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波瓊
【摘 要】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初中英語教學要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眾所周知,英語閱讀始終是教材的核心部分,也是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更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綜合表達和學習運用能力的重要平臺。因此,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要采用科學的方法,通過持續(xù)性的閱讀實踐讓學生體驗貼近真實生活的閱讀方式,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索
閱讀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不少學生由于存在文化基礎、生活經歷、學習方法和閱讀習慣和興趣等的差異,在英語閱讀理解實踐中出現(xiàn)了不能閱讀、不會閱讀、不愛閱讀等問題。筆者根據多年教學實踐,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進行有效的思考和探索。
一、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學生詞匯量小,閱讀速度慢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單位,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不能夠忽視詞匯的學習。但是,由于初中學生的詞匯量小,閱讀的時間不夠多,閱讀的速度又由于詞匯障礙而很慢,從而導致他們接觸英語詞匯的機會很少,詞匯量小又引起他們在閱讀過程當中容易引起挫敗感,使得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或信心,從而產生一種惡性循環(huán),難以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以提高。
2.教學模式單一,閱讀層次不深
閱讀教學模式單一,閱讀教材拘泥于學生對所讀教材的表層理解,學生不能夠對所讀文章的重點進行有效推斷,難以正確把握文章脈絡,從而影響對整個文章理解的準確性。同時,由于教法單一、陳舊,學生接觸到的教材基本是課本和試題,難以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更沒能夠發(fā)展他們的推理能力、歸納能力,感受能力及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3.語言感悟較差
新課程標準強調:英語教學應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重點,建立新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因此打破傳統(tǒng)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學生存在看懂材料所提供的表層信息,但不能靈活轉化為解題的能力,看得懂文章,卻做不對題目。因此只有平時加大閱讀量,善于積累,多讀多背多用,才能進一步培養(yǎng)語感,增強語言的綜合感受與運用能力。
4.課外閱讀量不夠
新課程改革后,新教材在閱讀量方面提高了要求。《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一年級課外閱讀達5萬詞以上,二年級達到9萬詞以上,三年級達到14萬詞以上。僅局限于課本,難以跟上新課改的步伐。還要有效利用如報刊、音像、網絡及多媒體教室等一切顯性課程資源,應該利用一切可能的音像與電子教材來加大對學生聽說能力的訓練。另外利用計算機網絡和報刊等進行教學資源開發(fā)能加速與改善學生對世界的理解,激發(fā)學習興趣,能提高他們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傳統(tǒng)教學突破“課堂”與“教科書”的束縛。
二、新課標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探索
1.要重視英語詞匯教學
詞匯是最基本的語言材料,讀者的詞匯量越大,理解語言的范圍就越廣。詞匯的記憶與儲存不夠,就會造成在閱讀過程中,因生詞障礙而處處碰壁的現(xiàn)象,無法理解句意。可以說,掌握足夠的詞匯是理解文章的關鍵。但是許多學生一提到記單詞就怕,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記憶方法來減輕他們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經常運用的幫助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有6種:同類記憶法、對比記憶法、讀音記憶法、圖表記憶法、同音異形記憶法和搭配記憶法。教師平時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歸納同義詞、近義詞、同類詞、反義詞的良好習慣,要求學生盡可能多記憶一些有用的詞組、短語、搭配,將詞擴展為更大的語義單位,這樣不但可以提高閱讀速度,而且有助于在閱讀中把握文脈。同時,教師還應教授學生猜測生詞的方法,如構詞法、定義解釋法、對比關系法、因果關系法、上下文暗示法等。盡可能地訓練學生的猜詞能力,讓他們明白這些生詞既不是孤立存在,也并非高深莫測,碰到生詞切勿驚慌。
2.要善于訓練學生閱讀技巧
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應當充分利用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語言材料,在課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學生對英語的整體理解力,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文教學變成學生學習技能,體驗成功的樂園,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首先是呈現(xiàn)課文的閱讀技能,然后讓學生根據閱讀技能做練習。問題的設計需要考慮到文章的整體脈絡,但是必須用到新學的閱讀技能,并且由于學生基礎的差異,教師最好倡導學生分組討論,共同尋求答案,這樣學生在探討過程中就能加深對閱讀技能的掌握,提高對文章的整體理解,獲取成功感。然后再讓學生利用剛才自己親自處理的問題來對課文進行簡單的復述,當然這個過程中也能兼顧好、中、差各類學生,在復述時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然會選擇適合自己的不同的難度,這樣全體學生就都能夠能動地學習。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對課文的內容能夠基本理解,學生沒有對長課文的畏懼感了,他們的學習就會變得很輕松和自信。
3.善于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在初中英語課堂閱讀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做到整體把握語篇,還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閱讀過程當中要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東西,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當中設置各種問題,增強教學的新鮮感。比如根據課文的主體來設計問題,給學生布置好閱讀的任務,來引導學生閱讀。但是所設置的問題不能太難,要讓學生通過快速閱讀來找到問題的答案,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教師要指導學生使用閱讀的技巧,比如略讀、跳讀來快速找出問題的答案。在閱讀過程當中可以選擇討論、查資料的辦法來解決學生所遇到的新單詞、新短語等等,提高學生的主動性。除此之外,還可以使用其它的形式,比如總結閱讀的材料,評價閱讀的材料,發(fā)表自己的說法,這樣不僅僅鍛煉了學生的閱讀理解的能力,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善于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閱讀是學生學習和接受語言文化知識的起始,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學會表達運用。初中學生英語閱讀需要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和發(fā)展,進而內化生成有效的閱讀理解知識和技能。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情況,注意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思維模式來優(yōu)化教學過程方法,關注學生的語言學習表達需要,可運用適當的形式來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閱讀學習收獲。如在教學中,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感悟,運用縮寫、改寫、擴寫等方式來優(yōu)化閱讀學習內容,要求學生能夠對語言文本進行綜合運用,以此來增強他們的綜合語言表達運用能力。
5.善于開發(fā)和利用課外英語閱讀資源
英語閱讀資料的深度和廣度,都會直接影響讀者的學習效果。初中英語教師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要在閱讀的平臺上進行有效的拓展。學生只有在豐富多彩的文字中,才能感受到英語的魅力,才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所以提高英語閱讀能力與開發(fā)和利用有效資源是息息相關的。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必須要先拓展學生的閱讀平臺,開發(fā)和合理利用教材以外的閱讀輔助材料,一次來拓展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總之,新課標下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應是多樣性的。只要能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重視學法指導,打破固定的思維模式,就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孟昭靜.淺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J].科技信息.2011年11期
[2]趙芙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指要[J].考試周刊.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