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梅
摘 要:小學英語對話課是整個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內容以豐富的對話情境、簡單的英語句型表達和課文相關的話題為主,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小學生初步運用英語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那么,如何利用對話文本培養(yǎng)、發(fā)展小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呢?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嘗試從多元導入-感知對話文本;創(chuàng)設情境-操練對話文本;學以致用-運用對話文本幾個方面來闡述對話板塊中有效教學的設計和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對話板塊;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英語是一門交際性很強的語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英語教學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獲得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對話教學便是實現交際功能的有效教學形式之一。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fā)現有些教師處理Lets talk過于應試化,有些則過于簡單化或過于死板,教師并沒有真正領會對話教學的實質和要求。
一、教師處理Lets talk存在的誤區(qū)
1.忽視對話教學的語用目的
在Lets talk的鞏固拓展環(huán)節(jié),很多教師只停留在機械操練、意義操練上,認為只要學生能讀、會背對話就可以了,忽視了對話教學的語用功能,造成學生“啞巴”英語。
2.忽視對話教學的整體教學理念
對話教學應首先關注語言輸入的完整性,然后再對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進行專項學習。但是教師習慣在進入文本前將影響文本理解的所有新單詞和句型先拿出來處理掉,然后才放心地進入文本,結果把文本內容弄得支離破碎,破壞了語言情境的整體性。
3.忽視對話教學的語篇意識
在教學中,教師總是孤立地教學對話,沒有創(chuàng)設情境;有些老師可能也創(chuàng)設情境,但情境太多太散,不是存在于一個整體的大語篇環(huán)境下。因此,學生沒有有意義的語言輸入,自然也就沒有有意義的語言輸出。
二、教師對Lets talk教學存在誤區(qū)的原因
1.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
小學英語教學多少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考試的指揮棒下進行的教學不注重熱鬧的“原生態(tài)”課堂,單純地讓學生“鸚鵡學舌”,集中反復地說那幾句要求掌握的語言,也就是考試要考到的那些語言點,這樣一堂對話課便“順利”完成了。
2.教師對新教材把握不準
新舊教材Lets talk板塊存在明顯不同。
首先新教材Lets talk放在了Lets learn之前,舊教材反之。有些教師則仍用以前的教法,習慣性地先教Lets learn,再教Lets talk。其次,新教材在Lets talk之前加了Lets try板塊。教師不明白Lets try在Lets talk中的具體功用。
三、應對策略
分析教學現狀和成因,筆者認為有必要對Lets talk進行深入研究。筆者試圖從多元導入-感知對話文本;創(chuàng)設情境-操練對話文本;學以致用-運用對話文本幾個方面來闡述對話板塊中有效教學的設計和策略。
1.多元導入——感知對話文本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見導入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重要性。好的導入有助于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營造輕松地學習氛圍,同時導入也起著激活舊知,引出新知的作用。導入的方式有很多,如songs,free talk,chant,TPR,guessing game等都能起到激活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興趣、營造良好學習效果的作用,但筆者想重點分析Lets try部分作為“引子”在導入部分所起的作用。
筆者在教學五年級上冊Unit4 Lets talk A的內容時,先出示一副情景圖:Zhang Peng,Chen Jie,John and Mike,theyll have an English party next Tuesday.然后讓學生們自由猜測他們會在English party上做什么?自由猜測后,出示Lets try的部分插圖,問What can Mike do?(即看圖談圖,提取已學相關語言)緊接著讓學生帶著問題“What can Mike do?”聽(引導學生讀題,明確聽力任務),最后讓學生判斷信息Picture1是Mike can draw pictures.而picture 2是Mike can dance.得出結論Picture1 is right.(培養(yǎng)學生根據問題獲取主要信息的能力)。為了順利導出Lets talk的內容,筆者接下去說“Mike can draw pictures. Do you know what can Zhang Peng/John do?Now lets listen and guess.”自然導出Lets talk所要教學的內容。
2.創(chuàng)設情境——操練對話文本
筆者經過實踐,提出在理解、分析的基礎上建構文本——對文本內容進行機械性操練;重構文本——對文本內容進行意義性操練;再構文本——對文本內容進行交際性操練,這幾個方面來整體把握文本。
(1)建構文本——對文本內容進行機械性操練
在建構文本時,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目標、學習策略來組織整合教學資源,不要孤立地把重點句型拿出來構建一個簡單的沒有情境的文本。教學核心句型,筆者認為一定量的機械操練還是必要的,機械性操練是句型操練的初級階段,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通過多次機械操練,準確無誤地記憶句型,養(yǎng)成習慣,并能初步掌握句型。當然形式要多樣化,避免枯燥乏味,操練時也要照顧到全體學生。
(2)重構文本——對文本內容進行意義性操練
文本重構是基于教材本身,對文本內容形式上的重組,使它形成一個具有情境和現實操作意義的一個獨立的文本語段。意義性操練的目的要求學生通過操練,能在一定的情境中用英語表意。意義性操練學生的回答往往是可以預料的,因此意義性操練還屬于語言操練的范疇,而不是交際活動。
(3)再構文本——對文本內容進行交際性操練
交際性操練要求學生在適當的情境中,自由地使用所學句型,以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正常交際的技能。教師指導的操練重心應該是“說什么”,而不是“怎么說”。操練的內容具體,所用的人名、地名,敘述的情節(jié)最好真實,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達到交際的目的。交際性操練的方法有講故事、看圖說話、做調查、情景對話、角色表演等。
3.學以致用——運用對話文本
語言是用來交際的,英語作為一門外語更要敢于開口“說”,對話教學給學生提供很好地材料讓學生說,從上面的敘述中可以發(fā)現,交際性操練已經達到讓學生學以致用、運用語言交際的作用。此外,教師可以利用早自修、選修課等來說英語,每一次活動定好主題,在某一主題下學生利用學過的英語進行交流,教師起到引導的作用,高年級也可以請能力強的學生來組織活動,久而久之,學生的口語慢慢會變好,學過的語言也慢慢內化能自己的語言,從而真正愛上英語。
參考文獻:
[1]魯子問.英語教學方法與策略[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堂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1.
[3]成黎明,姚利民.對對話教學的幾點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