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洪曉靜
摘 要: 從2012年起,國內教育界舉辦了大、中、小各層次的微課比賽,“微”風有愈吹愈烈之勢?!拔⒄n”作為現代社會新型教育形勢下的產物,必將給教育工作者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高職教師應如何更好地應用微課這一新式工具?本文通過微課概念的引入、微課特點的分析及與傳統教學的比較,闡述和分析微課在目前高職教育中的合理應用,走出對微課理解的誤區(qū)。
關鍵詞: 微課 高職高專 傳統教學
1.微課的起源
“微課”的雛形出現在2004年,當年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可汗①為了幫助遠方的表妹解決數學問題,制作了一系列學習短視頻,并將這些不超過10分鐘的分段視頻放到了You Tube網站上,給每位有需求的學習者送去了全球共享的免費高效家庭教師。短小精煉的視頻很快受到廣大網友的熱捧。2007年,可汗成立了非營利性的“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網站(http://www.khanacademy.org/),后來他又陸續(xù)制作了2300多段視頻輔導材料,內容涉及很多學科。視頻被翻譯成西班牙語、法語、俄語、漢語等10多種語言。為此,該機構曾獲得2009年微軟教育獎和500萬美元的比爾·蓋茨慈善基金;2010年獲得谷歌教育項目200萬美元的資助。
兩年以后,國內的專家學者也對微課展開了研究,急先鋒有任職于上海師范大學數理信息學院教育技術系的黎加厚教授。黎教授是我國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術學界的著名學者。他教過小學生,也帶過研究生,有著極其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和豐厚的教育理論功底。黎教授認為微課的時間要短,力求10分鐘以內;微課的內容要精,集中說明一個問題。
2.微課的特點
微課擁有鮮明的個性:短小精悍,設計精良,迎合廣大受眾的心理。
首先,微課時長短,往往只有幾分鐘?,F代社會,人們生活節(jié)奏加快,學習的信息量多而雜,干擾人們學習的因素隨時隨地出現。微課往往是教學類的視頻。對多數人而言,長時間觀看專業(yè)性較強的視頻會心生厭倦,容易疲勞。有關研究表明,人們注意力集中的高效時間約在10分鐘左右,所以5、6分鐘的學習視頻更加適合大眾。
第二,微課內容具有單一性和指向性。精心選題,題目不空乏,著眼細節(jié),就一個問題、一個知識點、一個操作要點等說明。微課有很明確的目標。
第三,微課呈現的形式豐富多彩,有一定的技術含量。
第四,微課的展示平臺決定了它具有使用頻率高、使用成本低的特點。目前中國微課網http://www.cnweike.cn,為官方網站。
第五,微課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少數人的辛苦付出為絕大多數求學者提供了更多免費學習的機會。
微課的特點還有很多,它建立在移動互聯網的平臺之上,只要學習者愿意,隨時隨地就可以學習。
3.微課與傳統教學之間的關系
微課與傳統教學之間既有差異又有聯系:
一是空間差異:傳統教學往往是在課堂、在實訓基地完成;微課則不受限制,隨地可以進行,學生有空間選擇權。二是時間差異:傳統教學有明確的上課時間,一堂課一般為45分鐘,時間比較長;微課時間極短,隨時可以觀看,學生有時間選擇權。三是顯性人數差異:傳統教學一般是學生濟濟一堂,課堂氣氛濃厚。若是紀律松懈,則學習者可能會受到不良學風的影響,導致群體學習質量的下降;微課的學習基本可以單獨進行,隱形人數可以很多,但互相并不干擾,還可以在線參與討論。四是傳統教學進度要兼顧大部分同學,難免會出現有人吃不飽,有人又難以消化的兩難境界;微課可以有效防止這一弊端。五是學習內容的多樣性。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針對性更強。
當然,微課與傳統教學之間也有松散型的聯系:微課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是傳統教學的延展和有力補充。明天要上的課程可以提前通過微課先了解疑點難點,那么上課時會有所側重。如果還需要用到以前學過的知識點但又有些模糊不清,那么可以重播相關微課溫故知新。微課這一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應該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而不是對傳統教學的“顛覆”。同時,微課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內容,既可查缺補漏又能鞏固強化已學知識,讓學生暢游于知識海洋。學生易于接受這種短小精悍的學習視頻,無形之中,思學、樂學、會學,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擴大了知識面,增強了自主學習能力。
4.微課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
從職業(yè)教育的現狀我們不難發(fā)現:中職生通過兩年的強化訓練,動手能力大大增強,甚至強于高職生;本科院校學生通過四年學習,專業(yè)理論基礎更深厚,知識更加系統化。高職院校的學生介于二者之間,現實情況是“手動不及中職生,腦動不及本科生”。通過多年教學發(fā)現:高職生比較喜歡上操作課。我們可以在操作課上放一段微課視頻,這段視頻涉及與操作相關的某個重要知識點,這樣的學習效果一定強于單純講十個知識點。
高職教育者一方面應根據高職生的特點制作精良的實際操作類的微課,結合在實訓室邊講邊練,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要把相關理論知識做成“微課”的形式,讓高職生在坐得住的幾分鐘內愉快學習一些相關理論。
如何才能更好地將微課應用于高職教學中?
