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
摘 要: 聲樂教學中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體現(xiàn)教師的因材施教。
關(guān)鍵詞: 聲樂教學 教學方法 因材施教
“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實現(xiàn)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wù)而采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和”[1]。在聲樂教學中教師運用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這些教學方法也在不斷發(fā)展和變化。那些經(jīng)多年大量教學實踐證明了其正確性和有效性的方法,而且在目前的聲樂教學中仍在普遍使用,并貫穿于聲樂教學的全過程,具有一定規(guī)律性,我們稱之為“科學的”。教學方法的科學與否成為判斷教師在聲樂教學中是否客觀的一個重要標準??茖W的教學方法是靈活的、恰當?shù)摹⒂行У?,而不是僵化的、固定的,是教師根?jù)教學對象的客觀實際情況所選擇和使用的經(jīng)濟有效的方法。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體現(xiàn)教師的因材施教,產(chǎn)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1.示范和模仿
示范和模仿是一種基本的教學方法,以前學生學戲都是師傅教一句學生學一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音準、節(jié)奏、聲腔、韻味、咬字、念白等主要靠示范和模仿,也是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1)正確的示范。聲樂教學中教師的示范必須保證是正確的,否則會產(chǎn)生不良后果??纱舐曇部尚÷暎砰_音量做示范有一定的冒險性,必須保證自己的聲音是對的。有的聲樂教師,特別喜歡給學生做示范,每次都努力地大聲唱,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他比學生唱得還要多,然而可悲的是他自己的唱法存在很大的問題,到頭來學生不但沒有學到好的歌唱方法,反而把他的毛病都學會了。到最后學生的聲音沒有得到提高,學生很苦惱,他也覺得自己非常努力,怎么沒有起色呢?由于他經(jīng)常放聲做示范,作為初學者的學生自身欣賞鑒別能力不高,錯誤地認為教師的示范是好的,就會模仿教師的聲音效果,是教師的示范誤導了學生。在每年的聲樂考試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同一個聲樂教師所教的學生,不管是歌唱聲音還是歌唱感覺,聽起來都很像這個教師。這種現(xiàn)象要分兩方面來看:一是教師本身的歌唱是好的,學生確實學到了好的歌唱方法,越來越接近教師的聲音和感覺,這樣的示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二是學生沒有學會教師歌唱好的一面,反而把教師的歌唱缺點全給學走了。因此,聲樂教學中教師的示范要做到適度、合理、準確。
(2)準確的模仿。這里說模仿教學是指教師模仿學生的錯誤,讓學生客觀地看到和聽到自己錯誤的狀態(tài)和聲音,把自己當成一面鏡子,使學生清楚自己的問題之所在,然后教師再示范正確的狀態(tài)和聲音效果予以糾正,這樣能夠使學生準確地區(qū)分正確和錯誤的不同,增強對正確的歌唱狀態(tài)和聲音效果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歌唱要領(lǐng)。這種教學方法在運用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首先要適度。教師模仿學生的錯誤時,不要隨意夸張、過分渲染,要堅持適度的原則;其次要有正確的思想。要從為學生更好地理解的良好愿望出發(fā),不可帶有任何諷刺和鄙夷的感情色彩,不然就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影響教學效果,還會破壞師生間的信任。
2.對比教學
學生學習聲樂的進步主要體現(xiàn)在打破原來的歌唱習慣,形成新的、正確的歌唱方法。在整個聲樂教學過程中每一句、每一個字、這一句和那一句之間就需要運用對比手法,要教會學生用自己的聽覺,以及自己的內(nèi)在感覺區(qū)分歌唱時的狀態(tài)、音色及方法的對與錯。這種對比教學有益之處在于提高學生對聲音的分辨力,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增強學生對問題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學生聲樂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做到客觀、全面地看問題。
(1)自己和自己對比。讓學生對比自己所唱的基本正確的和基本錯誤的之間的區(qū)別,然后記住基本正確的聲音和發(fā)聲器管的運動感覺,通過多次重復正確的方法,再去比較以前錯誤的方法,進而加深印象。
(2)自己和別人對比。除了比較自己的聲音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分辨其他學生演唱的優(yōu)缺點,然后和自己的演唱對比,從中吸收別人好的方面,進而更清楚地分辨別人錯誤的地方,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3)不同歌唱家之間的對比。在欣賞歌唱家演出或者聽音樂會時,教師應(yīng)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不同歌唱家的唱法、聲音進行對比,分析他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對歌唱家演繹的同一首作品的不同感覺、不同處理、不同風格作以比較和對比,分析他們每個人的優(yōu)點,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覺和藝術(shù)分辨力,以及鑒賞能力。教師還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審美和技術(shù)上的比較鑒別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的放矢地學習,循序漸進,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習慣,掌握好的歌唱方法。
3.抓住主要矛盾,兼顧次要矛盾
