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玥 吳志明 陳方芳
摘要:文章對現代旗袍進行了定義和分類,提出了現代旗袍創(chuàng)新設計的原則,在遵循形式美法則的基礎上,采用移用、分割、夸張等設計方法對現代旗袍的整體造型與局部結構進行了創(chuàng)新設計與分析,探討了如何在保留傳統(tǒng)旗袍精髓的基礎上對現代旗袍進行突破與創(chuàng)新,如何運用現代創(chuàng)新設計方法設計出新穎、現代的旗袍樣式等問題,為現代旗袍造型的創(chuàng)新設計提供可靠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現代旗袍;造型;創(chuàng)新設計
中圖分類號:TS941.2 文獻標志碼:A
An Approach to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Modern Qipao Silhouettes
Abstract: The paper defines and classifies modern qipao (traditional Chinese womens gown),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of designing modern qipao, redesigns the overall silhouettes and certain locations by using different design methods such as transfer, segmentation and exaggeration. It also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and renovate modern qipao on the basis of retaining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qipao and how to design novel, modern qipao styles by using modern and innovative design methods, offering reliable and valuable reference to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modern qipao silhouettes.
Key words: modern qipao; silhouette; innovative design
旗袍,中國女裝優(yōu)秀之典范。旗袍的發(fā)展歷經寬博繁飾的清代旗女之袍,到量體裁衣、花樣百出的改良旗袍,再到注重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的現代旗袍,與當今的生活愈漸合拍,愈加適應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對傳統(tǒng)旗袍的研究已趨完善,但對現代旗袍的創(chuàng)新研究目前還存在諸多不足,如對現代旗袍創(chuàng)新原則、創(chuàng)新方法及創(chuàng)新應用的研究。文章依據形式美法則,對國內外優(yōu)秀的現代旗袍作品進行解析與總結,淺析了現代旗袍作品中造型設計的方法,對現代旗袍的整體造型特點與局部創(chuàng)新手法進行了分析,為現代旗袍造型的創(chuàng)新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使旗袍這一中華服飾精粹在現代服裝中保持與時俱進的生命活力,走向更廣闊的世界舞臺。
1 現代旗袍的定義、分類
