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輔海
摘 要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對國民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現狀下,作為教育的啟蒙階段——小學教育尤為關鍵,在這個階段學生基本完成了思維方式形成及智力的開發(fā),而小學數學作為開發(fā)智力及鍛煉邏輯思維的主要學科,對學生后期的成長至關重要。新課標對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小學的數學老師除了按照課本的要求完成學科的講授之外,更要注重引導學生思維方式的形成。因此,這就需要數學老師不斷革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本文以我國小學數學教育現狀為出發(fā)點,探析小學數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期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教育水平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1 現狀
最近幾年,我國開始推行新課標,大力進行教育改革,在政府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下,眾多教師和學校教務人員也跟隨著改革的步伐,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業(yè)中來,因此,這也大力推動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進步。小學數學作為鍛煉思維方式的重要學科,也隨之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逐漸被取代,課堂上的氣氛越來越活躍,師生關系也得到改善。
雖然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逐漸變好,但仍然存在許多不足。如教學方法仍未全面革新、新的方法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制定的教學目標未能達成、舊的教育配套無法滿足新的教育方式等等。所以,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改革仍處在起始階段,離全面實現新課標的改革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2 存在的問題
2.1 學生思維方式固化
新課標要求下的學生的思維方式與傳統(tǒng)教育方式不同,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已經根深蒂固,小學生的思維已經受到影響,短時間內難以適應新課改的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育中,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練習,通過機械記憶實現成績的提升,不會探究新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思維方式固化。通常表現為運算能力較差、易出錯、思維缺乏變通、解題能力受限等方面。新課標改革要求學生建立濃厚的學習興趣,運用數學知識解釋現實問題,善于運用不同方法探究數學問題,鍛煉發(fā)散性思維等等。
2.2 教師教學方法陳舊
新課改的推行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老師只注重理論研究,缺乏實踐,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轉變不過來,致使老師自己都無法實現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更不用說對學生的引導。因此,教師應該設計新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能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二是部分教師依舊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依舊認為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優(yōu)于新的教學方式,更利于提升學生的成績,把成績作為評判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致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缺乏,在處理簡單的數學問題時尚能應付,一旦面對復雜的數學難題則無法應付。
2.3 師生關系一般
數學老師一般較為嚴謹,不易與學生良好溝通,而小學生性格尚未成熟,致使小學數學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和溝通。新課改要求老師和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因為只有和老師大膽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及想法,敢于探討新的學習方法,才能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此外,師生互動還可以同時提升雙方的能力,一方面小學生比較情緒化,通過交流和溝通,可以憑借良好的師生關系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另一方面,老師在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能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從而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案。但從當前的教學現狀來看,部分老師依舊墨守陳規(guī),既沒有改變教學方式,也沒有拉近師生關系,致使教學效果不佳。
2.4 測評方法片面
我國傳統(tǒng)的測評方法一般采用考試的方式,通過考卷的成績來衡量小學生的數學水平。而新課標之后,這種考試形式一直沿用,它存在較大的偶然性,不能如實的反映出小學生的數學水平。并且由于學生家長或學生的攀比心理,這種形式極易加劇小學生的心理負擔,可能會因為一兩次的失誤徹底摧毀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此外,這種考試模式題型較為簡單,只要通過機械的記憶便可取得良好的成績,很多學生為了取得高分,逐漸喪失了創(chuàng)新的能力,思維方式固化,最終失去學習數學的樂趣。長此以往,學生緊靠死記硬背,喪失思考的能力,形成惡性循環(huán),甚至影響的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3 策略
3.1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老師要學會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數學知識,探究和解決數學問題。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單純地從教材入手,而要學會運用新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學會自己解決問題,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如競賽模式,可以在課堂上組織解題競賽,將班級成員組成幾個小組,出題的類型偏重于一些課本上從來沒有并且有多種解法的題目,而評判的標準不僅僅是解題速度,也要看解題的方法的多少,從而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再如可以利用生活原型,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解決生活問題,老師在講解元、角、分的知識時,可以利用生活物品,像筆記本、筆、尺等,在換取一些零錢,以此為道具進行買賣。這樣既能教會學生數學知識,也能幫助學生學會生活技能,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3.2 改善評價機制,樹立學生信心
改變原有的以考試成績?yōu)榈谝辉u判標準的評價機制。新課標更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不能讓學生壓抑自己的天性,一味的追求成績。這就要求老師應因材施教,及時的發(fā)現學生的學習特點,并予以肯定和支持,從而激發(fā)其學習熱情[3]。老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獎勵機制,如學習成績、進步幅度、解題方式或提供新的學習數學的方法等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3.3 維護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互動
小學生智力和思維方式均處在成長階段,尚不成熟,他們往往根據自己對老師的喜好選定喜歡學習的科目,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一定程度上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數學老師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學生的生活狀態(tài),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營造一個平易近人的教師形象,而不是一個嚴肅的學者。如參與到學生的游戲中去或者提供游戲的方法,像數獨等簡單的游戲既可以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也可以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以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褚桂華.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J].教學園地,2009(25):111.
[2]張作軍.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3(9).
[3]劉育華.淺談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