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偉
【摘 要】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適應這種新的變化,收效甚微,而適時引入社會工作的理念與方法可以彌補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和方法上的缺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社會工作的根本理念及其基本理念存在許多合理成分,我們應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對其合理成分加以利用,改變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
【關鍵詞】社會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大學生的“心坎”上,就必須更新教育理念,以指導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而社會工作助人自助、平等、尊重和服務的理念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更新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建設的過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教育方式、教育內容和教育對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低效性一直以來是理論與實務工作者關注的焦點。社會工作作為一種專業(yè)的、科學的、有技巧的助人服務活動,其接納、案主自決、賦權等價值理念與個案社會工作、團體社會工作等工作方法,有助于實現(xiàn)助人的高效性、持久性。因此,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與工作方法,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和新興的社會工作在理念上存在諸多共通之處。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中可以借鑒社會工作的一些成功經(jīng)驗。
一、借鑒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服務理念
“助人自助”是社會工作的核心理念,要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這個理念,要必須充分利用個人與周圍環(huán)境等資源,促使人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對于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的困難,教育者除了給予他們幫助,更重要的是要激發(fā)學生潛能,鼓勵學生,相信學生,給予有效的指導,培養(yǎng)提高他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此外,教育者還要注重把個體學生和集體成員聯(lián)系起來,促使學生在能力技能、團隊合作、和諧的人際關系等方面的鍛煉和提高,進而實現(xiàn)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助人自助”在本質上就是一種服務的理念。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社會工作者應充分尊重服務對象,避免過度影響服務對象。社會工作者給服務對象提供建議,是給他們需要提供選擇,而不是取代他們的選擇,最終由被服務對象決定是否接受,接受多少幫助?!吧鐣ぷ髟诒举|上是服務性的,其基本任務只能是對有困難、有需求者提供有效服務,幫助他們走出困境,以便他們正常生活和發(fā)展”。
“社會工作的宗旨與目標是要幫助人或社會解決問題,它的動機是服務人群、貢獻社會,而不只是賺錢圖利”。思想政治教育是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在為學生服務方面,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實際上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工作,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問里,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務理念不強,服務的效果不明顯,特別是針對學生個體的困難和問題所進行的服務還不夠。因此,社會工作的服務理論介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會有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務性”,強化其服務意識,使其既注意學生群體層面上的大眾服務工作,也能針對大學生個體的特殊需求開展個性化服務工作。我們將服務介入的性質可以劃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一般性服務的介入,如協(xié)助剛入校園的新生適應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適應新集體的相處,協(xié)助學生進行人際交往技巧的訓練等;第二個層面是特殊性服務的介入,特殊群體如家庭貧困的、單親家庭的、有疾病殘疾的,對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等。根據(jù)每個特殊對象進行不一樣的指導、開導、關心。
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樹立服務觀念,第一,要求樹立服務意識。思想政治教育者應端正心態(tài),改變過去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平等地與學生交流,給予學生關懷和理解。必須克服以前的教育者決定一切,教師就是權威的現(xiàn)象。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努力了解和把握學生的需要,要盡量做到“三貼近”,關注了解學生在思想上、學習上和生活上的需要、存在的問題和需要幫助的困難。教育者要深入學生所處的社會、文化、家庭、學校、社區(qū)乃至班級的情境,結合他們普遍關心的社會問題,結合每個大學生個體特殊的心理、社會和思想特征,只有充分了解過后,才能夠具體問題具體處理,才有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才能講思想工作真正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第三,將服務理念落實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教育工作者動員整合社會各種資源,建立專門服務小組或系統(tǒng)的服務體系,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維護學生權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服務的效果,提供條件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通過方方面面的服務,寓教于環(huán)境,寓教于教師的身體力行,通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良好表率,讓學生切實體會到高尚情操、美好品德的魅力,用自己的生命去影響學生的生命成長,達到大學生認知、情緒、意志的整合,以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效果。
二、改變過于偏重單向灌輸?shù)慕逃砟?/p>
樹立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強調運用社會工作中平等的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切實做到平等的理念。在社會工作里,工作者尊重當事人,他們與服務對象之間是平等關系。雖然人的社會地位、工作和生活能力不同,但人人都應該平等的,把教育者當作是社會工作者,被教育者當作是服務對象,社會工作者和服務對象之間人格地位是一樣平等的的。平等這一理念是社會工作展開服務的前提,同樣更應該是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工作的前提。
在過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在學生面前把自己擺在“高位”,缺乏平等意識,面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意見,學生群體多是被動的服從教育者的灌輸。同時,教育者往往只注重群體教育,而不太注重個體差異。因此,學校社會工作應積極借鑒社會工作的“平等”的理念,“以學生為本”,關心、理解和尊重學生,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這就要求教育者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啟發(fā)學生的自覺性;以學生為基本,關心學生,關心學生的利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學生為資本,開發(fā)學生,開發(fā)學生的價值和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對學生的平等,不僅反映在表面的尊重,更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真正學習到知識,一個意義上的“為人師表”,應該摒棄過去那種簡單的命令,強迫等方式方法,在人格、在男女平等上給予平等對待,這就是社會工作一種理念介入,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社會介入下實現(xiàn)真正的“以人為本”的關懷,這樣才能更好地反映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個直接的方式進行人類情感的對話的思想工作,真正摒棄那種,我說什么你做什么,我教育你服從的傳統(tǒng)模式,使受教育者得到尊重、認可、理解,激發(fā)他們的熱情,自覺接受教育和進行自我教育,促進更好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樂天.社會工作概論(第三版)[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2]朱平,孔讀云,姚本先.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問題與展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