“在復雜事物的矛盾體系之中,各種矛盾所處的地位和對事物存在發(fā)展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其中有一種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發(fā)展決定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fā)展,這種矛盾就稱為主要矛盾。有一種矛盾在事物的存在和發(fā)展中不起主要作用,但是在一定情況下會影響主要矛盾的解決,這種矛盾就稱為次要矛盾”[2]。歌唱是一個復雜的活動,生理的、心理的、精神的、環(huán)境的等若干因素都在干擾著正常的歌唱活動,在這些因素中要分清哪些是主要矛盾,哪些是次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事物的關(guān)鍵,“牽牛要牽牛鼻子”。在聲樂教學中如何抓住學生歌唱問題的主要矛盾非常關(guān)鍵。教師要清楚認識到影響歌唱的要素很多,而且學生存在的問題也不是一個兩個,即使同一問題也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的,要抓住其中主要矛盾,集中力量來解決,其他次要的問題隨著主要問題的解決逐漸會得到解決的,不能同時把很多問題都擺出來,那樣就會讓學生覺得頭不是頭、腳不是腳,一無是處、手足無措。
教師在某一個階段要抓住其中一點中心問題,經(jīng)常強調(diào),使學生意識到該問題的重要性,從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該點上。但是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密切注意與這一中心問題相關(guān)的其他因素的狀況,只要是不影響中心問題的因素就先不去改變它,有的需要順勢調(diào)整的,要用隱蔽的手法悄悄進行,不至于使學生分心。比如在解決學生聲音散、聲帶閉合不緊、漏氣問題時,不要同時要求學生解決“打開”、“集中”等問題。學生喉頭上提時,不要同時要求他做到聲音集中和控制音量的強弱,要把注意力放在喉嚨的打開和呼吸的方式上。有些時候一個主要矛盾的解決不是一次性能夠完成的,需要繞著走。就好像我們爬山一樣,不可能直線往上爬,繞著圈子才能到達山頂。因此,在解決學生的問題時要有耐心,很棘手的問題不要急于一下子就解決,可以先放一放,或者嘗試用更靈活的辦法予以解決。
4.藝術(shù)的語言
在聲樂教學中有兩種教學語言,“一種是科學的敘述真實情況的語言;另一種是形容性、誘導性和比喻性的語言,我們稱為第二語言”[3]。聲樂教師使用形象、生動的語言進行教學,不僅能讓學生理解得更充分,還能促進學生記憶,特別是在講到一些歌唱的感覺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個人的想象力,在遵循科學規(guī)律的基礎(chǔ)上,形象的比喻往往使學生更容易體會,找到歌唱的感覺。比如教師經(jīng)常講“歌唱時就像放風箏,風箏就是聲音,風箏線就是氣息,想讓風箏飛得高,線就得放得長,手里的線就要拉得緊些,這種緊是相對的,有彈性的。”多么形象的比喻,很快就能夠讓學生理解聲音和氣息的關(guān)系。學生唱歌的聲音有些“白”,太單薄,教師就可以啟發(fā)學生把聲音唱給你后面的聽眾,學生就會立即明白自己的聲音太靠前了,要適當進行調(diào)整。這些看似簡單的、形象的比喻,卻蘊涵著大道理,它是教師在充分掌握了歌唱規(guī)律的基礎(chǔ)上,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深入淺出,化難為易,使本來貌似“神秘的”歌唱變得清晰、容易了。
5.良好的課堂氣氛
教師在聲樂課上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努力營造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景,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熏陶,從而激發(fā)出學習的無限熱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應(yīng)讓學生覺得上聲樂課是一種享受,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得到身心的愉悅,陶冶高尚的情操。在良好的課堂氣氛中讓學生更容易找到歌唱感覺,激發(fā)歌唱欲望,提高學習效率。懶散沉悶、師生間缺乏交流甚至嚴重對立的課堂氣氛則會抑制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學習興趣,嚴重的還可能使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
首先教師要增強自我控制能力,保持良好的情緒。當一個人情緒好時,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花是紅的,小鳥是可愛的,一切事物都是那么美好。由于個人私事教師情緒不佳,心情煩躁,一旦聽到學生稍有不對就會批評、嘲弄或者不理不睬,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情緒,同時也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再唱時就會戰(zhàn)戰(zhàn)兢兢,唯恐再出錯。如果學生每次都是高興而來,敗興而歸,慢慢地就會對聲樂學習失去信心。教師要盡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到心平氣和;然后還要善于調(diào)節(jié)學生情緒,創(chuàng)造和諧氛圍。學生情緒不佳時,教師要認真觀察、詢問,精神上向?qū)W生伸出援助之手,耐心開導,讓學生覺得老師很關(guān)心他。學生唱時教師要細心地聽,認真分析他存在的問題,并且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學生,慢慢地使學生從情緒不佳的境地解放出來,積極投入到學習之中。因此,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為聲樂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基礎(chǔ),保證了聲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李秉德,主編.李定仁,副主編·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P183.
[2]金炳華,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P812.
[3]石惟正,著.聲樂學基礎(chǔ).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P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