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辰
摘 要:適合學生自身發(fā)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要的課堂才是新課改下的高效課堂,構建這樣的課堂,需要進一步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切實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已刻不容緩。
關鍵詞:課堂;滿足需要;主體地位;意義;對策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形勢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設高效率的課堂教學,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切實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已刻不容緩。尤其是廣大農村學校已今非昔比,過去的填鴨式教學已經不再適應新課改了。目前“教師下講臺,講桌靠邊移”不正體現(xiàn)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嗎?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是主體。那么,有效的課堂從哪里來,怎樣才能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呢?結合我自身十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構建滿足學生需要的數(shù)學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進一步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談幾點看法:
一、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
學習必須學會思考,不思考就沒有意義。特別是數(shù)學課,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不要問題剛一提出,立刻要求回答。由于學生尚未深入思考,被動應付回答,肯定有人隨聲附和。因此,我們在提出問題,特別是有價值、有分量的問題后,要給學生理解思考的過程,讓每位學生充分活躍思維、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先弄清已知條件及由此而得出的結果,要解決此問題,還缺什么條件,再讓學生把前后知識串起來,最后對知識加以梳理,融會貫通。這樣,解答問題的過程就明朗化了。
二、留給學生表述的時間
數(shù)學課上,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民主參與教學。對某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多辯論、多爭議、各抒己見。千萬不要追求形式上的“標準答案”,求大同、存小異,否則對學生的思維是一種禁錮。學生有不同意見時,教師能從中對學生的多向思維過程有進一步的了解,即使錯了,也能了解學生錯在什么地方、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錯誤。通過多說,既避免了其他學生重蹈覆轍,又向有錯的學生敲響了警鐘。例如,在我校的一節(jié)數(shù)學課上,要證明兩直線平行,其實問題并不復雜,由于教師沒能摸清學生的思考過程,沒有把握住學生的心理,剛一提問,有的學生便舉手發(fā)言,于是學生敘說,老師板寫,結果證明過程半途而廢。這個問題學生不是不會證明,而是雖然會證明,但由于事先沒有讓學生充分分析思考過程,教師也沒有引導學生這樣去做,結果證明途中便“卡殼”了。
三、訓練學生最規(guī)范的書寫格式
有的學生雖然明白證明題的思路和思考過程,卻苦于無從下筆去書寫推理過程,就像命題作文一樣,雖然準備好了寫哪幾件事,但當拿起筆時卻無從寫起,千言萬語難下筆。
要解決這類問題,教師除了交給方法外,還要讓學生多寫。這里的多寫,不是長篇大論地去書寫,而是要學生寫出嚴密的邏輯推理過程,正所謂“口里過千遍,不如手里過一遍”。證明過程既要清晰簡練又要推理完備,特別是使用推出符號“?圯”時更要完備無缺,結構嚴謹。當然“∵……∴”格式較為自由,若不多加訓練格式書寫,學生的解答過程就會顯得雜亂無章,漏洞百出。
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就要抓住動手實踐。比如讓學生裁剪,折疊圖形,拼三角形的內角和;讓學生將蘿卜、洋芋切成各種幾何體;測量學校國旗桿或某建筑物的高度,認識仰角、俯角的概念,讓學生親自制作測角儀;了解幾何體的展開圖,借助圖形理解幾何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等,通過動腦動手,親自操作實踐,認識圖形、理解概念、應用知識,這樣既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和鞏固,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濃厚興趣。
五、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問個為什么
學問學問,邊學邊問?,F(xiàn)在的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即使課堂聽不懂,學習有疑惑,也不愿向老師請教;在閑談中總能聽到好多老師抱怨自己的學生,學習中有那么多的問題,寧可一錯再錯,也不向老師提出,很難徹底糾正。這可能與師生雙方都有關系。無論學生提出怎樣的問題,教師都要耐心答疑解惑,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要以自己的學識、經驗來衡量學生。有時學生本來鼓著勇氣,滿含信心和希望來請教,老師可能會說:“你怎么這么笨,連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答?”無形中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使學生再也不愿請教老師了。因此,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養(yǎng)成勇于探究的好習慣。
總之,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過程設計中,構建滿足學生需要的課堂,進一步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讓學生多想、多說、多寫、多動、多問,想方設法去點燃學生求知欲,激發(fā)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的活動起來,自覺地進行學習,這樣就會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也確保了每一堂都是高
效的。
參考文獻:
[1]劉海英.基于以生為本的數(shù)學課堂管理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15(18):63-64.
[2]蔡嘯.初中數(shù)學課堂管理的有效性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5(11):159.
[3]郭文.初中數(shù)學課堂管理的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4.
[4]鮑家銀.實現(xiàn)化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5(2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