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金梅
群讀類學是由單一文本的閱讀教學走向多文本的閱讀教學,它是語文閱讀的一種獨特形式。它的學習形式是在一節(jié)課里讀一群文章,讓學生在群讀中學習語文知識,在類學中探尋語文規(guī)律,習得語文學習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在群組文章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有主題地萃取文章,考慮群文“議題”是否一致,更多的時候是要把一組文章的“表達形式”作為主要議題,從寫作特點的角度研讀文本,并緊抓這一核心目標,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發(fā)現(xiàn)寫作的技巧,去探索文學的秘密,真正踐行一課一得,逐步實現(xiàn)從“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轉(zhuǎn)身。在三年級群文《人物形象描寫一組》的教學活動中,我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研讀群文,聚焦“表達”,找準“語用密碼”
群文的選擇不是把文章簡單地重組在一起,而是在明確主題的基礎上聚焦文本的表達方式后再重組。鄂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以“堅忍、頑強”為話題組織材料,在這個單元中《一次著名的沖刺》一文向我們介紹了不屈不撓的“杜倫多·派特利”,《微笑著面對一切》一文讓我們了解了頑強不屈的桑蘭。那么,將這兩課進行主題為“描寫人物形象”的群文組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確定了主題,只是邁出了“群讀類學”的第一步,解決了群讀要“讀什么”的問題。在即將面對的“一節(jié)課讀一群文章”的課堂中,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利用“群文”獲得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成了又一個思考。深入研讀文本后,可以發(fā)現(xiàn)《一次著名的沖刺》一課作者為了凸顯杜倫多·派特利不屈不撓的形象,除了正面寫派特利在一次又一次的暈倒后仍頑強地跑向終點,還寫到了現(xiàn)場的醫(yī)護人員如何攙扶他邁向終點,以及觀眾、大主教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后給予的最真切的反應?!段⑿χ鎸σ磺小芬晃闹杏姓婷鑼懮Lm面對高位截癱這一殘酷事實時樂觀的表現(xiàn),也有側(cè)面描寫醫(yī)生及體操隊隊友與她的對話,并以此來烘托桑蘭頑強不屈的形象特點。于是,我確定兩篇課文都采用了正面描寫結(jié)合側(cè)面描寫樹立人物形象的表達方式。這一表達密碼的定位,也為我選擇教學策略指明了方向。隨后,同年段《看戲》這篇課文因為有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樹立人物形象”這一契合點而被一同群組到《人物形象描寫一組》行列中來。
二、品讀群文,聚焦“表達”,去“粗”存“精”
聚焦“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樹立人物形象這一表達形式為語用訓練點確定后,我緊扣這一教學目標,在教學策略上始終立足讀寫,對常規(guī)教學中的逐字逐段分析,想象畫面等細枝末節(jié)的形式進行了大膽的精簡。
教學中,我以《一次著名的沖刺》為依托,引導學生通過“蹣跚”“五次摔倒,五次爬起來”等關(guān)鍵詞句體會派特利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在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順勢引導交流,教學片段如下:
師:這一部分中除了寫派特利,還寫到了哪些人物?
生:還寫到了觀眾。
生:場上的醫(yī)護人員、工作人員。
生:還有美國賓夕法尼亞大主教。
師:為什么要寫這些場上的其他人,能把這一部分刪掉嗎?
(學生肯定地回答著不能刪掉)
師:能說說你們的理由嗎?