根據考據學對旗袍斷代史的研究證實,20世紀50年代前中期是傳統(tǒng)旗袍和現代旗袍(改良旗袍)的分水嶺。現代旗袍最顯著的特征是借鑒西方立體裁剪技術,將省道、分割線等運用到其造型設計中。通過對旗袍的演變史研究,結合現代設計語言對現代旗袍進行如下定義:現代旗袍是指在延續(xù)傳統(tǒng)旗袍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運用形式美法則對其造型、色彩、面料、圖案等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的一類符合現代審美需求的中式服裝?,F代旗袍設計的精髓是對傳統(tǒng)旗袍“形”的改良與“神”的延續(xù),其根源在于傳承,精彩在于創(chuàng)新?,F代旗袍大體分為禮服旗袍和時裝旗袍。禮服旗袍通常指在正式場合穿著的、具有西方禮服立體造型特征的旗袍類型,由于場合的限制,此類旗袍在造型上變化不宜過大,講求端莊合體、優(yōu)雅簡潔。禮服旗袍的設計方法是以原始旗袍樣式為基礎,對其局部及細節(jié)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整體風格特征保持不變。時裝旗袍的設計相對自由大膽,在保留“旗袍”意象的基礎上,可對傳統(tǒng)旗袍固有的形制進行大膽突破和創(chuàng)新。此類旗袍的設計往往只保留一些旗袍的經典元素或對其經典元素進行抽象設計,設計時既要能充分表達現代的思維方式,又要符合當今流行趨勢。
2 現代旗袍造型的創(chuàng)新設計原則
李當岐在《旗袍發(fā)展的歷史》演講中談道:“從設計的角度看,旗袍造型經典,個性鮮明,但又沒有完全固化,為創(chuàng)新設計留有余地和空間。”由此可見,對現代旗袍的造型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其設計的關鍵是對創(chuàng)新設計的“度”的把握。針對這個“度”,筆者總結了對現代旗袍造型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需遵循的原則。
2.1 保留旗袍傳統(tǒng)文化精髓
“貫穿在時裝中的韻律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而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相像?!逼炫圩鳛闅v史悠久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服飾,它經典的造型、元素是中華女性經過百年沉淀提煉而來的,它所形成的特殊的衣飾風格和審美趣向,代表了中華民族性格特征和處世態(tài)度。對現代旗袍造型的創(chuàng)新設計必須緊緊圍繞這項原則,這是其能夠在世界服飾之林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原因。
2.2 借鑒傳統(tǒng)旗袍經典元素
在現代旗袍的創(chuàng)新設計中,西方的造型設計理念與思維方式常被運用,如低胸、露背、高開衩等,使得現代旗袍造型更加多元化。但作為中華民族服飾的代表,現代旗袍的設計應繼承傳統(tǒng)旗袍中的經典元素或在其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如立領、盤扣、門襟、開衩等,以展現中國文化特有的內涵與韻味。
3 現代旗袍造型的創(chuàng)新設計應用
從旗袍的形制演變史中可以發(fā)現,旗袍的外部廓形經歷了“A”、“H”、“X”型的往復變化,總體變化幅度不大,故在對旗袍禮服進行設計時應著重內部結構的創(chuàng)新設計,如對領、襟、開衩等經典元素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在旗袍的現代化進程中,吸收了許多西方服飾的審美原則、造型理念和工藝技術,使現代旗袍突破了傳統(tǒng)旗袍造型上的局限,于是設計變得更加靈活,形式變得更加多樣化。
3.1 外部廓形的創(chuàng)新設計
旗袍的廓形設計是影響旗袍整體變化和視覺印象的關鍵因素?,F代旗袍除A、H、X等 3 種基本廓形外,經過設計師的創(chuàng)新設計變得更加多元化,O型、T型、V型甚至異形輪廓都被應用到現代旗袍的外輪廓設計中。在進行外輪廓設計時,要從二維平面和三維空間的關系出發(fā),協(xié)調好整體的比例關系,運用意象、聯(lián)想、移用、夸張、轉移、變換等多種創(chuàng)新設計方法進行整體設計。移用法是指通過對已有設計元素進行有選擇的吸收、融匯和挪用,從而形成新的設計方案,有直接移用法和間接移用法。圖 1 采用直接移用法將中國的青花瓷造型和圖案運用到禮服旗袍的設計中,肩、胸、腰及后背的鏤空讓旗袍造型盡顯婀娜性感。圖 2 整體輪廓為H型,白底藍紋及地旗袍裙,外搭寶藍色長款披風,領胸部和下擺的圖案運用重復的手法使整體造型產生了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繁復的紋樣與簡約造型使整體設計豐富而有序。
