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瑤 劉子琰
【摘要】“五四憲法”,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zhì)的憲法?!拔逅膽椃ā钡念C布,標志著中國人民結(jié)束了被封建階級和資產(chǎn)階級欺壓的歷史,翻身成了新中國的主人。通過對“五四憲法”的研究,能夠借鑒我國在無產(chǎn)階級革命中的寶貴經(jīng)驗,對我國社會主義的法制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將探討“五四憲法”在歷史上有什么樣的地位和包含怎樣的時代精神,也指出一些“五四憲法”的缺陷和不足。
【關鍵詞】五四憲法;歷史地位;時代精神
“五四憲法”,就是1954年公布的我國第一部憲法。這部憲法規(guī)定了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對我國的國家機構組成、公民基本權利、政府權力行使都做出了詳細規(guī)定,在我國的法學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拔逅膽椃ā钡闹贫?,極大程度上推進了我國的法制建設,為未來的憲法完善提供了依據(jù)?!拔逅膽椃ā北辛?949年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以下簡稱《共同綱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步社會主義憲法,其歷史地位值得肯定,包含的時代精神也值得發(fā)揚。但是由于其產(chǎn)生年代的影響,“五四憲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五四憲法”的歷史地位
1、確定了國家構成
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所有法律的根本,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國家性質(zhì)和政權組織形式。在新中國剛成立的1949年,國家還沒有實現(xiàn)完全統(tǒng)一,人民不能夠統(tǒng)一組織起來,制定憲法的條件還不成熟,需要一部“臨時憲法”性質(zhì)的文件來規(guī)范國家的正常運轉(zhuǎn)?!豆餐V領》就承擔了這一歷史使命,在“五四憲法”誕生之前成為了國家工作所要遵守的原則,為“五四憲法”的誕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到了1954年,國家形式穩(wěn)定了下來,制定憲法的種種條件都成熟了,“五四憲法”也就誕生了?!拔逅膽椃ā痹谛蜓灾斜砻髟搼椃ń⒃凇豆餐V領》的基礎上,是對《共同綱領》的繼承和進一步發(fā)展。在《共同綱領》所確立的初級制度上,“五四憲法”通過建國五年來的社會主義建設工作,確立了國家的組織構造,形成了我國的政治執(zhí)行模式。法國史學家西耶斯認為:憲法的制定權必須屬于人民,體現(xiàn)人民的自由意志,而不是掌握在權貴的手里?!拔逅膽椃ā钡拇_立,是由中國共產(chǎn)黨、各民主黨派、愛國知識分子和各級人民代表協(xié)商決定的,表現(xiàn)了全體中國人民的意志,維護了全國人民的利益,能夠收到全體中國人民的歡迎和擁護?!拔逅膽椃ā钡慕?,確定了我國的國家性質(zhì)和組成結(jié)構,是我國主權獨立的表現(xiàn)。
2、國際上廣受贊揚
新中國的成立,在國際上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新中國的憲法如何規(guī)定與世界各國關系的處理,將大大影響世界各國對我國社會主義體制的評價。“五四憲法”中規(guī)定我國要以團結(jié)世界各國,推動世界和平為己任。這一思想決定了我國外交“和平、平等、合作”的立場,為以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產(chǎn)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同和贊揚。澳大利亞的《衛(wèi)報》、朝鮮的《勞動新聞》、《民主新聞報》、波蘭的《人民論壇報》等各國媒體,紛紛發(fā)文對“五四憲法”進行高速贊揚,認為“五四憲法”不僅對于中國人民具有重大意義,對于世界各國人民反封建反壓迫的斗爭也有極大的鼓舞作用,是“全人類進步的一大喜事”。
二、“五四憲法”中蘊含的時代精神
1、民主精神
民主精神,就是按照“一視同仁”和“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來進行各項事務的精神。我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這就決定了我國的法律必須充分體現(xiàn)民主精神。憲法作為一切法律的根本,更是要深刻滲透民主精神的思想,保證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毛澤東同志在20世紀20年代就提出:憲法應該由人民來制定,體現(xiàn)人民大眾的意志。當然,憲法要有民主精神不代表憲法的制定要經(jīng)過每一位人民群眾?!拔逅膽椃ā钡闹贫üぷ鞣譃閮蓚€階段:第一階段是憲法草案的提出與修改的討論;第二階段是對外公布憲法草案,進行全民討論。在這一段長達五個月的期間,我國各民主黨派、各社會團體以及行政區(qū)代表都參與了討論,提出了的關于憲法草案的修改意見達52萬多條??v觀“五四憲法的”制定流程,始終貫徹著“人民做主”的思想,讓“五四憲法”成為一部“人民的憲法”。
