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 Astin的學生投入理論(Astins Theory ofStudent Involvement, 1984)認為:「學生如果在身理上或是心理上能夠投入校園生活,愿意花較多的時間在學習上,那將會有實質(zhì)的幫助在他自己對校園生活的滿意度」。并且提出學生若能夠投入校園生活,才會有更多的學習動力。而美國哈佛大學通過學校的行政組織架構(gòu)、宿舍的安排與輔導、社團與課外活動的強調(diào)等等全方位的幫助全校師生在教學、學習與生活等各方面提升質(zhì)量,從而造就了世界一流的哈佛大學。
關(guān)鍵詞:高校 學生社團 教育意義
根據(jù)非盈利機構(gòu)美國教育援助委員會(Council for Aid to Education)發(fā)布的2014財年美國高等學府受贈情況年度調(diào)查顯示,在2014財年哈佛大學共收到11.6億美元的捐款,位居排行榜第一名。可見社會大眾及哈佛校友對哈佛的認同,從哈佛學生身上看到他們的驕傲與信心,不只對學校,對自己也是如此,哈佛大學可謂全球菁英份子的集中地,學校給予一流的教育及服務(wù),在學術(shù)界,哈佛也具有重要的指標。如何吸取哈佛的先進經(jīng)驗,對于加快我國大學校園建設(shè)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哈佛大學傳統(tǒng)的特色之一,是重視「大一新生的啟蒙與輔導」,當大一新生進入校園時,哈佛的校長對大一新生會安排一場精心演說,已經(jīng)成為啟發(fā)世界一流精英學生的重點工作與啟蒙坐標。其中,Conant(1933)校長對大一的演講「Address to Freshmen in Harvard College」,明確指出高等教育的目標,是要培養(yǎng)新生進入大學后,從老師們身上學會「惜福造福、獨立判斷、客觀思考、創(chuàng)新理念、分辨政治家與政客,以及邁向國際」等基本能力,他對大一新生的關(guān)懷與期許,遠勝過對其他資優(yōu)研究生與資深教授的期望。
哈佛大學部也要求學生住校,并擁有95%學生住宿率。其設(shè)計的出發(fā)點是希望減少學生因社會經(jīng)濟地位而產(chǎn)生的差異,讓不同背景學生可以透過住宿而生活融合在一起,彼此互相學習。早在1971年哈佛即宣布實施男女分層合宿,引進英國牛津大學的導師制度。每一宿舍都建成像喬治亞式(Georgia)的建筑大門,大門都用了象征宮廷式的入口(egalitarian way),宿舍由好幾間寢室與套房組成,通常有十五到二十五名左右的學生一起生活。自大一起,哈佛會為每 15位學生安排一棟宿舍、一位導師(master or co-master)、一位學監(jiān)及非住校導師,住在同一宿舍里的學生,皆由一位舍監(jiān)(通常是研究生)負責輔導管理,以此幫助新生可以很快熟悉校園環(huán)境,等升到大二就換到與13個中、高年級的學長或?qū)W姐一起住宿,讓同學在生活或是課業(yè)上遇到困難時都有人可以咨詢。學生都須住宿在校園的宿舍內(nèi),一起讀書,一起生活,而且組成各種兄弟會、姐妹會,會員之間相互聯(lián)系,聚在一起時會討論學習,也可能會舉辦各種不同的聚會,豐富整個學生生活。這些聚會的重點,或許是讓彼此更加熟悉對方,或者是一般信息的交流,也可能是慶生或是慶祝節(jié)日等等,有時這一些聚會也會輔導學生如何面對專攻與主修,每位學生都有可能與各國同儕,如中國、歐洲、美加、日本等國學生同住,「多元族群」的抽象概念即在日常生活慢慢累積,無論是大伙第一次用餐,第一次招開宿舍大會,參加每周舉辦的新生大會,這些幾乎是所有學生認為最重要且最正面的活動,一年級新生所組成的團體,在這一年中和這些團體生活在一起,自然構(gòu)成大學生活的一部份。對哈佛無形之中產(chǎn)生一份歸屬感。