3.2 局部造型的創(chuàng)新設計
現代旗袍的造型帶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個性,絕不僅是對傳統(tǒng)旗袍造型的簡單重復,而是以現代設計方式予以新的詮釋和再生?,F代旗袍局部造型包括領部、袖部、開襟、開衩以及下擺等,具體體現在立領造型的變化、門襟曲度及位置的變化、開衩的高低及位置的變化和盤扣、滾邊等裝飾變化上。
3.2.1 領部造型的創(chuàng)新設計
立領是一種將領片豎立在領圍線上的領型,又稱豎領。傳統(tǒng)旗袍的領型一般有立領、上海領、鳳仙領等,現代旗袍設計仍保留立領基本造型,在此基礎上運用夸張、變形、分割、鏤空等造型手法,對旗袍領型的三維或某一局部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如可采用鏤空造型手法,對鏤空形狀、材料、表現形式等進行設計。圖 3 的現代旗袍設計運用了借鑒法,將古代窗格元素運用到旗袍設計上,具有濃郁的中國情調。領部將窗格元素打散重構,利用其圖案的秩序感向下延伸,勾勒出鏤空的胸腹部造型。窗格元素的應用形成了重復與對稱的視覺感受,面料的沖突感增加了韻律的延展,具有形式上的節(jié)奏感與韻律感,同時將傳統(tǒng)元素中所蘊涵深厚的古代文化傳達給了觀者。亦可設計成立領無肩造型,立領的方正嚴密與肩部的裸露形成對比,增強旗袍的現代感,如圖 4 所示。圖 5 為Ne·Tiger 2015清·旗袍作品,旗袍領緣為圓弧形,領部運用切割的手法將領形由單一的左右對稱分割成新穎的三片式領形。分割線沿胸部凸起部位向下延展至裙擺,造型優(yōu)美,使袍身極富線條式的韻律感。
3.2.2 肩袖部造型的創(chuàng)新設計
服裝造型上所指的肩袖部是指以肩峰為基準點到肩頸點、胸部及肘關節(jié)范圍內的區(qū)域,這一區(qū)域是表現服裝造型特色和裝飾技法的重要位置。現代旗袍的袖部設計在袖型變化的基礎上,可運用解構、加減、異質等手法對袖部形態(tài)結構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圖 6 為黑色緞料印花旗袍,設計師采用同色異質手法將精美的蕾絲與緞料縫合,袖部重疊的花邊裝飾與簡潔的袍身在對比中協(xié)調統(tǒng)一。圖 7 肩袖部設計是此件旗袍禮服創(chuàng)新設計的重點。設計師利用不對稱的設計原理表現肩部的露與掩,同時胸部鏤空的網紗面料與密實的綢緞面料形成虛與實的對比。左肩肩縫部排列的盤扣設計與封閉的肩部造型展現了旗袍的端莊,右肩優(yōu)美的裁剪線條與裸露的肩部展現出旗袍的性感,不對稱的對比設計將旗袍的“內秀”與“外放”完美呈現。圖 8 為南京博物館展出的黑色緞料露肩旗袍禮服,設計師采用具象元素的手法將中國飛檐翹角式的古建筑造型運用到肩部的設計中。另一具象元素的運用是用對比色面料造型出祖國壯麗的河川圖景,湍流的河水躍然衣上,整體造型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
3.2.3 開襟造型的創(chuàng)新設計
從商、周時期開始,中國的傳統(tǒng)袍服便使用開襟形式,依據各民族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將門襟分為右衽門襟、左衽門襟和對襟 3 種。中國自古“以右為尊”,故服飾以“右開襟”為主。旗袍的開襟形式主要有斜襟、曲襟、雙襟、方襟、如意襟、琵琶襟等(圖9)。在服裝造型中起到分割線的同時,還起到裝飾美化的作用。圖10為2007年高提耶春夏作品,采用中式對襟與西式禮服相結合的形制,設計出中性味兒十足的現代旗袍禮服。
現代旗袍的門襟設計形式多樣,打破了右開襟的傳統(tǒng)形式,設計變得更加靈活大膽。襟部的設計主要從門襟曲度、襟位變化和襟緣裝飾入手。襟形可設計為不規(guī)則形狀,門襟的位置可進行移動,也可通過使用異質面料增添門襟的趣味感。另外,對盤扣的創(chuàng)新設計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現代旗袍的設計講求和而不同,同中求異的效果。圖11是現代旗袍作品,運用黑色祥云綢鍛料,廓形為優(yōu)雅高貴的魚尾旗袍禮服,門襟為金色緞料,由領部右1/3處向下分割至裙擺,跳躍的金色流線形門襟在黑色緞料上傾瀉,與底擺蓬展的海浪紋相交,造型時尚大氣。
