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校教育的主要陣地就是課堂教學,它是不斷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的效果如何,與教育工作的成敗直接相關。所以,教師必須采用各種課堂教學方法,讓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學方法;“活”起來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會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顯然是不符合課標要求的。課堂教學的中心目標不是以學生“學會”為唯一目的,它應該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獲得享受,并形成學習的能力,以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必須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發(fā)展的天地。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認為首先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
“活”起來,就是不被動、不呆板,充分給予學生主動權、發(fā)言權,讓學生有意識地去學習,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那么,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呢?我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淺談以下幾點。
一、營造民主、平等、寬松的教學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讓學生敢說、能說、會說,就必須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寬松的教學氛圍。教師首先要用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和飽滿的激情親近學生、感染學生,讓學生“觀其行而信其言”。這樣學生感受到尊重,就會逐漸找回自信,慢慢地就會敢說,直到發(fā)展為能說、會說。此外,教師還要善待每一位學生,在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不能懲罰和訓斥,而應該耐心指導,當學生取得一些進步時,應及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如,在教學過程中,我把自己也列入學習的一員,和學生一起討論,一起操作,對有出色表現(xiàn)的學生以“你真行!”“你真棒!”等對他們進行表揚;允許學生犯錯誤,學生的錯誤是學生意識的一種表現(xiàn),通過這種表現(xiàn),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的行為品質(zhì)和思維方式等;不能厭惡和指責學困生,而要給予他們更耐心的幫助和鼓勵,時常對他們說“你能行”“慢慢來”等,讓他們覺得老師在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動腦。這樣就慢慢消除了他們對教師的畏懼心理,學生感受到民主,就能輕松愉快、充滿自信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探索、去求知、去實踐,并在探索、求知和實踐中產(chǎn)生愉快的體驗。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學生只有對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調(diào)動起自身的各種感官,通過各個感官的配合,為參與學習活動做好最佳的心理準備。所以,在教學和管理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轉(zhuǎn)變教學和管理方法,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進行培養(yǎng)。如,在教學《小蝦》的朗讀時,讓學生先看課文,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然后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一段。這樣,學生就產(chǎn)生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調(diào)動起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完成朗讀后,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朗讀情況,給予他們表揚、指導或聽范讀后再讀,使學生的朗讀興趣得到進一步激發(fā)。教師應該讓學生做自己喜歡的事,只要引導得法,就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不斷增強。
三、為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的機會
機會指的是具有時間性的有利情況,以為人們提供有力動機。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可見機會的重要性。但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一個能重復再來的“練兵場”,教師應該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的機會,讓他們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獲得“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感受。只要為學生多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他們終將成功。素質(zhì)教育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發(fā)展空間,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活動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如,在教學《雨點》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及課文情境進行充分地理解和感悟,對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場景進行感受。我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時間,組織學生自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睡覺、散步、奔跑等重點詞語抓住,并對這些詞語進行理解和在小組內(nèi)討論,學生對這些詞語的理解較為抽象,我又組織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和體會。一節(jié)課,學生從始至終都在我的引導下自主閱讀、自主學習和自主感悟,實現(xiàn)重點訓練項目,人人都參與其中。每位學生都參與了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并以此為切入口,將本課的學習難點予以突破,將學習目標順利完成,也改變了以往課堂沉悶的氣氛,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起來。
總之,要想在教學中讓課堂“活”起來,教師就要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表現(xiàn)的機會。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對新的教育理論、新的信息教育技術和教育教學現(xiàn)象進行不斷地學習和研究,這樣才能不斷適應教育教學的發(fā)展,才能真正地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參考文獻:
[1]鄧文菊.如何讓語文課堂“活”起來[J].新課程學習:上,2014(3):75.
[2]秦敏亞.實踐有效教學,化理想為現(xiàn)實[J].考試:綜合版,2011(5):33-35.
個人簡介:張玉亮(1980—),女,甘肅靖遠人,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