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職業(yè)教育的課堂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是新形勢下的新要求,探索新的課堂教學管理模式以提高課堂效率是不斷提高高職教學質量的保證。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如何高效的利用有限的時間使得課堂的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是每一位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筆者基于日系企業(yè)的精細化管理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先后提出了兩種課堂精細化管理模式,使得師生的教學效率達到了最大化,學生對于實施了精細化管理的課堂的歡迎度也在不斷攀升。然而在實踐中不難發(fā)現(xiàn)新的課堂教學管理模式也需要法寶來保駕護航,那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加入新的“刺激”,以保持學生們對課堂的參與熱度。
關鍵詞:課堂精細化管理;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刺激;教學實踐
現(xiàn)代高等職業(yè)教育,要求我們的學生成為具備一技之長的棟梁之才。一技之長——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要注重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教、學、做三者的比例不斷向“做”傾斜。棟梁之才——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要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養(yǎng)成,比如團隊合作能力、領導能力、歸納總結能力、表達能力等。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先后提出了兩種課堂精細化管理模式,即基于日式目標管理表格法的課堂精細化管理方法[1]和基于工作日志的課堂精細化管理方法,課堂精細化管理方法使得課堂的教學效果得到了保障,學生對于課堂的歡迎度在不斷攀升。然而新的課堂教學管理模式也需要法寶來保駕護航,本文以基于工作日志的課堂精細化管理方法為例說明,如何使用“刺激”這一法寶使得課堂保持被學生們所喜愛的“熱度”。
一、兩種課堂精細化管理模式
(一)基于日式目標管理表格的課堂精細化管理方法
2015年,筆者結合在日企工作的經(jīng)驗,將日系企業(yè)的團隊精細化管理法——目標管理表格法運用到高職的課堂教學。該方法的精髓就是給參與者以主動權,即作業(yè)和評分均以小組為單位,給每個小組以充分的自由度,其操作流程見下圖。
這種方法對于理論類課堂的教學效果很好,精細化的管理方式使得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能夠有的放矢地學習。并且學生每節(jié)課都有高度的緊張感。新穎的打分體系提高了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度,小組分工合作的模式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基于工作日志的課堂精細化管理方法
在日系的企業(yè)中,員工們需要填寫“日報”、“周報”以及“月報”,日報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工作日志。工作日志中要記錄每天的工作內容、所花費的時間以及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達到通過工作日志提高自己工作技能的目的。將這種方法引入到課堂之中,每一小組一本工作日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以及小組間的競爭意識,使得學生的參與度始終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該方法比較適合需要實操的課堂,尤其在小組協(xié)作類的實操項目中可以記錄下學生操作的錯誤以及注意事項,便于日后查閱。
以上兩種方法均來源于日系企業(yè)的精細化管理方法,皆旨在保證每個小組成員的參與度,協(xié)助組員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技能。然而,在實踐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新方法的提出和實施往往是開頭容易、中間糾結、而結尾平淡無味。究其原因是我們沒有好好回應學生對新模式的期待,沒有努力的去保持課堂的“新鮮度”。
二、保持課堂的“新鮮度”
在教學實踐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一種好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之后,學生和老師都保持著高度的新鮮感,而這種新鮮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弱。新模式在課堂中的實施效果也隨著學生們新鮮感的消退而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水平。學生們對于課堂的參與從最初的“爭先恐后”到后來的“無人問津”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那么,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不斷的處于變化之中,不斷的給學生和老師以新的刺激,從而激發(fā)出師生間的智慧火花,讓課堂教與學的效果達到最大化。
如果將學生的聽課率以百分比表示的話,在新的課堂管理模式提出之后學生的參與熱情是很高的(如圖2所示),之后的一小段時間內這種熱度均可以保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本文稱之為新鮮區(qū)。在新鮮區(qū)過后由于沒有出現(xiàn)新的變化,加上原本學生對該方法懷有的期待,在期待沒有得到滿足時,學生的參與熱情就會出現(xiàn)斷崖式的快速下降,本文稱之為矛盾區(qū),即課堂管理方式的一成不變與學生們期待變化之間的矛盾。在經(jīng)歷短暫的矛盾區(qū)之后,學生的參與熱情就隨之下降到了麻木區(qū),并且在一個授課周期內(通常是一學期)的很長時間里,學生都將處于麻木區(qū)。一旦到了這個區(qū)域無論給學生怎樣的刺激都很難再回復學生最初對于課堂的參與熱情了。
基于此,筆者認為,應該在矛盾區(qū)到來之前就尋求一定的變化,新的刺激的加入會重新燃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如圖3所示的結果,如果在整個學期內不斷的加入新的刺激,學生對于課堂的平均參與熱度要遠遠高于沒有加入任何新刺激的情況。
三、何為刺激?如何加入新的刺激?
