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健斌
摘要:目的 為確切了解結腸拖出術在直腸癌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意義。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0月96例經診斷為直腸癌入院治療的患者,分為保肛組與切除組,按入院時間進行分配,每組48例。保肛組采用結腸拖出術,切除組臨床采用肛門切除術,觀察兩組手術情況、術后恢復情況,統(tǒng)計術后不良反應情況以及1年后回訪疾病復發(fā)情況。結果 保肛組較切除組疼痛程度低、出血量少、手術耗時短、住院時間少,P<0.05;手術治療后保肛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達20.8%,切除組僅有10.4%,保肛組較切除組并發(fā)癥多,P<0.05;兩組疾病復發(fā)率相比,切除組為6.3%以及保肛組為4.2%,差別無意義,P>0.05。結論 結腸拖出術可有效治療直腸癌早期患者,不僅療效較好、復發(fā)情況少且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患者術后肛門處的墜脹感、疼痛感,術后傷口感染情況少,但易出現便急、肛門失禁等不良反應,臨床可根據患者病情選擇手術。
關鍵詞:療效;直腸癌;保肛;不良反應;結腸拖出;肛門切除
直腸癌因其位置低,發(fā)病部位在直腸乙狀結腸到齒狀線交界處之間,所以對醫(yī)師醫(yī)術要求較高,患者復發(fā)率高,術后并發(fā)癥多[1]。此病臨床一般癥狀為腹瀉、血便、便秘等,若不及早治療不僅有效患者生活質量且易出現癌細胞轉移引發(fā)其他疾病[2]。臨床對于此病會根據患者病情以及相關條件選擇相適應的手術方法,對于早期直腸癌患者多采用肛門切除術治療[3]。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0月96例經診斷為直腸癌入院治療的患者,分為保肛組與切除組,按入院時間進行分配,每組48例。保肛組女26例,男性22例;年齡32~58歲,平均年齡(48.4±4.6)歲;腫瘤大小0.5~3.4cm,平均大?。?.3±0.4)cm;切除組女25例,男23例,年齡33~59歲,平均年齡(48.6±4.5)歲;腫瘤大小0.7~3.9cm,平均大小(2.5±0.6)cm。兩組患者經X線以及CT檢查符合直腸癌臨床診斷標準[4]。兩組腫瘤大小等一般臨床資料差別無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切除組經CT等了解腫瘤部位后全身麻醉后,患者處于截石位,經肛在腫瘤下方1~2cm處,切斷、游離乙狀結腸,對淋巴結進行清除,對病灶部位腸壁進行全層切除,取出切除物,放置引流管,縫合傷口。保肛組患者全身麻醉后,患者處于截石位,切斷、游離乙狀結腸以及直腸,游離程度為經括約肌間隙向下分離到齒狀線水平,對淋巴結進行清除,用長止血鉗夾住直腸殘端的頂部將3~7cm結腸經肛門拖出,對直腸進行沖洗后在適合部位切斷,手工縫合于肛門處代替肛門,縫合傷口。
1.3療效評價 觀察兩組出血量、住院時間、手術耗時、疼痛程度,統(tǒng)計便急、口瘺、大便次數增多、傷口感染、肛門失禁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以及1年后回訪調查疾病復發(fā)情況。疼痛程度評測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5],疼痛程度用直尺量出疼痛強度數值表示,且數字越大疼痛感卻強。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字2檢驗,α=0.05為有差異性標準。
2結果
2.1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保肛組較切除組疼痛程度低、出血量少、手術耗時短、住院時間少,P<0.05,見表1。
2.2術后兩組不良反應情況統(tǒng)計 手術治療后保肛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達20.8%,切除組僅有10.4%,保肛組較切除組并發(fā)癥多,P<0.05。
2.3 1年后回訪疾病復發(fā)情況 切除組有3例出現疾病復發(fā),疾病復發(fā)率為6.3%,治療組有2例出現疾病復發(fā)情況,復發(fā)率為4.2%,兩組疾病復發(fā)情況較少且差別無意義,(?字2=0.443,P>0.05)。
3討論
直腸癌是我國發(fā)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其由于發(fā)病部位較低結構復雜,手術操作困難臨床治療時醫(yī)生較多采用經肛門切除直腸,此種治療方式可有效降低手術風險且對早期癌癥病患治療效果較好,病灶切除較為完全,疾病復發(fā)情況較低,術后不影響排尿、排便功能且不良反應少,但術后時間較長、出血量較多、術后疼痛感較強、病患恢復較慢[6]。結腸拖出作為一種新型的手術方式,不僅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患者術后肛門處的墜脹感、疼痛感,同時減少了術后傷口感染的可能性,且治療效果好疾病復發(fā)情況少,但術后患者易出現便急、肛門失禁等不良反應。
本次研究發(fā)現保肛組較切除組疼痛程度低、出血量少、手術耗時短、住院時間少,P<0.05;手術治療后保肛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達20.8%,切除組僅有10.4%,保肛組較切除組并發(fā)癥多,P<0.05;兩組疾病復發(fā)率相比,切除組為6.3%以及保肛組為4.2%,差別無意義復發(fā)情況少,P>0.05。
綜上所述,結腸拖出術可有效治療直腸癌早期患者,不僅療效較好、復發(fā)情況少且有效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患者術后肛門處的墜脹感、疼痛感,術后傷口感染情況少,但易出現便急、肛門失禁等不良反應,臨床可根據患者病情選擇手術。
參考文獻:
[1]李洪濤,陳勇,劉先富,等.腹腔鏡直腸癌直腸外翻拖出式Dixon手術的臨床應用[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3,38(10):1326-1327.
[2]苗大興,侯中博.淺議直腸癌拖出術在保肛術中的應用--附9例報告[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5,37(4):51-53.
[3]鄧建中,彭翔,余思,等.經肛門拖出切除法在腹腔鏡高中位直腸前切除術中的應用[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4,17(1):88-89.
[4]金黑鷹,杜永紅,王小峰,等.腹腔鏡腹膜外乙狀結腸造口的制作及應用[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3,16(10):985-988.
[5]亓俊霞,白人駒,于長路,等.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對直腸癌的顯示及其惡性程度評估的初步研究[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3,29(3):400-404.
[6]張逖,張建都,王泰岳,等.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直腸癌156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3,53(23):81-82.編輯/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