每棟宿舍各有各自的特色,像是每年的十月有劃船比賽,是波士頓的一個盛會,哈佛的宿舍Weld Boat House和Newell Boat House,分別屬于男子女子劃船隊,他們都會參加這個盛會,劃船比賽被認為是體育活動生涯中的重要項目,哈佛男子女子劃船隊也常在比賽中獲得好成績,這對學生來說是一件擁有美好回憶的比賽。其他宿舍也有各自的特色,在此制度之下,哈佛校園形成了一股凝聚力,也難怪可以看到哈佛的學生畢業(yè)后,若社會上有成就時,便會以兄弟會、姐妹會或個別或集體以校友的名義捐獻母校,哈佛以他們?yōu)闃s,他們亦以哈佛為榮。
哈佛的學生在大一時是不分系的,直到入學第二學期(大一下)才決定自己的主修科目,學校也會根據(jù)主科選擇來決定宿舍的分配,通常在每年的三月會舉辦說明會,選出主修之后,學生還可以選擇是否加入榮譽課程,這是屬于較深的課程,分成magna(最多占學分的 20%)或summa(最多占學分的 5%),如果通過榮譽課程,在畢業(yè)正書上面也會特別的紀錄。此外每位學生選課時會擁有一本選課手冊(Hand Book for Student),所有選課的問題都被列在里面,不管是關(guān)于必修、選修、加退選,都可以在里面找到很詳細的指引。每年三月份校方也會舉辦選課說明會,全校共設(shè)有 11個主修領(lǐng)域,讓學生有機會可以接觸到不同的課程。除個人主修之外,每個人還要完成七個領(lǐng)域的學習,學生也可以利用海外非英語系國家選修課程,參加國際留學專案(International Program, IP)來抵免學分,藉此開拓學生國際視野。
哈佛大學有一個重要的單位「波克教學中心」(Derek Bok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DBC)成立于 1975年,隸屬于文理學院,目的在于提高哈佛大學大學部的教學質(zhì)量。這個組織對哈佛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教學資源單位,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可以在這里得到課堂上的一些信息。波克教學中心提供教學伙伴讓每位學生可以在學期當中甚至在寒暑假,如果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以個別或團體的安排時間和 DBC的咨詢?nèi)藛T約談。咨詢的內(nèi)容是完全保密的,許多老師也會透過咨詢來尋求包括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
此外,哈佛也提供弱勢背景學生的獎助,像是父母年收入低于 6萬美金不需要繳住宿費,6~8萬可以減少學費和學雜費,哈佛大學校長傅思特(Drew G. Faust)在就職的演說中引用美國開國元勛 Thomas Jefferson的教育理念,作為哈佛未來的教育理念,認為在教育平等這大前提下,哈佛從社經(jīng)地位較高的族群,逐漸開放給貧窮的菁英學生,將打破低收入戶的孩子進不了哈佛的不公平現(xiàn)象。
從上述的探討中,可以看出哈佛大學相當重視對學生的培養(yǎng),尤其是對于大學部教育質(zhì)量的提升不遺余力,不但透過學校的行政組織架構(gòu)、宿舍的安排與輔導、社團與課外活動的強調(diào)等等全方位的協(xié)助全校師生在教學、學習與生活等各方面質(zhì)量的全面提升。從2007年底開始,哈佛大學宣布取消學生貸款,改以助學金方式補助學生,校方每年將因此增加2200萬美金支出,使助學支出從9800萬美金增加至1億2000萬美金,這項新措施使學生來源更多元化,藉此向全球招募精英人才。校方也透過各種對外募款,研究專利、跨國合作等多角經(jīng)營模式,確保學校的穩(wěn)定發(fā)展。在各個學院擁有高度的學術(shù)自主權(quán)外,通過校院長之間的合作與協(xié)調(diào)來達成校務(wù)共識,可說是樹立哈佛大學獨樹一格的行政管理模式。哈佛已成為在高等教育市場化的大潮下,樹立高等教育關(guān)懷人類終極發(fā)展的良好典范。
作者簡介:
羅濤(1986),男,湖南科技職業(yè)學院軟件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營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