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乃東
【摘要】就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而言,農村與城鎮(zhèn)存在的差距是較大的, 為達到激發(fā)組合練習的目的,支架教學原理的有效利用就是最為有效的途徑;為使學生的寫作興趣得到激發(fā),有效利用身邊資源就能夠達到目的;而學生寫作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依托好課本資源就能夠完成;而農村初中學生寫作水平的明顯提升,通過作文教學評價方式的改善,學生自我作文修改能力的提高等等就可實現(xiàn).。筆者從事初中生作文教學實踐多年,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農村初中生作文水平提高上,實施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這里與大家共同分析一下有效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學生;細節(jié)描寫;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作為農村初中教師,自我國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積極的適應教學改革要求,許多探索與研究在語文教學方面已經展開,但受到各種綜合因素的影響,一直以來語文教學在農村初中生作文教學中都處于瓶頸狀態(tài),就初中學生作文水平而言,農村與城鎮(zhèn)學生差距較大。在寫作的興趣方面,農村初中生比城鎮(zhèn)學校低出的差距也是很大的,學生對寫作文會產生恐懼心理,較普遍存在不愿意寫作文的現(xiàn)象。對于農村語文教師而言,當務之急就是對這些教學難題的有效破解。
一、靈感來源于觀察,抓住典型細節(jié)
寫作的源泉來自生活, 生活實質就是每一篇作文的真實寫照,作文即是對生活細節(jié)所進行的描寫。魯迅先生說過:“一揮而就的文章正是源于對生活的靜觀默察,在心理得到爛熟的程度,是凝神結思的產物?!庇^察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而寫作的基礎是閱讀,閱讀與寫作的密切關系不言而喻。老舍先生就以“吸收與輸出”來形容閱讀與寫作的關系。而大量的閱讀是形成豐富的語言積累的前提條件,其是寫作的基礎,否則人協(xié)作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寫出我們身邊的生活實質就是在作文,即以恰當的語言文字為工具來表達我們平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葉圣陶老先生曾用源泉來形容生活,以溪水來形容文章,只有豐盛的源泉才能造就自然活潑永不停息流淌的溪水?;诖?,教師應積極的發(fā)揮出對學生體驗生活的引導作用,鼓勵學生成為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小橋流水與春播秋收等農村獨具特色的景象是城市生活所見不到的,作文內容正是源于許多見聞和感受,但觀察是用心體會細節(jié)的根本,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離不開描寫細節(jié),關鍵在于把農村的田園詩畫突出出來。為此,作為教師應積極的教育學生對周圍的事物進行留心,注意積累作文素材。其次,教師著重把一定的觀察方法教給學生,交給學生觀察順序,注意把事物的特點抓住,進而展開聯(lián)想等。第三,教會學生以需要為導向,對觀察內容進行設計。第四,培養(yǎng)學生平時就養(yǎng)成多看、多聽、多問、多想習慣,及時記錄觀察到的內容和感受。
簡單為細節(jié)描寫的實質,借鑒教材就很好。葉圣陶先生說過:“可以說教材就發(fā)揮出例子的作用?!弊詈玫睦泳褪墙滩闹械慕浀湔n文。千篇一律往往成為學生寫作存在的普遍狀況,濃眉大眼往往就是寫人,山清水秀就是寫景,個性與生動一點都不存在。因此,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把教材的例子作用充分地發(fā)揮出來,教會學生批注經典課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對于作者對細節(jié)描寫的獨具匠心,學生能夠悉心揣摩,從而把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逐步掌握,真正在自己的寫作之中能夠學會運用,這才是教師教學的真正目的所在。
細節(jié)描寫是什么呢?細節(jié)就是環(huán)節(jié)中細小的狀況或情節(jié);而描寫是描繪和摹寫事物的具體狀態(tài)。具體就是從動作、外貌、神態(tài)、語言和心理等多方面的細節(jié)進行典型性的描寫。就課文中細節(jié)描寫來看,以下幾種為常見主要方法:
一是以動詞的運用為手段,針對描寫對象完成動態(tài)造型。《蘆花蕩》為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課,其中有一個細節(jié),當兩個女孩被主人公老頭子護送途中,敵人的探照燈發(fā)現(xiàn)他們穿越封鎖線時,老頭子“一抽身向水里跳去,踏著水用兩手推著小船前進”。通過“一抽身”和“跳”以及“踏”和“推”這幾個動詞的描寫,老頭子嫻熟的水上功夫就被刻畫得淋漓盡致,其過于自信的性格特征也被刻畫得極為傳神。