本文所說的刺激是指采取積極的措施在一定的課堂教學管理模式中不斷加入新的方法,使學生的參與熱情保持在一個相對高的水平上面。那么如何加入新的刺激呢?這里筆者給出基于工作日志的課堂精細化管理方法的實踐經(jīng)歷供大家參考。
第一次課,讓學生們理解工作日志的含義并形成小組,每個小組一本工作日志,并在扉頁上面寫明組長和組員的姓名。接下來,學生們積極的在工作日志中記錄課程的任務、完成任務的方法、討論的過程、小組作業(yè)的成果,甚至于小組內的分歧等都可以原原本本反映在工作日志上,每次的記錄人員皆不相同,且每次課都要求學生進行反饋,反饋可以是基于課程內容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想法和疑問。以下是筆者在實施基于工作日志的課堂精細化管理模式時,在一個學期所加入的四個“刺激”:
1.集贊活動。教師會根據(jù)小組工作日志的完成質量“點贊”,期末集齊5個贊的小組可以在總成績上加2分,集齊10個贊的小組可以在總成績上加5分。學生的參與熱情瞬間被點燃,小組間的競爭意識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2.課前游戲。為了增加組員對整本工作日志的關注度,加入了新的刺激,即每次課前的游戲環(huán)節(jié)。比如最常用表情速答、非組員記錄部分的知識快答等,優(yōu)勝小組可獲得一個贊。從實施的效果看,小組工作日志的傳閱率得到了提升,有90.7%的學生會看其他組員記錄的工作日志,而在游戲環(huán)節(jié)推出之前的調查結果只有不到50%的學生會看其他組員記錄的工作日志。
3.觀察員出訪。每個小組派出一名觀察員,到其他小組充當觀察員的角色,課后形成觀察員報告,并采用5級分制對所觀察小組進行打分。當被觀察小組拿到觀察員報告后,認可并采納觀察員意見的,觀察員所在小組加一分,期末得分最高的兩個小組分別獲得一個贊。
4.通關大戰(zhàn)。教學任務已經(jīng)進行了大半,學生們的工作日志也積累了一定的量,通關大戰(zhàn)是對課前游戲環(huán)節(jié)的升級版。由一個小組預報下一次課的通關大戰(zhàn)出題范圍,順利通關的小組獲得一個贊,沒有通關的小組要扣除一個贊。該刺激加入之后,課堂更加活躍了,因為會扣除贊,小組內對于是否參戰(zhàn)會有分歧。通關的小組喜笑顏開、沒有通關的小組也得到了知識的鞏固和拓展。
四、總結
筆者基于實踐中總結的學生對于新的課堂教學管理模式的“參與度”變化情況,創(chuàng)新的提出了要在貫徹一種課堂教學管理模式的過程中,定期的加入新的“刺激”。并以筆者提出的基于工作日志的課堂精細化管理模式為例,解釋了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新的刺激,以保障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熱度不減。課堂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做法給高職的課堂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參考,相信該方法的推廣可以讓師生之間擦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參考文獻:
[1]楊欣.基于日式目標管理法的課堂教學精細化管理模式研究[J].亞太教育,2015(34).
(作者單位:臺州科技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