生:觀眾、場上的醫(yī)護人員、工作人員就在比賽現(xiàn)場,如果刪掉,描寫就不真實、不完整了。
生:從工作人員的幾次去攙扶派特利看得出,派特利當時盡管跑得無比的艱難,但他仍然沒有放棄,一直用堅強的意志力在戰(zhàn)勝著自己,所以不能刪掉。
生:從觀眾給派特利報以如雷般的掌聲這一部分可以看出,派特利不屈不撓的精神打動了現(xiàn)場所有的人,所以也不能刪掉。
生:作者寫這些其他人物,更能讓我們感受到派特利不屈不撓的精神……
(根據(jù)孩子們的交流,我很自然地將小結(jié)指向表達)
師:看來,我們寫一個人物,不僅要寫人物本身——主要人物,還要寫跟他有關(guān)系的其他人物——次要人物。次要人物的重要作用就是烘托主要人物的形象特點。
隨后,通過類學比較,引出《微笑著面對一切》一課,在這篇課文的學習中,孩子們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大膽交流著作者是如何樹立桑蘭頑強不屈的形象特點的。
在群文“類學”這個剝繭抽絲的過程中,我的一切教學行為都指向了教學目標——學習表達??梢姡虒W目標的定位有利于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而合適的教學策略又使得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更能有的放矢。群讀過程中,把握“言意兼得”特點的同時去“粗”取“精”,能進一步保證類學學習效果的落實。
三、類學群文,聚焦“表達”,探索“操作取向”
1.“自主導學”見“雛形”
導學單,顧名思義是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優(yōu)化課堂學習形式的學習方案。因此,設計方面一定體現(xiàn)導學單“導”的作用,正確的“導”有利于學生自主預習、自我引導。在《人物形象設計一組》教學中,我設計了導學單,導學單發(fā)到學生手中后,學生在課前認真地進行了自主學習。他們讀了文章,查閱了工具書,同時還完成了相關(guān)任務的填寫。通過查資料,他們對馬拉松競賽章程有了一定的了解,這對課中理解派特利在沖刺階段因體力不支幾次暈倒而奠定基礎;通過查工具書,他們理解了“蹣跚”“不屈不撓”“不脛而走”等重難點詞語,這為理解文章內(nèi)容掃清了障礙;填空的設計,讓孩子們了解了兩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而填寫表格,不僅讓學生思考了兩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分別是誰,還對主要人物有了一個總體的印象,這種濃縮文本、表格對比填寫的方式提前引領(lǐng)學生探究了作者寫作的奧秘,讓他們能預測到接下來在課堂上將會學什么;小練筆的設計也為本課的課堂延伸指明了方向……
通過對導學單的學習思考,孩子們不僅提升了自主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明晰了課堂的學習“重點”,使他們在導學中便能見“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樹立人物形象這一課堂“雛形”。這樣,孩子們在聽課時便能很快抓住重難點。
“導”出雛形,“導”向目標。一張導學單引導一群文章,一節(jié)課里讀這樣一群文章。群讀類學,有導有學才能讀出實效。
2.“思維導圖”促“成型”
“學閱讀”“學思考”“學表達”是群讀類學的三個重要的價值取向。學習表達中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呈現(xiàn)自己的構(gòu)思模式,繪制自己的習作地圖,能讓他們的思維序列化、直觀化,有助于他們在最短時間內(nèi)確定習作方向。
在《人物形象描寫一組》的課后延伸學習活動中,我選取了孩子們所熟悉的學校門口的交警為描寫對象。教學中,我播放了一段視頻:一個普通的早晨,一位身材微胖的交警早早來到校門口斑馬線處。只見他揮舞著白手套,熟練地指揮來往的車輛減速慢行,隨后迅速護送一位小男孩穿過斑馬線安全到達校門口。
孩子們看了這一幕熟悉的場景后,都躍躍欲試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毫無疑問,那位身材微胖的交警是他們主要的描寫對象。隨后,我問道,交警在你心目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為了樹立交警這一形象,你還會寫到哪些人物及哪些方面?很快學生說,要寫等待過馬路的行人、小朋友的家長、過往的司機,他們的語言和行為動作。
孩子們列舉了這些表達信息,看來他們言之有話不成問題。那么怎樣讓學生在有話說的同時又能有序地表達呢?接下來,我引導學生按照早上7點、7點30、8點、8點30分,這幾個時間點繪制維導圖,初步擬定自己的寫作思路。孩子們認真地完成著,一張張思維導圖呈現(xiàn)在桌面上,更呈現(xiàn)在他們的頭腦中。
語文教學千變?nèi)f化,課堂模式五彩紛呈,但都離不開語言訓練,離不開聽說讀寫,離不開語言的實踐與運用。群文類學,聚焦“表達”,立足“語用”,有法可循,貴在得法。將讀與寫有機融合,將內(nèi)容與形式完美整合,在群讀類學教學中真正落實一課一得。
參考文獻:
陳成.聚焦語用,學會表達[J].讀與算:教師版,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