并進行錯誤原因分析。錯別字日記有利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記錄,翻看整理自己的錯別字,從而避免重復出現(xiàn)錯別字。我還從班級的橫向比較中發(fā)現(xiàn)錯誤人數(shù)比較多的錯別字,匯總成“易錯字手冊”,一周歸納一次。我將這些易錯字編成看拼音寫詞語、組詞、填空等不同類型的題目,讓學生完成,以達到再次強化記憶的目的。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漢字的產(chǎn)生也有它獨特的演變過程。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學會把中華文明的火炬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正確運用漢語言文字,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錯別字的能力。我們要不斷探索,深入研究,掌握減少學生寫錯別字的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寫好每一個字。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1.
[2]曹永亮.小學生錯別字成因分析及對策[J].江蘇教育研究,2011,(32).
[3]丁國榮.低年級學生寫錯別字的成因及預防[J].吉林教育,2009,(4).
[4]張潤玲.糾正錯別字與提高語文素養(yǎng)[J].河南農(nóng)業(yè)教育版,2007,(8).
[5]董蓓菲.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