3.2.4 開衩造型的創(chuàng)新設計
旗袍的精妙之處在于“一領、一衩、一窈窕”,旗袍開衩設計的精妙之處不僅在于它利于活動的實用性,還在于它巧妙地展現了裙衩開合間女性的風姿與卓越。旗袍的開衩表現為兩端固定,通常被稱之為衩口,其位置及方向靈活多變?,F代旗袍開衩部位的設計可根據旗袍的款式、結構任意調整開衩的高度、位置,緣邊造型和裝飾。圖12為2011年LV設計總監(jiān)仿滿族袍服的廓形,運用旗袍的開衩元素將衩高開至腰部,衩位由兩側調至大腿正中,露出性感內衣,設計大膽前衛(wèi)。圖13為設計師張志峰延續(xù)了這一經典設計,將高開衩移至右腿中部,襟線與衩線相交,盤扣系至腰部,衩開處露出黑色亮片蕾絲,整體造型既復古又摩登,將“中西結合、貫通古今”思想完美詮釋。
3.2.5 下擺造型的創(chuàng)新設計
現代旗袍裙擺造型多借鑒禮服的裙擺樣式,常見的有魚尾式、燕尾式、曳地式等。裙擺設計是現代旗袍設計的一大亮點,造型常借鑒西式禮服,變化形式多樣?,F代旗袍裙擺的造型設計通過對裙部基本型的分割、移位、展開與變形來實現。如在腰節(jié)處增加橫向分割線斷開旗袍的連身結構,通過立裁的方式改變裙部造型;也可使用夸張的手法加大、加長裙擺,強調整體的體積感與層次感;還可運用重復、疊加的效果使裙擺產生節(jié)奏感。圖11是一款分割和施褶相結合的魚尾式禮服旗袍,裙擺運用分割線原理將臀部的余量省去,既使腰臀造型合體,又能表現出裙擺流動的韻味。裙擺左側還運用重疊收褶的裝飾效果,與緊身簡約的裙身產生視覺上的均衡效果。圖 2 的裙擺運用多條分割線將裙擺分割成 4 個部分,再用不同材質的面料進行重新組合,兩側為緊身閉合狀,為便于行走,將膝蓋前中部裙擺設計為褶裥形式,走動時下擺隨風飄逸、優(yōu)雅靈動。
4 結語
現代旗袍既包含了傳統(tǒng)的中國元素,又吸收了西方的服裝理念。正是這種以東方元素為根本、以西方時尚為典范呈現出中西合璧全新面貌的旗袍,完美地展現出中國女性優(yōu)美的身姿和優(yōu)雅的韻致。因此,現代旗袍在現代社會發(fā)展需要進行多元化融合和個性化創(chuàng)新,傳統(tǒng)與現代的傳承關系則體現在意蘊上的相似和對傳統(tǒng)元素的應用上,對中國傳統(tǒng)服飾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的本質在于尋找傳統(tǒng)和現代、東方與西方審美趣味的交接點,只有這樣才能使華服旗袍在現代服飾之林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 朱博偉,劉瑞璞.“旗袍”和“祺袍”稱謂考證[J].裝飾,2015(10):82-84.
[2] 鄭嶸,張浩.旗袍傳統(tǒng)工藝與現代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
[3] 陳研,張競瓊. 近代改良旗袍造型中的西方元素[J].紡織學報,2013(6):93-97,101.
[4] 馮利,劉曉鋼.服裝設計概論(第二版)[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15.
[5] 周富美.現代旗袍立領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J]. 現代裝飾(理論),2014(7):203.
[6] 肖立志.女裝肩部造型設計研究[J]. 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 (3): 164-168 .
[7] 徐冬.旗袍(第一版)[M].合肥:黃山書社, 2011.
[8] 高磊,陳瑩.中西服裝開衩比較研究[J].絲綢,2012,49(7)69-73.
[9] 徐子淇.禮服設計[M],沈陽:遼寧科技出版社,2012.
[10] 紀楊.從旗袍看中式禮服的創(chuàng)新設計[J].電影評介,2012(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