2、科學精神
作為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五四憲法”在制定的過程中始遵循著“客觀、實際”的原則。在制定“五四憲法”的時候,憲法起草委員會充分認識到:憲法必須反映出人民革命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種種變革,總結(jié)這些變革中的寶貴經(jīng)驗,便于以后的社會主義建設進行借鑒。比如憲法中第五條闡述了我國的四種經(jīng)濟所有制,但是有意見提出這四種所有制與我國一些少數(shù)民族區(qū)域的所有制情況不符,憲法起草委員會便對該條款進行了修改。
除了遵照我國的客觀事實,“五四憲法”在描述表達上也具備相當高的嚴謹性。我國憲法的制定遵循了三條原則:結(jié)構嚴謹明確;內(nèi)容完整充實;措辭簡易精準。在憲法起草委員會的會議上,委員們對憲法中的一些措辭展開了深入的討論。比如對于“公民”這一概念,李維漢委員提出這一概念應該指“所有具有中國國籍的人”,與“人民”這類社會概念區(qū)分開。這正是“五四憲法”在表達上遵循的嚴謹科學精神。
三、“五四憲法”的時代局限性
1、沒有明確黨的領導和憲法治國之間的關系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chǎn)黨對于“依法治國”觀念認識的不夠深刻,執(zhí)行的不夠徹底,只能依靠以往的一些政策對國家進行管理。雖然“五四憲法”制定頒布以后,國家已經(jīng)向憲法治國傾斜,但是我國仍然是黨的政策和憲法法治同時在進行管理。緊接而來的文化大革命破壞了這種局面,讓我國的法治被破壞得徹徹底底。制定憲法,依法治國的目標落空了,執(zhí)政黨的地位居于憲法之上,給國家的治理造成了混亂和破壞。
2、沒有處理好國家利益與公民個人利益的關系
從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zhì)來講,國家是人民的國家,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統(tǒng)一的。而在“五四憲法”中,沒有明確認識到這一點,呈現(xiàn)一種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的趨勢。一位強調(diào)國家利益,讓公民個人利益屈從于國家利益之下,是對二者關系上的本末倒置,只會導致國家與公民的對立,加劇矛盾沖突,妨礙了整個國家的發(fā)展。
3、沒有監(jiān)督憲法實行的機制
“五四憲法”沒有得到很好實施,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缺乏監(jiān)督憲法實行的機制。我國沒有監(jiān)督憲法實施的機構,也沒有相應的工作程序?!拔逅膽椃ā痹谥贫ǖ臅r候,本意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來監(jiān)督憲法的實施。而在實際過程中,全國人大并沒有很好實行這一職責。全國人大錯誤地把憲法看成階級斗爭的工具,對國家和人民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
四、結(jié)論
作為新中國的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zhì)憲法,“五四憲法”的出現(xiàn)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它的出現(xiàn)確定了我國的基本性質(zhì)和組織構建,受到國內(nèi)人民的高度擁護和國外媒體的廣泛贊揚?!拔逅膽椃ā敝邪拿裰骶窈涂茖W精神,至今仍然對我國的法制建設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然而由于時代和歷史的限制,“五四憲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國在未來的憲法建設中,一定要引以為戒。
【參考文獻】
[1] 韓大元.“五四憲法”的歷史地位與時代精神[J]. 中國法學, 2014,04:28-47.
[2] 鄭賢君. 現(xiàn)代與超越:“五四憲法”的民主主義的自由觀[J]. 中國法學, 2014,04:60-76.
[3] 錢錦宇. 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存疑——關于“五四憲法”歷史地位的反思[J].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01: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