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蘭玲
摘要: 漢語拼音是一年級的重頭戲,它最直接地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綜合性,能為初學兒童打下堅實的語文啟蒙教育的基礎,它貫穿一年級學習的始終。不過,它的內容多而且枯燥,許多教師為這部分的教學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教學效果卻并不十分理想。于是我就想是否可以嘗試著改變一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 小學語文;拼音;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112-02
《大綱》中指出,"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幫助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有條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節(jié)"、"在整個小學階段,都要重視復習鞏固漢語拼音,發(fā)揮漢語拼音的作用",并對漢語拼音拼讀和書寫的學習要求都做了詳實的說明。說明了適當提高漢語拼音的教學要求是教學改革所需要的。國家對拼音的教學是有要求的,也是很嚴格的。教師要重視對拼音的教學,畢竟這是學生學巧漢語的重要基礎。
1.學習拼音的重要性
1.1 漢語拼音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除了學習普通話,輔助識字和査字典之外,還能夠幫助閱讀和作文,學習拼音還能夠幫助人運用拼音碼來操作電腦。那么充分發(fā)揮漢語拼音的多功能作用,就能夠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單就拼音與電腦來說:在未來的新世紀,適成社會必備的素質之一就是要良好的使用電腦。實踐證明,利用拼音碼來操作電腦好學也容易記,比其他的操作方法更具有優(yōu)越性。那么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要適應新世紀的需要,教會學生熟練地掌握漢語拼咅無疑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漢語拼音功能的多面性,它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教學內容,與漢字的教學應當是相互獨立的關系,應當有獨立的教學要求和目標。
1.2 可以快速掌握漢字。拼音與漢字相比,具有字母文字的特點,有好學易掌握的優(yōu)勢。兒童入學先學會漢語拼音,運用漢語拼音進行閱讀和寫作。允分利用兒童原有的口語優(yōu)勢來發(fā)展學生的書面語言,使得學生的口語和書面語可以相互促進,相互發(fā)展,從而達到發(fā)展學生語言和思維的目的。通過這條途徑,解決由于漢字難學難記,學生遲遲不能進入讀寫階段,語言、思維和智力的發(fā)展受到阻礙的問題。漢字方面,按照學習漢字最便捷的途徑,按部就班地學習漢字。這樣,拼音和漢字兩種并行的符號系統(tǒng)將小學語文教學分成兩條相互滲透的線索:漢字方面,用拼音來幫助讀音;拼音方面,除了用拼音讀,用拼音寫之外,還可以用漢字注音來讀,用學過的漢字摻進拼音來寫。這樣做的結果是既學習了拼音,又學習了漢字,這是為開發(fā)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2.有效提髙小學拼音教學的措施
2.1 人教版實驗教材中的每一課都安棑了色彩絢麗、內容豐富、具有啟發(fā)性及思想深刻的圖畫。對于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的一年級學生,這些圖畫是鞏固漢語拼音進行聽、說、想像與拓展思維訓練、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極好素材。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課文中的圖畫,挖掘課程資源,讓教材內容為教師的教服務,為學生的學服務,從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2 培養(yǎng)合作學習意識。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應該是教師充分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在拼音教學中,進行小組討論研究學習很有必要,小組討論研究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初步的合作意識。例如拼讀時,可以這樣跟學生說要像老師那樣,先看聲母、后看韻母、再加上聲調、碰一碰看看發(fā)什么音?"這樣的要求實際上強調拼讀的方法,學生容易接受。教師再補充一句,"看誰是最好的小老師"。這樣極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好勝心理促使他們競讀互學,課堂氣氛熱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樹立起來了,對于學習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因為只有參與具體的活動,他們才能獲取知識、與人合作,才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也才能主動的面對學習。
2.3 用情境圖觀察學習拼音。利用色彩鮮艷的情境圖能夠形象地展示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萬物,把它有機地與學習漢語拼音聯(lián)系起來,就會使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得以提升,語言不斷豐富。利用情境閹教學,可把形象生動的信息畫面?zhèn)鞯綄W生大腦中,形成初象,使他們在學乃中緊密聯(lián)系實際生活,內心充滿感受,從而激發(fā)出孩子們對自然世界和人類諸方面的關心。孩子們由不會表達到學會表達。由不會具體表達到用規(guī)范、流利的語句表達,訓練是有成效的。
2.4 巧創(chuàng)兒歌記憶字形。根據兒童的語言發(fā)展的特點。學齡兒童特別喜歡一些順口的兒歌。若把它與記字形聯(lián)系起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教材在編排上抓住了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拼音教學內容中編排了大量的兒歌,有機地把拼音與識字結合起來,我認為這種安排不僅是鞏固和運用漢語拼音,還在于運用漢語拼音學習一部分構字率較高的獨體字,為學習合體字準備條件。如如"馬蹄印兒ddd"、"右上半圓ppp"、"傘柄朝下ttt"、"9字加彎ggg"等。在教"ing"這個后鼻韻母時,我問他們怎么記住這個韻母的發(fā)音,有個孩子站起來說,她要用兒歌來記:"天上一顆星,樹上一只鷹,墻上一顆釘,地上一塊冰。"這樣大大地提高了學生記憶的效率。
2.5 拼讀音節(jié)與生活經驗的整合。六歲的孩子入學前已會說很多話了。從拼音角度來講,他們已經會發(fā)很多音節(jié)的音了,但是他們并不知道和理解為什么要分解音節(jié)。如看見一叢草,他們認識是草(cao),卻不會將草(cao)分出聲母C,韻母ao。更不會有意識地將聲母和韻母連成音節(jié)進行四聲拼讀,因此字音(音節(jié))的拼讀成了孩子們拼音入門的學習難點。根據新教材增加了許多與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音節(jié)的編排特點,教師可以調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直接切入音節(jié),拼讀難點。如漢語拼音第5課三拼音節(jié):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課件從電腦中依次出示一個西瓜、一口鍋、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擴大的圓等圖片,先請孩子們認一認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實際上已調用他們原有的"語音儲備"),然后引導學生:想一想,它們(指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來的?當學生理解有困難時,再用課件分別展示出聲母和相拼的韻母以及聲調,對應擺放在圖片下面。最后啟發(fā)學生:這些聲、韻母合在一起加上別的聲調就成了別的字音了,你們想認識它們嗎?這種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擴展活動無一不是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的。
3.總結
總之,教學中,我們要轉變拼音課堂"一張嘴"的錯誤觀念,樹立正確的大語文觀,把學拼音和識字、閱讀、學說普通話緊密聯(lián)系起來,訓練學生的聽、說、讀、想像與創(chuàng)新能力,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力求使我們的拼音教學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