首先,一線教師需要認真制作微課,保證微課的數量、質量及各知識點之間的連續(xù)性。在表現手法上風趣幽默輕松一點更好。高職學生想學習但又坐不住,沒有耐心,在學習中一遇到問題就沒轍,微課為他們提供了一條解決問題的便捷通道。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操作要點,只要內容合適,教師就應盡心盡力以微課形式呈現給學生。例如:焊接元件這一實操課,貼片元件的焊接難度較大。為了讓學生掌握這一動作要領,我們對焊接過程進行多角度的拍攝,同時配以解說,講解焊接要點,再放上一段令人愉快的背景音樂,做成幾分鐘的微課。學生樂意反復觀看這段視頻,結合老師在現場的實際操作和指導,仔細揣摩,邊看邊練,很快就能掌握焊接技能。整個過程雖然老師辛苦一點,但學生很樂于接受,邊看邊做邊討論邊總結,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度高。教與學的良好互動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
再如:電路基礎是電子類學生大一必修的一門課程,也是令很多同學頭疼的一門功課。傳統教學的效果是“吃力不討好”——老師費勁,學生糊涂。但它又是后續(xù)課程的基礎,對學生下一階段的學習影響比較大。我們把重要的定理定律通過例題的講解徹底消化。把這些內容制作成微課以后,同學們在課余時間通過多次觀看,參加在線討論,解開了心中的疑問并學以致用。學生掃除了一個又一個學習障礙以后,自然會增強繼續(xù)前行的勇氣,自信心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微課是自助餐,更是一道營養(yǎng)快餐。就像番茄、黃瓜,可口營養(yǎng),唾手可得。微課以獨特的方式為人們開辟了更多、更便捷的學習途徑和更廣闊的學習視野,滿足了學生學習各種知識的需求。
5.對微課存在的誤區(qū)
誤區(qū)之一:有人認為,微課就是45分鐘的課堂教學的壓縮版。
微課的特點之一就是說明白一個問題。45分鐘課堂的信息量要遠遠超出微課的信息量。怎么說也不可能把45分鐘的信息量做成“壓縮餅干”。
誤區(qū)之二:經常上課播放微課代替正常教學,過于夸大微課的作用。
微課不能替代傳統課堂,更不能在傳統課堂上經常以播放微課視頻替代老師面對面的授課方式。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微課只是一個現代教學輔助手段。
誤區(qū)之三:給微課綁定過多的條件。
比如:有競賽中要求微課視頻師生互動的場面,要有老師的身影,要有……諸如此類的“要有”看似生動,其實有些刻板。不同的內容選用不同的表現手法。求大同,存小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誤區(qū)之四:為了微課而微課。
一道題、一個知識要點、一個操作要領等,微課的選材是很用心的,設計、構思也有講究。并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做成微課。
6.展望
目前,網上很多微課都是為比賽而制作,缺乏系統性,我感覺有點“高大上”。我希望微課能夠“平民化”,讓它逐漸成為普通的、高效的、大家都樂于接受的教輔手段。從小處著手,以點連片,從而提高系統性學習的效率。
正如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一分鐘教授”戴維·彭羅斯(DavidPenrose)所描述的,微課其實就是一道道“知識脈沖”(KnowledgeBurst)②,不斷刺激著我們的求知神經,完善我們的知識體系,提高我們的各項技能。
注釋:
①薩爾曼·可汗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學士學位、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哈佛大學的MBA學位,曾從事金融業(yè).
②據百度百科:微課程詞條.
參考文獻:
[1]《中國教師報》第39期課改研究周刊特別報道《景宏“微時代”》.
[2]徐穎麗.將微課引入現實課堂教學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3:252-253.
[3]吳蟬.關于微課對優(yōu)化高校教學效果的思考[J].科教導刊旬刊,2013(29):17-18.
項目:江蘇省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高職數字電子技術項目驅動式教學改革實踐》,項目編號:ZYB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