二是以語言的運用為手段,惜墨如金, 呈現(xiàn)出生動傳神畫面。 還是來看《蘆花蕩》作者描寫主人公的出場:“老頭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對葦塘里的負責同志說:你什么也靠給我,我什么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边@一細節(jié),雖只有幾句話,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的個性就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三是注意典型情節(jié)的前后呼應,首尾貫通?!侗秤啊肥侵熳郧逯纳⑽?,其中四次描寫了“我”流淚的細節(jié),而就每次流淚來看,都是不同的情感表現(xiàn),而讀者通過淚光的反復出現(xiàn),對父愛感人至深逐步體會。
學生們在對教材這些例子進行借鑒與學習后,不難發(fā)現(xiàn)細節(jié)描寫往往以信手一筆或整個段落或穿插在課文之間開展集中描寫, 在閱讀和揣摩的深入下,學生對這些寫作模式的理解并豐富就會運用學會的已有寫作模式展開,引導和規(guī)范寫作過程所有行為方面。教師對作者細節(jié)描寫的獨具匠心的悉心揣摩的引領作用,應貫穿于整個實際課堂之中,啟發(fā)學生精挑細選出能夠體現(xiàn)出描寫細節(jié)的詞語,學會選用典型細節(jié),能夠把主題代表與概括出來,學習 作者的以細微處為切入點,達到小中見大的本領,體會出作者依托細小而真實的細節(jié),把人的思想狀況等方面反映出來的描寫手法。
二、素材來源于積累,加強日常訓練
鳳頭和豬肚以及豹尾是有位作家評價一篇好作文的高度概括。也就是說能夠吸引人的一篇好文章開頭如同鳳凰的頭;文章的中間如同五臟六腑俱全的豬肚子;文章結尾與有力的豹子尾巴一樣。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能夠把記敘文寫得生動、感人,完成事物或事理說明文的寫作,議論文能夠寫得簡短,中心突出。因此要求教師在對學生引導上,必須讓學生能夠對 三種寫作形式要領掌握。記敘文的切入點應定位在審題和立意等方面,教師講細每個環(huán)節(jié), 進而練習,使學生達到融會貫通;教師在講解議論文時注重教會學生如何確立中心論點,選擇分論點,學會以中心論點為導向,如何通過擺事實與講道理等手段為其服務,經過長久的練習讓學生真正具備能夠獨立的成功寫好一篇議論文的本事。
而對于一篇文章而言,題目很關鍵,它是文章的眼睛,對讀者具有吸引作用。在作文教學中,題目發(fā)揮著起點環(huán)節(jié)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初中生往往喜歡題目小的,認為好把握,能夠好寫,能夠真正地寫出內容。“喜歡寫”與“小好寫”是 學生對作文題目感覺,究其根本決定因素為初中生的生理與心理特征。我認為難度大的題目能夠把學生的寫作水平全面考查出來,而好的命題是把學生思維大門順利打開的鑰匙。命題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真情實感才會迸發(fā)出來。因此貼近生活,把寫作與生活的距離拉近就是我們實施命題改革的關鍵所在。
三、成功來源于體驗,激發(fā)寫作興趣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無窮的寫作資源蘊涵在學生的生活中。教師應承擔起把這些資源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貫穿于作文教學之中的責任,培養(yǎng)學生能夠從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出作文素材的本領,增強學生寫作文的信心。教學實踐已經證實,學生對熟悉的事物或場景進行描寫,通常就會很順利,而且具備相對較高的內容質量。而學生對不熟悉或沒有體驗的場景進行描寫往往就會陷入空泛的境地,具有較差的內容質量。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把開發(fā)學生身邊寫作資源作為著重點,增強學生了解與熟悉所寫內容程度,有利于增強學生寫作信心,消除畏難情緒。教師應以農村學生較熟悉的一些植物與農村生活情景為針對對象,把其作為作文寫作的主題,指導學生開展寫作,這是學生寫出具備真情實感作文的唯一有效途徑,也是把學生寫作興趣有效激發(fā)出來,推動學生對農村生活熱愛情感提升的關鍵所在。每年暑假農村學生都會在家里干一些農活,因此教師以學生的親身體驗為素材,結合夏收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作文,不僅有利于學生熱愛勞動的培養(yǎng),而且有利于他們對勞動樂趣生活情操的感受體驗。
四、結論
在教學實踐中已經得到證實,教師在日常教學之中如能夠真正貫穿滲透以上策略,能夠有效地促進農村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并真正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
參考文獻
[1]王慧英.提升初中生細節(jié)描寫能力的實踐與思考[J].語文知識,2016(5).
[2]龔建豐.讓細節(jié)描寫為作文增色[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2016(4).
[3]張慧杰.記敘文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J].語文天地:高中版,2016(1).
[4]羅彩靈.初中作文細節(jié)描寫指導方案[J].中學教學參考2016(4).
[5]陳春紅.細節(jié)描寫:初中作文語言運用訓練的秘鑰[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1).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