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
摘 要:本文就中職學校的教學實踐中進行“生活化”作文教學的研究,以生活化教育理論作為基礎,進一步探討將作文寫作理論與實際生活細節(jié)相互結合,從而確定一種將寫作與生活融會貫通,構建一種輕松、互動、真實且自主的寫作氛圍和心態(tài),最終達到學生以寫作為樂,以表達真情實感為趣的目的。
關鍵詞:中職課堂;作文教學; 生活化作文
老子說:“文道統(tǒng)一”。的確,從前人的辭賦創(chuàng)作到今人的白話文寫作,無不貫穿了這一思想。文,就是語文文字表達形式;道,就是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教學的任務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和思維發(fā)展,加強語文實踐,培養(yǎng)語文的應用能力,為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形成,以及繼續(xù)學習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為培養(yǎng)高素質(zhì)勞動者服務。”因此,中職語文作文教學針對中職生所在學校、寫作任課教師、家庭和學生本人的具體情況進行實踐性調(diào)查研究,總結出適合中職學校學生的真正的“生活化”作文教學的規(guī)律和特點,從日常的學習及生活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積極、良好的寫作習慣,從社會、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等角度集中引導和幫助其增加素材積累、鍛煉語言表達、轉變觀察視角、提高寫作能力,最終能夠達到在寫作的過程中樹立符合自己身心發(fā)展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一、作文創(chuàng)作源泉來源生活
任何文章都是社會生活或大腦中的事物的真實反映。而生活是作文創(chuàng)作的源泉,離開生活,一切創(chuàng)作都是無源之水,社會生活為作文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生活體驗絕不會主動走進人的內(nèi)心世界,想要獲得豐富的體驗,就必須主動投入、參與到生活中去,主動經(jīng)歷,主動體驗,主動追求,做生活的有心人,才會關注生活、熱愛生活,感悟生活。
寫作是對與長期生活積累的表現(xiàn),沒有足夠的生活積累,作者是難以噴薄成文的,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生活的過程就是體驗積累的過程,在個體生活體驗活動的歷程中,個體對客觀事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客觀事物進入個體的生命中,甚至成為個體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對個體發(fā)生了意義。
只有將體驗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中,生活才處處充滿詩意要寫好作文,離不開生活,作文是寫不好的,即使寫出了作文,也會是無病呻吟,隔靴搔癢。這樣的作品無血無肉,空洞無物。例如我的一些學生在寫半命題作文《我的……》時,寫的內(nèi)容不真實,都是以捏造事實為主,諸如爸爸在百忙之中如何如何關心我的學習,說只要我考了多少分,就給我買什么什么等等。
觀察能夠使文章生龍活虎,精彩連連。如同樣是寫《我的……》半命題作文時,一個叫王時嬋的女孩子寫的《我的奶奶的手》這樣開篇:“人人都有一雙手,有的手細膩,有的手粗糙,有的手有力,有的手……而我的奶奶的手溫暖……”后面的內(nèi)容記敘的是,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日子,是奶奶陪伴著小作者度過的,奶奶的手為“我”洗過尿布,為“我”雨天撐過傘,拉著“我”邁過生活的溝溝坎坎,可謂情真意切,有血有肉,讀來津津有味,富有生活氣息。
二、生活是作文創(chuàng)作的紐帶
作文離不開生活常識,離不開生活經(jīng)歷,離不開生活感知。要想要學生寫出一篇聲情并茂的文章,就要指導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記錄生活,描繪生活,弘揚生活中的真善美,批判生活中的假丑惡。
我在安排學生寫作文《生活中的……》時,有一個同學把標題補充完為《生活中的燈》,開篇這樣寫道,“教室里,一盞乳白色的燈亮了,它照亮你,照亮了他,照亮了我們這個小小的世界……”接下來的一段詳細記敘了一件事:學校因突然停電而陷入學習混亂,其他同學都買了蠟燭,而自己一桌卻因無錢買蠟燭而無法正常開展學習,只能眼睜睜看著閃爍的燭光干著急,就在一籌莫展的時候,往常不大愛進咱們教室的校長來到了桌前,并拿出一支蠟燭點亮,粘在桌上。最后,作者藝術性地重復開篇的內(nèi)容,并并深情地寫道,“這盞燈照亮了那個夜晚,也照亮了我的心靈,并將永遠照亮我的人生……”文章之所以寫得如此美,如此動人,就得益于作者對生活的留意。
三、生活是作文的橋梁
作文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有意識為學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橋梁,全方位地把學生的作文同自然生活、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個體生活及閱讀生活有機結合起來,讓作文教學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讓學生回歸生活的土壤,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表達,以真實的生活世界為寫作對象,輕松愉快自由地寫作,享受作文的快樂。
我們教育學生多觀察生活,還不夠,還要多記錄生活,多感悟生活,可以從寫日記著手,多寫日記,把看到的、想到的、聯(lián) 想到的,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常此以往,樂此不疲。把寫作當作一種習慣,一種需要,畢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有多寫多記,才能將生活融入作文,將情感融入生活,真正到寫作文時,才能將生活資源信手拈來。
中職作文課堂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徹底改革命題作文的舊有模式,把學生解放出來,讓他們自主寫作,自由表達生活,說真話,抒真情,寫自己想寫、愛寫的內(nèi)容,說自己想說、愛說的話。學生只有關注了生活,大到國家大事,小到生活瑣事,這樣才能抓住寫作契機,提高寫作興趣,使他們在廣闊的生活天空下才華盡顯,個性張揚,自由的展開寫作之翼,寫出精彩紛呈的好文章。
參考文獻:
[1]周衛(wèi)鴿.試論中職學校作文教學的生活化[J].閱讀與鑒賞(下旬),2010(05)
[2]劉曦.生活化作文理念與實踐探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
[3]趙穎.回歸生活的作文教學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
[4]蒲亞萍.中職語文作文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亞太教育,2015(29)