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群
摘 要:以往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以講解詩詞含義、朗讀背誦為固定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影響詩詞的教學效果。本文探究了“比較閱讀”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運用,具體選取了求同和求異兩種比較方法,通過引導學生找出詩詞間的異同之處來把握詩詞的特點,提高詩詞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比較閱讀;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3-011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72
古詩詞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教師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外,還應指導他們學會運用多種方法閱讀古詩詞,豐富詩詞積累,增強詩詞的情感體驗,養(yǎng)成主動探索語文的學習習慣,但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缺乏對教學方法的研究,自然也忽視了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比較閱讀作為一種探究式的閱讀形式,將課內與課外相結合,使閱讀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目前,文獻中關于比較閱讀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應用的研究較少,希望本文可以彌補古詩詞教學方法的研究空白。
一、比較閱讀的內涵
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通過閱讀批判等,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有人嘗試將比較法應用到閱讀教學中,由此產生了“比較閱讀”。與傳統(tǒng)的單篇古詩詞教學相比,比較閱讀的運用不僅使詩詞教學有了“量的增加”,如從一篇詩詞的學習拓展到多篇詩詞,從文本內部的閱讀拓展到文本外部;還有了“質的提高”,如準確地把握詩詞特點,系統(tǒng)地梳理詩詞,進行詩詞間的遷移運用等。
二、古詩詞教學的要求
不同的文本有著不同的閱讀方法,詩歌作為一種以凝練的語言進行抒發(fā)情感的文學,在選擇閱讀教學的方法時要考慮其文體特點、教學要求等。
新課標提出師生要充分發(fā)揮詩詞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首先,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對詩詞文本進行深入的、多角度的解讀,但要避免對詩句進行過度或遠離文本內容的分析;學生要有獨立閱讀的能力,能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學會初步鑒賞文學作品。其次,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古詩詞教學策略,為學生營造自主學習古詩詞的環(huán)境,引導他們發(fā)現古詩詞學習的樂趣,指導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熟練掌握詩詞學習的方法。另外,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以鼓勵為主,也要注重考察學生對詩詞形象的感受和對詩詞情感的體驗,重點考察學生的記誦和積累,或者能否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等理解詩詞。
三、比較閱讀的應用研究
(一)比較點的確定
比較閱讀中最重要的是對比較點的選擇,準確的比較點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幫助學生有效地閱讀文本、感受文本。學生通過對文章進行比較得出本單元課文的共性,這個共性可以是共同的思想主題,共同的文章體裁,共同的表達方式等。把共性拿出來做比較,容易讓學生深入體會人文主題,讓他們清晰地了解不同體裁文章的特點,能夠對文章結構、作者的語言風格進行對比,并體會不同文章的表達方式。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會以體裁、題材、人物、結構、文章的寫法等作為比較點。
(二)比較閱讀的方法應用
小學語文課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領域就是閱讀,這也是語文教學中教師“用時、用心、用腦”最多的領域,但是閱讀帶來的收益與教師花費的精力成反比。語文課不是為了閱讀而閱讀,不是為了學習閱讀而學習閱讀,更不是為了語文考試的閱讀成績才去學習閱讀。所以,閱讀方法的選擇要避免功利性的目的。另外,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缺乏對文本進行深入理解的能力,比較是“對事物的相同點和或不同點進行認識”,比較閱讀有助于小學生掌握古詩詞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表達,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通常情況下,我們會采用求同和求異比較作為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
求同比較:求同比較指尋求不同事物的共同點,以尋求事物發(fā)展的共同規(guī)律。因此,通過比較尋找相異事物的共同點,可以使學生開拓思路,探索規(guī)律,更深刻地認識事物,以及塔門之間的相互關系。求同比較的運用是在不同事物間進行,所以教學古詩詞時可以將不同作者、不同題材、不同意象的古詩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閱讀,尋找詩詞的相同點。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編者所編排的《古詩兩首》或《古詩詞三首》的作者是不同的,但主題相同,教師可以以此為線索引導學生從古詩詞的主題角度出發(fā),尋找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對詩詞進行比較,以幫助學生理解詩詞,加深對古詩詞內容的印象,建立起詩詞的聯(lián)系,可以起到溫故知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進而培養(yǎng)學生綜合歸納的能力。
求異比較:比較兩個事物的不同屬性,從而說明兩個事物的不同,以發(fā)現事物發(fā)生發(fā)展的特殊性。在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求異比較的應用較多,如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同一意象但不同的主題內容等,通過求異比較可以鍛煉學生的獨立閱讀和思考的能力。
四、結語
本文在現有古詩詞教學和比較閱讀的研究基礎上,結合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展開了對比較閱讀教學方法如何在古詩詞教學中應用的研究,以期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比較閱讀,幫助學生夯實語文基礎,逐步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唐碧云.語文比較教學法簡論[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2] 張道明.基于古詩詞特點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教學與管理, 2013(35).
[3] 張育鷹.從小學語文教材編排看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意義[J].快樂閱讀,2013(22).
[4] 周樂.對比閱讀,古詩教學的另一番風景[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3(6).
[責任編輯 趙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