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延濤
校本教研是指以學校所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學校發(fā)展的實際需要為選題范圍,以學校教師作為研究主體,通過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將研究成果直接運用于學校實際的研究活動?!靶1窘萄小辈皇菍I(yè)研究,而是行動研究。
近年來,大多學校的校本教研是以爭取課題、發(fā)表文章為導向的,認為爭取的課題級別越高、發(fā)表文章的報刊級別越高,其研究就越有價值。其實這種導向本身是狹隘的和脫離實際的。一方面會使人們容易放棄自己對研究價值和水平的判斷,將研究質量的高低寄希望于權威的項目和刊物上;另一方面很容易迷失研究目的,即校本教研是解決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從而陷入“為研究而研究”的泥沼。
因此,我們要充分認清校本教研的本質和初衷,明確校本教研的方向,立足學校建立研究課題,將研究的目光更多地投入到自己學校教育教學所面臨的實際問題上。
那么應該采取哪些策略,從哪些方面入手開展校本研究呢?
一、從課堂入手,研究如何創(chuàng)設“快樂課堂”,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學生受教育主要通過課堂,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傳授學生知識,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主要也在課堂。所以,我們的校本教研也要將主要精力放在課堂教學研究上,一定要集中精力于“快樂課堂”的研究,盡量地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到快樂,愿意去聽,愿意去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霸⒔逃跇贰笔且环N教育藝術,也應該成為每一位教師的職業(yè)追求。
“快樂課堂”與“高效課堂”應該是一母同胞。要實現(xiàn)高效的“快樂課堂”,“快樂”的創(chuàng)設就不能簡單停留在形式上的“快樂”、感官上的“快樂”,而是老師通過對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方式的改變,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愉快地學習,使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朝著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和提高他們“快樂指數”的方向去改進。為此,教師首先要從思想上樹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從學習目的、方法和能力上進行引導和鍛煉,真正讓學生動起來。其次,不能把“分數”作為課堂教學的目的,而要具備大教育觀和正確的人才觀,將提高學生的素質,促使學生發(fā)展作為目的去實施。分數只是學生素質提高、能力發(fā)展的附屬產品。第三,充分借助多媒體、社會實踐等開展課堂教學,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快樂指數”和課堂教學的實效。
二、從作業(yè)入手,研究如何提高作業(yè)訓練的“實效”
恰當的作業(yè)設計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甚至有助于學生能力的形成,對教師來說也能夠通過作業(yè)了解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但是有些教師將作業(yè)當做了提高教學質量的唯一手段,作業(yè)成為彌補課堂教學效果不佳、質量不高的一種措施,也有的教師把作業(yè)作為一種對學生的處罰手段。在他們手中,作業(yè)往往變成了不需要多少思考的、重復的、機械的活動。學生不用動腦就能完成作業(yè),甚至可以邊看電視邊做作業(yè)。最終,作業(yè)成為學生學習的最重要任務,也成為一種負擔。
針對諸類情況,我們的校本教研可以從作業(yè)入手,在浩如煙海的大量“資源”“基訓”“同步”中間去篩選、淘金,提高作業(yè)設計的有效性、針對性,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分層設計作業(yè),不同學科作業(yè)完成的方式也可以不同。只有這樣,學生完成作業(yè)的興趣才能提高,思維和能力才能得到鍛煉,作業(yè)的效果才能顯現(xiàn)。
三、從德育入手,探究教育教學中實施德育的有效內容和形式
德育可以說是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目前大多數學校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我們的校本教研應該將德育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從德育的分類、德育的實踐兩個方面進行研究。如新生教育、誠信教育、行為習慣教育、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班隊會的設計等都可以作為課題去研究。
四、從“備、教、批、管、研”入手,研究如何降低教師個體的勞動強度
一線教師每天不是忙于備課,就是埋頭批改作業(yè)、輔導學生。我們的校本教研應該將加強教師間的有效合作,提高備課、批改作業(yè)、班級管理的效率,降低教師個體的勞動強度作為校本教研的一個方向。譬如怎樣有效地開展集體備課,如何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怎樣改變傳統(tǒng)的作業(yè)批改方式,怎樣構建班級管理模式,甚至包括加強對學生行為與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研究等。只有這些環(huán)節(jié)進入到一個有序的環(huán)境中,在老師的有效指導下良性地開展起來,才能大大降低老師的工作負荷。
總之,教育教學實踐充滿了復雜性、生成性和開放性,既有常規(guī)的教學和管理內容,也有不期而遇、倏然而至的教育機緣、教學事件。如“怎樣應對學生抄襲作業(yè)的現(xiàn)象?”“學生上課不舉手發(fā)言怎么辦?”“怎樣建立班級有效的合作學習機制?”“學生課外學習形式的探究”等,都是值得我們把握和研究的課題。我們只要把目光放在自己周圍,放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就會發(fā)現(xiàn)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去研究。隨著這些問題的解決,我們的教學水平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學生質量的提高當然會水到渠成。
參考文獻:
石占敏.校本教研方法淺談[J].教育革新,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