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英婷
【摘 要】伴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集中升級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保證一切課程的設置和教學方法的建立都是以滿足學生需求為基礎的,田徑項目是高中體育教學中比較基礎性的一項,在課程設置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踐行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本文對相應理論的運行現狀以及教學改革策略進行了集中的闡釋,旨在為相關教學人員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學生為本;高中;田徑教學;策略
一、高中田徑教學中以學生為本理念的現狀分析
1.理念缺失的表現形式
在實際高中田徑教學結構中,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在運行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其一,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高中并沒有對體育教學給予必要的重視,只有部分經濟條件比較不錯的學校才會為田徑教學設立獨立的教學場地以及教學設備,保證完整的教學環(huán)境,而多數學校田徑教學只是單純的“活動課”不僅沒有體現田徑精神,對于學生的實際田徑教學也沒有建立有效的教學機制,這就造成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難以得到有效的實現[1]。其二,多數高中在田徑教學過程中,沒有積極的運行有效的教學方式,相應的教學策略也比較落后,若是沒有建立有效的教學機制,就會導致學生過度浪費體力,卻沒有實現自身體育能力的升級,長此以往,學生由于學習成效不明顯,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導致教學機制中的惡性循環(huán)。其三,多數高中在田徑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重視技能訓練,卻忽視了實際操作,這對于學生更好的內化相應的田徑教學沒有益處。教師也沒有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基本的田徑水平差異進行有效的評估,相應目標設置和學生的差異較大,就違背了個體差異化素質升級的初衷。另外,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十分重要,教師只有掌握田徑教學和競技田徑之間的教學區(qū)別,才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培養(yǎng)學生田徑能力的同時,有效的建立相應的田徑態(tài)度和價值觀,真正實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2.理念運行的現實意義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清晰的認知實際的教學現狀,雖然不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實現以學生為本理念的有效轉型,但是教師要優(yōu)化相應的理念,建立有效的項目分析機制,并且進一步從實際教學結構上進行有效的理念升級。
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在建立相應教學行為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的基本訴求為基準。只有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進行同時的項目升級,才能真正實現以學生理念為基本的教學結構轉型。在實際的田徑教學過程中,由于會出現大量的重復性教學以及重復性操作,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建立相應的針對性指導,教師要在了解基本學情的基礎上,建立有效的差異化教學機制,保證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有相應的了解,并且在實際的田徑教學結構中積極的拓展教學思路,真正實現學生為本理念的運行[2]。
二、高中田徑教學中以學生為本理念的改進措施分析
1.優(yōu)化相應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才能指導相應教學行為的升級,教師要充分認知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從思想意識上對素質教育理念進行有效的踐行。只有將高中田徑體育教育和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進行有效的融合,才能保證教師對整體教學機制和結構進行實際的推進。一方面,高中體育教師要提升對于田徑教育的重視程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積極的拓展有效的教學措施,以學生的需求為主,保證相應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體育能力能真正有所助益,并且,教師要建立差異化教學模式,針對體育素質較好的學生進行有效的升級訓練,而對于體育素質較弱的學生,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運行熱情,并且建立適應其發(fā)展的階段性田徑目標,避免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有效的建立相適應的教學組織架構[3]。另一方面,學校要給予田徑教育足夠的重視,不僅要配備相應的教學設施和器械,也要保證學生的基本體育需求得到滿足,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育環(huán)境,從根本上推動整體田徑體育教學項目的優(yōu)化升級。
2.優(yōu)化“以學生為本”理念和教學模式的融合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機制中,教師只是一味的強調相應的教學知識以及教學效果,沒有對學生的真正訴求進行有效的關注,就導致學生對田徑教學沒有建立有效的認知。在運行以學生為本理念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田徑體育能力進行有效的升級,也要對學生的心理以及價值觀進行有效的疏導和教育,保證學生的體育能力得到優(yōu)化的過程中,也受到體育精神的影響,建立更加堅韌的意志品質。另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拓寬思路,建立有效的趣味性教學,保證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和教師建立更加有效的互動,只有實現教學教育模式的更新,才能真正實現以學生為本理念的落實。教師可以在田徑體育課程中創(chuàng)新的使用新型教學方法,利用小組教學法進行有效的學習小組建立,并且在建立小組的過程中充分考量學生的體育能力差異,保證在滿足學生學習訴求的同時,進一步優(yōu)化學生的差異化發(fā)展。
3.優(yōu)化教學評價機制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中肯的評價,才能保證學生有效的完成自身學習行為的糾偏,在建立田徑體育能力評估的過程中,教師不能片面的使用統(tǒng)一化的標準,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保證相應的評價方式和評價項目符合學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并且集中建立有效的評價內容,保證學生的實際情況得到真實的還原。另外,教師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多應用正向的評價模式,以鼓勵為主,豐富評價選擇和評價項目,將評價結構建立的更加具有針對性。除了教師的評價以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建立有效的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不僅能提升學生對于自己的認知,也能一定程度上建立學生對田徑課程學習的期待。
教師在對學生的田徑體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集中升級學生內化相應理論知識的能力,也要充分考慮學生體育技能的升級措施,真正促進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升級,滿足學生基本學習訴求的同時,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落實《體育新課程標準》中關于素質教育的理論,“要集中幫助學生建立體育學習興趣以及健康學習”“有效的呈現多元化的學習和評價模式”等都是基本的教學要求,高中田徑體育教學只有滿足能力指標的升級,才能從根本上保證高中學生體育素質的優(yōu)化。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要想實現以學生為本的人本主義思想得到全面的落實,不僅需要高中體育教師和學校領導的共同努力,要經歷時間的淬煉,也要經歷相應的教學升級。教師要從自身的理念轉變出發(fā),真正實現教學思維和教學措施的有效融合,只有在踐行相應思想的同時,保證對學生的體育能力進行實質化的推進,才能真正助力高中田徑體育教學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周紅.農村高中體育選項教學背景下田徑專項訓練的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40(40):291-291.
[2]金立.體育游戲在高中體育課實效性的探索——以田徑蹲踞式起跑模塊教學為例[J].運動,2015,11(11):74-75.
[3]高飛,劉一,孫文嘉等.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中學體育教學過程的影響——以北京市部分高中田徑課教學為例[J].東西南北·教育觀察,2012,13(3):16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